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口若懸河的典故: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xiàn)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后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后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并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一些年,朝廷多次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yīng)了,到朝中做了黃門侍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么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wù)摃r,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于說話,能說會辯,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口齒伶俐,說話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口若懸河的漢語詞典解釋: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來沒個完。
●說話像河水下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韓道國﹞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p>
●《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口若懸河?!?/p>
口若懸河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喋喋不休、嘵嘵不停、懸河瀉水、滔滔不絕、呶呶不休、侃侃而談、妙語連珠、口似懸河、吐露心腹、能說會道、娓娓而談、口如懸河、滔滔不竭、應(yīng)答如流、夸夸其談、笨嘴拙舌、對答如流、能言善辯、談辭如云、萬語千言、口齒伶俐、辯才無礙、嘮嘮叨叨、千言萬語、咕噥不已、牙白口清
反義詞:鉗口不言、閉口結(jié)舌、閉口無言、沉默寡言、笨嘴拙舌、拙嘴笨舌、金人緘口、一言不發(fā)、一聲不吭、閉口藏舌、守口如瓶、張口結(jié)舌、緘口不言、噤若寒蟬、訥口少言、啞口無言、一聲不響、鉗口結(jié)舌、緘口結(jié)舌、默不作聲、瞪目結(jié)舌、三緘其口
用口若懸河造句:
1) 他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2) 他口若懸河繪聲繪色給我們講述了游歷泰山的經(jīng)過。
3) 他的演講很精彩,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4) 口若懸河的人,說話不一定實際。
5) 小李本不善于說話,可當時卻像鬼使神差似地口若懸河。
6) 他口若懸河地講完了這個故事。
7) 他生性木訥,并不是一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人。
猜你感興趣:
1.口若懸河的典故
2.口若懸河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