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書簡讀書筆記(2)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篇二
昨天在國家圖書館泡了一整天,看了四本書,粗略地看,只寫了10來頁筆記。
其中朱光潛的《談美書簡》,跟我之前看過的版本不一樣,里面不少政治味道,當然朱老是受害者。那個時代的人又要陳述自己的觀點又要顧及政治方向,的確很難。
有些經(jīng)典句子抄錄如下:
1.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和文藝修養(yǎng)是研究美學所必備的基本條件。
2.西方古諺: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3.“美”字起于羊羹的味道。趣味即“審美力”。
4.藝術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不知道為何看了這句總想笑。解曾說,不勞動的婦女天天過節(jié)。我曾問,做飯算不算勞動?如果做飯里面有藝術創(chuàng)作,那一定算了,那我練字是不是也算呢?價值這個事情,怎么說得清?賣不到錢的藝術品,難道就沒有價值嗎?創(chuàng)造過程不算是生產(chǎn)勞動嗎?)
5.文藝作品的節(jié)奏感(詩歌自不必說)體現(xiàn)在其轉承啟合。
6.字:
魄力雄強,氣象渾穆,意態(tài)奇異,精神飛動。
7.關于移情作用:
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體物細微,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就引起移情作用中的內(nèi)模仿。
福樓拜在描述寫的《包法利夫人》時說:
“寫作中把自己完全忘去,創(chuàng)造什么人物就過著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今天我就同時是丈夫和妻子,情人和姘頭。我騎馬在樹林里漫游,時當秋暮,滿林黃葉,我覺得自己就是馬,就是風,就是兩人的情語,就是他們的填滿情波的眼睛瞇著的那道陽光。”
8.萊辛(德國啟蒙運動領袖)在《拉奧孔》里指出詩和畫的差異。
“畫是描繪形態(tài)的,是運用線條和顏色的藝術。線條和顏色的各部分是在空間上分布平鋪的,也就是處于靜態(tài)的。詩是運用語言的藝術,是敘述動作情節(jié)的,情節(jié)的各部分是在時間上先后承續(xù)的,也就是處于動態(tài)的,就所涉及的感官來說,畫要通過眼睛來接受,詩卻要通過耳朵來接受。
9.詩可以化美為媚。“媚”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顧盼之間,方能見美人靈動之神態(tài),巧笑嫣然,明眸閃爍,方見嫵媚)
10.別林斯基(Белинский)所說的“形象思維”英語是imagination中譯“想象”。
形象思維是一切藝術的主要思維方式。
11.恩格斯說“作者的見解(社會觀點和政治觀點)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
一個作家只要把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忠實生動地描述出來,使人們感到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認識到或預感到革命非到來不可,他就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不管他表出或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概念性的思想。
傾向性應當從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
文藝作品中的“理”應是事物的本質或客觀形勢本身發(fā)展的傾向。
12.亞里士多德強調藝術典型須顯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不是于事已然,而是于理當然。于事已然都是個別的,于理當然就是具有普遍性,所以說詩比歷史更是哲學的,更嚴肅的,也就是具有更高度的真實性。
在個別人物事跡中見出必然性與普遍性,這就是一般與特殊的統(tǒng)一。正是“藝術典型”的最精確的定義。
13.世界對愛動情感的人是個悲劇,對愛思考的人是個喜劇。
14.諧謔:
四川人揶揄麻子:
啥?
豆巴
滿面花
雨打浮沙
蜜蜂認錯家
荔枝核桃苦瓜
滿天星斗打落花
15.常喜小中能見大,還須弦外有余音。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篇三
什么是“美”?用莎翁的話說:“這是一個問題。”
但毫無疑問,沒有人知道答案,包括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任何一位大師。他們耗盡畢生的精力也只是在人類對美的認知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見解,但卻從未揭開“美”的面紗。其實在我看來,“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因為很少會有人對美的認知完全相同。也就是說,“美”是無定義的。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引用了他的一位“老朋友”(我懷疑是作者本人)給“美”下的定義,并對其刻板和迂腐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朱光潛先生也是反對套用空洞的抽象概念去給“美”鑄一座密不透風的牢籠的。
在朱光潛先生看來“人是審美的主體,人在改造客觀世界時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審美中具有最高的意義,美離不開人。”同時,美也是屬于社會價值范疇,它的適用主體是人。這便是說我們要去認識美。
那么我們該如何認識美呢?我的觀點是:不需要定義,只需要感受。
但在感受美的過程中,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在這一點上,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十分重要的提示,那便是既要把握對“美”的理性認識,又要注重對“美”感性認識。 我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決不能只強調美的客觀性而將審美與人的思考力、情感與意識割裂開來。審美活動應是一種實踐活動,同時因為它具有目的性并且與人類的情感息息相關,所以審美必然要從主觀與客觀兩個角度去進行。否則,就如“形而上學”一樣,以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認識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遠不變的。這顯然與主客觀結合的審美以及感性與理性的平衡相矛盾。 認識美和感受美一方面要求我們學習一些美學知識,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重審美實踐,多去參加各種藝術展覽,多與他人交流自己對美的看法。在審美的過程中,探求美的真諦未必是我們最終的追求,但享受這個美妙的過程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經(jīng)驗。
而對于《談美書簡》這本書,朱光潛先生以耐心的口吻,以一位長者的身份用信件的方式,將自己平生對美學感悟向我們娓娓道來,并對一些重要而關鍵的問題向美學的入門者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因而這本書相比較其他美學著作易懂。他在美學問題上對我們的幫助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方法上的。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2.歲月如歌讀書心得
4.高中讀書計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