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關(guān)于竇娥冤中的典故(2)
6、墳土猶濕
出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中杜撰的少婦扇新墳。說,莊生出游山下,見荒冢累累,嘆道:“‘老少俱無辨,賢愚同所歸。’人歸冢中,冢中豈能復(fù)為人乎?”嗟咨了一回。再行幾步,忽見一新墳,封土未干。一年少婦人,渾身縞素,坐于此冢之傍,手運齊紈素扇,向冢連扇不已,莊生怪而問之。那婦人道:“冢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于此。生時與妾相愛,死不能舍。遺言教妾如要改適他人,直待葬事畢后,墳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筑之土,如何得就干,因此舉扇扇之。”《警世通言》借莊生之口說“生前個個說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墳;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7、浣紗女與伍子胥
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把大將伍奢全家三百多人抄斬,獨伍子胥幸免于難。伍子胥逃往吳國。在今天的南京高淳縣固城鎮(zhèn)沙灘頭村附近迷失了方向,見一女子在溪邊浣紗,便上前問路。浣紗女得知伍子胥是忠良之后,以漿紗的米湯給其充饑,并告訴伍子胥通往吳國的道路。走了幾步,伍子胥回頭看見浣紗女還站在原地遂心中起疑,便折身回來。浣紗女知其心意,縱身跳入溪中,舍生取義。
8、孟光舉案
出自《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傳》: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也。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鴻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而葬。后受業(yè)太學,家貧而尚節(jié)介,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勢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床下請曰:“竊聞夫子高認,簡斥數(shù)婦,妾亦偃蹇數(shù)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愿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頃,妻曰:“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鴻曰:“諾。”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yè),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后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9、望夫石
《初學記》卷五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中有此記載,曹丕《列異傳》也有望夫石的傳說。“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后世指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的貞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