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讀后感千年一嘆的感想
余秋雨散文讀后感千年一嘆的感想
導讀:《千年一嘆》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的時候,余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公里行程中的經歷。
千年一嘆讀后感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回,反反復復,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zhèn)鱽?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恒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余秋雨的《千年一嘆》,隨后毅然地跟隨著他們,順著他們的腳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千禧之旅”的目的的實際上是環(huán)游世界的文明古國,領略各人類文明的精華,尋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可我更覺得這像是一次冒險。途中他們遇到很多驚心動魄的事,隨時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荒草迷離,戰(zhàn)壕密布,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但余秋雨寫到:“我甘愿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一切,就像脫去手套去撫摸老人的傷痕。”
于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只有狹孝陳舊和人民的閑散。干凈的痛苦一定會沉淀,沉淀成悠閑,悠閑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閑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閑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而古巴比倫遺址的復原,更讓人語塞,他們鏟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著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系了起來,學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zhàn)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著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愈,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臟,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這樣夸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jié)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我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
千年一嘆的主題歌: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
山高水又長。
車輪滾滾塵飛揚,
祖先托我來拜訪。
我是昆侖的云,
我是黃河的浪,
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法老的陵墓,
巴比倫的墻,
希臘海濱夜潮起,
耶路撒冷秋風涼。
你是廢墟的淚,
你是隔代的傷,
恒河邊的梵聲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
山高水又長。
東方有人長相憶,
祖先托我來拜訪。
我是屈原的夢,
那是李白的唱,
那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