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犯顏直諫的故事
民間故事題材多樣,內(nèi)容廣泛,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代名女、帝王將相、詩聯(lián)趣話、現(xiàn)代故事、愛情等諸多內(nèi)容。 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魏征犯顏直諫》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魏征犯顏直諫》
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負責向朝廷提意見的官員)。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催了幾次, 魏征還是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大發(fā)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干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18歲的男子 都征來當兵,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 ”良久, 唐太宗說道:“我的過錯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 一道詔書,免征不到18歲的男子。
一次,唐太宗從長安到洛陽,中途在昭仁宮(現(xiàn)在的河淘省壽安縣)休息, 因為對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發(fā)脾氣。魏征當而批評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為常常責怪百姓不獻食物,或者嫌進獻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對,滅亡了。 陛下應(yīng)該從中吸取教訓,兢兢業(yè)業(yè),小心謹慎。如能知足,今天這樣的食物陛下就應(yīng)該滿足了,如果貪得無厭,即使食物好一萬倍,也不會滿足。”唐太宗聽后 不覺一驚,說:“若不是你,我就聽不到這樣中肯的話了。”
魏征為人耿直,有才干,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計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 魏征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jīng)常將魏征請入居室, 詢問得失,魏征愈來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為秘書監(jiān)、侍中、宰相,并封 他為魏國公。
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廢物,但經(jīng)過匠人的鍛煉,就成了寶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說,用銅制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做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jīng)常保持著這三而鏡子,現(xiàn)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死亡)逝,遂亡一鏡矣!”
以“犯顏直諫”著稱的大臣魏征,常常與唐太宗而諫廷爭,有時言辭激烈, 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讓,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難堪,下不了臺。不過事后唐太宗能認識到,魏征極力進諫,是為了使自己避免過失。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200多次批評規(guī)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
正因為唐太宗善于納諫,勇于聽取大臣的忠告,并及時改正自己錯誤的決定和做法,才出現(xiàn)歷史上少有的“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魏徵簡介: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
魏征陵墓位于陜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yīng)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zhuǎn)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nèi)〉脩?zhàn)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jù)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zhàn),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zhàn)。”鄭颋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談呢。”拂袖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