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讀書筆記精選三篇
《在人間》讀書筆記精選三篇
《在人間》不僅是作者童年時代的自傳,不僅是一個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個時代藝術(shù)性的史冊,反映了俄國工業(yè)資本主義成長引起的小資產(chǎn)階段手工業(yè)的瓦解過程。阿瘳沙的外祖父卡希林一家的破產(chǎn),就是俄國十九世紀(jì)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實寫照。 小說描述了普通俄國人的困苦生活和他們?nèi)粘5目鄲灒@示出這個少年對這種生活的反抗情緒越來越強烈了。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干、求知欲很強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書中真實地描寫了人民下層的嚴(yán)峻的、陰暗的生活,也描述這個來自下層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觀。這部自傳小說獲得了進步的社會活動家的好評。亞美尼亞作家希爾萬扎杰認(rèn)為這部小說具有全人類的意義。
第一篇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chǎn)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jīng)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rèn)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xiàn)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rèn)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jīng)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dāng)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fā)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yīng)該悔過自己曾經(jīng)的奢侈,我們應(yīng)該不再浪費,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xiàn)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yīng)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第二篇
《在人間》是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自傳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是世界文萃瑰寶,小說展現(xiàn)了19世紀(jì)俄國社會的風(fēng)貌,反映了人民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當(dāng)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頁書合上時,主人公阿廖沙那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的憐惜、打抱不平的精神總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yǎng)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童年的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xué),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dāng)過學(xué)徒工、搬運工、守夜工、面包工、傭人等。十六歲時,他自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xué)。”在與命運的斗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最底層,與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還不忘學(xué)習(xí),抓緊一切空余時間學(xué)習(xí)、讀書,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
這本書中有一段故事、幾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晚上大家都把蠟燭拿到寢室去了,我沒有錢買蠟燭,就自己動手制作燈。我把蠟盤上的蠟油都搜集起來,裝在一只沙丁魚罐里,加上一點長明燈的油,再用棉線做成燈芯,這樣就完成了。有了燈,我就可以沉浸在讀書的喜悅之中了。”“書就好比一座美麗的園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覺得這種生活,讓我有了寄托,有了奔頭。”讀了這些真實、純樸的語句,使我感受到高爾基是那么酷愛學(xué)習(xí),從書中讓他明白了許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學(xué),渴望著新生活的到來!
我似乎對這本書著了迷,一連讀了兩、三遍。這時我想起了自己。
我的家庭條件是不錯的,父母不僅能讓我吃飽穿暖,還能滿足學(xué)習(xí)國畫、古箏的額外要求。另外,高爾基的父親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從小就少了一份父親和親情。他,一個才十一、二歲的大孩子,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負(fù),令人憐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而感動。我好好地反醒了自己,無時無刻心中都在對自己說:“如果想讓自己有個美好的明天,必須像高爾基那樣付出行動——多讀書,勤奮學(xué)習(xí),有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不氣餒。我堅信付出努力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將會是我渴望的燦爛的明天!”
第三篇
在漫長的黑夜中,每個人給自己點亮一盞燈,給他人點亮一盞燈,世界將充滿光明。生活在這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渺小的,但無數(shù)民眾聚集起來,卻能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向著正義,向著真理,向著希望前進。
前不久,重溫了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一—《在人間》,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破產(chǎn)后,為了生計,與外祖母摘野果養(yǎng)家,當(dāng)過繪圖師的學(xué)徒,當(dāng)過洗碗工,當(dāng)過圣像作坊徒工。在那個陰暗的底層社會,人們處于無盡的焦躁和失望中,世界是黑暗的,現(xiàn)實總是不盡人意的,“雖然我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我不能理解,一個人怎樣可以逃避一切呢?況且在我們周圍的生活里,還有許多有趣的、值得珍視的東西呢。”阿廖沙盡管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他向往光明,向往著美好的光芒能照亮生活在這里每一個人的心靈,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在他的心中永遠(yuǎn)有一盞點燃希望的明燈。
由此,我又聯(lián)想到我們的近代百年歷史,舊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下已然千瘡百孔,滿目蕭瑟的土地上發(fā)出一陣陣悲鳴,那是中國人民被踐踏后的呻吟,是中華民族不甘屈辱的吶喊,是東方雄獅覺醒后的怒吼。于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堅不可摧的長城,抵御外來的侵略,構(gòu)筑自己的家園。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自那以后,就有了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嘹亮了整個東方。
都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更沒有我們的今天。繼往開來的領(lǐng)路人帶領(lǐng)我們在新時代的航程中,披荊斬浪,闊步前進。中國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變得更加富強,更加美麗。偉大祖國早已雄雞一唱天下白,在偉大復(fù)興的寬闊大道向著一個勝利又一個勝利高歌猛進,那個曾經(jīng)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文明古國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這里,中國人民奮斗不止;這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中國共產(chǎn)黨就是那盞收獲希望的明燈。
長大后,不知什么原因,我特別喜歡太陽?,F(xiàn)在我更加期待太陽,尤其是在漫漫黑夜即將離開前,她噴薄欲出時的嫩澤、冉冉升起時的紅潤和沖破云層時的璀璨。我想,這個太陽不就是由無數(shù)盞點燃希望的明燈經(jīng)過孕育后的升騰和升華。她那炫目的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光和熱,給人類帶來了正義和公平,給每一個充滿想像的人們帶來美麗和向往。
匯聚這無限光明下的盞盞明燈,其中有你,有我,有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沐浴在燦爛陽光中的我們,要永遠(yuǎn)記住把全體中國人美好生活點亮的一盞最耀眼的明燈,那就是在我們心中正在熊熊燃燒的民主之燈、富強之燈、文明之燈、和諧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