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撫琴的典故
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fā)生的故事。那伯牙撫琴的具體典故是什么呢?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聿罁崆俚涔剩瑲g迎閱讀
伯牙撫琴典故
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叫俞瑞的人,字伯牙。是晉國的大夫職位。老家湖廣荊州之鄉(xiāng)。一日,俞伯牙受晉主之命,回湖廣省親。
俞伯牙離家鄉(xiāng)多年,想故國江山攬勝,提以興趣致博,故從水路而去。只因攬勝好奇,不顧山遙氺遠。
俞伯牙是一個風流才子。欣賞不盡的千層疊浪,看不盡的遙山翠嶂,那遠氺漪瀲好不悠然。
時值八月中秋時節(jié),十五之夜。突然狂風浪涌,雨如傾盆。俞伯牙的行舟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云開,一輪明月照在湛藍的天空。月之光,更倍晰。
時值風光,俞伯牙焚香撫琴。一曲猶未終,指下斷了一根琴弦。俞伯牙大驚,有人在偷聽琴音。命人尋找,找來一個身披蓑衣的樵夫。俞伯牙認為是刺客就將樵夫詢問,才知道是因雨而躲避山崖,又聽俞伯牙撫琴忘而回家。
俞伯牙藐視,你一個村夫能懂什么琴音?喚人將樵夫攆走。樵夫不愿意走就此道:“大人出言謬了!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大人欺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荒崖下野也不該有撫琴之人。
俞伯牙見他出言不俗,就考考他是否真的懂琴,就問剛才所彈之曲。
樵夫當場答道:“小的若不知就不來聽大人撫琴。大人所撫是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其詞:可惜顏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鬢如霜。只因陋巷簞瓢樂--,琴弦就斷。”俞伯牙仍舊撫琴。樵夫答道意在高山。俞伯牙仍舊撫琴。樵夫答志在流水。
俞伯牙聞言大喜,將琴一扔,走下官座,親手攙樵夫上座。樵夫怎敢坐?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樵夫才坐在次座上。兩人從伏羲造琴談到后來周文王被囚,伯邑考添一哀弦。兩人越說越和諧。俞伯牙就問明了樵夫的姓名,姓鐘,名子期。這一夜兩人直談到東方大亮。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鐘子期和俞伯牙拜了把子兄弟,并相約明年中秋十五仍舊在這兒相約賞中秋。
光陰迅速,又到中秋,俞伯牙心懷鐘子期,時刻掛在心上,來到去年和鐘子期聚會的地方。此刻,仰觀斗柄,水底天心,萬頃茫然,照如白晝。俞伯牙思想去年與知音鐘子期的之約,能失信?俞伯牙撫琴無心,惶恐不安,悠悠忽忽的熬過一夜,也未見知音鐘子期。俞伯牙忖道:“真是村夫--!”
俞伯牙仍舊不甘心,帶上書僮就按照鐘子期留下的村名找去。半路上碰上一老叟就問鐘子期的消息。老叟一聽,老淚縱橫,便道“你是晉國的俞大夫吧。鐘子期是我的兒子,不幸得了傷寒病,前幾天就歸路了。臨歸路時,鐘子期囑咐我說有一晉國大夫與中秋十五相約的事。這不我就是給鐘子期去祭奠”
俞伯牙隨老叟來到了鐘子期的墳頭。俞伯牙悼詞: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俞伯牙取出解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拋殘。眾人們大驚問為何摔碎琴?俞伯牙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伯牙撫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位真正的藝術(shù)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yǎng)人情趣的方法。我?guī)闱叭?,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shù)水平。”于是師徒兩人備了干糧,駕船出發(fā)。到了東海蓬萊山后,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diào)琴之余,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chǎn)生了
創(chuàng)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于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后,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shù)體會,終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啊!
伯牙的相關(guān)介紹
歷代文獻關(guān)于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于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shù)赜忻麣獾那賻?。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shù)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跟他繼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nèi),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fā),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伯牙的琴藝大長。 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shù)的本質(zhì),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后來,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
,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fā)。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鐘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么浩蕩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兩個人結(jié)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游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jīng)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后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悼念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憶昔去 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己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并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創(chuàng)作了《水仙操》,以紀念子期。
猜你喜歡:
1.老淚縱橫典故
3.伯牙絕弦的典故
4.伯牙子期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