北京哪里可以學茶道
茶藝的內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間。那北京哪里可以學茶道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北京可以學茶道的地方
北京學茶道,蓮語學堂和東方國藝應該數(shù)一數(shù)二了。蓮語學堂創(chuàng)始人肖老師是人社部《茶藝師》教材的執(zhí)行主編,在全國有50多家分校,北京有13個校區(qū)。老師們親切,教學很專業(yè),儀態(tài)端莊的,大方。東方國藝是一家老學校,教學也扎實的,就是環(huán)境略差,空間偏小。
北京茶道的知識
北京人雖不講究泡茶的水,也相當能分別水的佳劣的。北京人是喝茶,而不是品茶,所以茶具不能十分太小、太講究,但也有以喝茶為目標,而在小茶具、細瓷器上注意的。北京喝茶,茶壺也以小為目標,但既為喝茶,自以能蓄茶為主,所以能有暖套為佳。暖套例為藤編其外,內襯氈絮,以紅喀喇為里,居家行旅,無不相宜,只茶館中不預備此物。茶壺通以瓷質,老家庭也有用銅壺的,而皆說錫茶壺貯茶不敗味。商店中也有小號生鐵壺沏茶的,即馳名四遠的“山西黑小子”,形作荸薺扁形,實為煮水之用。有一般似乎講究的,以用宜興紫砂壺為貴,宜興壺固佳,但難得精致小品,且多偽制,泥味歷久不退。也有用銀壺的,此風近年始盛。晚清興一種磁鐵壺及一種茶壺蓋碗兩用的茶具,實皆宜于靠茶,講究者不用。前清茶具,有所謂“折盅蓋碗”者,蓋碗為一蓋一底,蓋小于底,在其中泡茶,量小適于細飲。且用蓋碗,稍顯外行,則不但斟不出茶來,反要灑落身上,有時還要摔掉。必須以大指中指卡住兩面碗邊,食指圈回,頂住碗蓋,蓋前方稍下沉,即能一絲不灑的斟出茶來。折盅為令茶速涼,乃待客及對付婦孺之需,是仆婢的專差。一般不肖子弟,在蓋碗中也要出花樣,外繪花卉山水人物、名人手筆,內繪避火圖兩幅,六碗為一桌,裝一錦匣。以六碗內圖相同的為下品,六碗備異共十二式的為中品,十二碗二十四式的為上中品,二十四碗四十八式為上上品。有一暴發(fā)戶財主,也要玩玩名瓷,便買了一套上上品四十八式的,后其家敗落,此物獨得善價,此公也不為無見了。
關于茶碗,普通都是瓷碗,而舊稱為茶盅的緣故,一則物小,二則完全沒把似酒盅,其岔沿豆綠色、茶葉末色、芝麻色的,人則稱為茶碗。近年托茶碗的有茶碟,早年則有“茶托”、“茶船”,全為錫質,也有銅質。其圓形中央有一放碗足小圈的,或荷葉邊的,名為茶托;其為元寶形、兩頭高高翹起的,名為茶船。
北京泡茶,通稱為沏茶,以先放茶葉后注水為沏,先注水后放茶葉為泡,北京則無論用茶壺或蓋碗,皆用沏的方式。其專愛喝釅茶的,先將沏成的茶,喝過幾遍,然后傾入砂壺中,上火熬煮,則茶的苦味黃色盡出,謂之“熬茶”。熬茶適用于山茶,所用砂壺,價值最廉,通稱為“砂包”,為中產(chǎn)以上所不睬、富貴人家所不識,而頗利于茶味,鄉(xiāng)間野茶館常用砂包為客沏茶,冬夏皆宜。和熬茶差不多的,有所謂靠茶,靠茶即將茶壺置于火傍,使其常溫,時久也靠出茶色來。熬茶可以用武火,靠茶不但用文火,簡直不必見火,只借火熱便可。
偽茶
北京西山附近一帶,有山中人扛荷席簍荊筐,內實所謂山茶,脫售于當?shù)?。村民因其價廉,爭相購飲。后京茶莊以山茶羼入真茶劣品中,是為偽茶。山茶產(chǎn)于京西翠微西北山套中,過上方山往南便逐漸少了。山茶的原料最初以紫荊為主(紫荊,北京人稱為“荊條”,山里人稱為“荊蒿”),采其嫩芽曬干,不需蒸焙即可出山售賣。喝山茶的,必須用砂包熬著喝,越靠茶葉越濃,尤以冬日喝山茶更為深厚有趣。
初期的紫荊芽茶尚稱不惡,后以銷售發(fā)達,飲者漸多,遂將已成小葉的紫荊大芽加入,且多加荊枝,以壓分量,但仍不失原味。再后乃有雜質加入,但山中人不采夏日長葉,亦不采秋后小葉,只采春日嫩芽,因紫荊花芽雖可代茶,而紫荊則頗有毒質,偶有不慎,與肉類同食,即易致死。西山龍泉塢一帶,產(chǎn)杏頗多,山中人每于冬末春初,拾取隔年陳杏,用以泡茶,絕無酸味,而有一縷清香氣息,飲之令人心遠。拾此干杏,又必須經(jīng)過雪壓,方能有味,于是拾得售賣,人以“踏雪尋梅”稱之。我與翁偶虹兄于民十五在小樓流連時,日以此物加茗中飲之,想偶虹尚能記及罷!山茶雜質中,以“剪子股”草、“酸不溜”草、“苣荬菜”為三大原料,其他樹葉是絕不加入的。后城里人見山茶可以混充茶內以求厚利,始而收買山茶,選凈粗枝,批售茶行,頗能魚目混珠。后乃廣收“嫩酸棗葉”,繼則一切嫩棗葉皆可,再則嫩柳葉亦可加入,經(jīng)過炮制,反成為中等以上的茶葉,是為高等偽茶了。
此種假茶的制法是:將采得的芽葉洗凈曬成半干,然后上籠屜用火蒸,至二分熟。傾出再曬,至半干再蒸,每蒸曬一次,熟的成分即加一分,七蒸七曬芽葉已成稀爛,觸手欲碎,所謂“爛成軟鼻涕”程度,傾在席上陰至九分干,以手搓成茶葉卷,置于瓷罐中悶放。悶置愈久,茶味愈佳。此種用酸棗芽、棗芽、柳芽所制的偽茶,亦以此順序排成等級,成為“龍井綠茶”或介于茉莉窨茶和綠茶之間的大方茶,外行人絕喝不出邪味,其茶品亦可列在中等之間。不過真正講究名譽的大茶店是不肯以此損壞名譽的。
近年西山下畫眉山一帶村民,亦覺紫荊山茶只適于冬日,夏日應飲龍井茶以清心火,于是也仿效制棗芽的“伏地龍井茶”。但自制柳葉茶的很少,這是不肯自欺而已。伏地綠茶暢行以后,于是又設法制窖茶,便采剪子股、酸不溜、苣荬菜諸草葉,加以焙制。
偽制大路貨的粗茶,更有采嫩榆樹葉、嫩椿樹葉的。榆樹葉沒有特殊味,椿葉有臭味,需經(jīng)加工處理。京西齋堂以西群山中,制偽茶者以其物易得,遂將嫩椿葉采取后,反復蒸曬至六七次,除去青氣臭味,再潑上大量的姜黃水。沏出茶來,色作濃赤者,味苦如大黃,以售下級飲客。
北京哪里可以學茶道相關文章:
2.北京茶道館的介紹
4.北京茶道館的資料
6.北京茶道精神
7.北京茶道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