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伯倫之先知讀書筆記2500字范文
《先知》一書內(nèi)容為即將離開阿法利斯城的“上帝的先知”亞墨斯達(dá)法(Almustafa)回答阿法利斯民眾的問題。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初讀紀(jì)伯倫之《先知》有感2500字范文:
記憶里,第一次見到紀(jì)伯倫的名字還是在八月長安的小說《橘生淮南·暗戀》里——從后海回來的那天晚上,盛淮南送洛枳回寢室,送給了她一套她特別喜歡的詩人紀(jì)伯倫的全集,沉甸甸的紙袋,整整六大本書,被自己一直暗戀的男孩不動聲響地傻乎乎的背了一整天,實在是一份甜蜜地心意——這樣的初相識,也不禁使我對這位素不相識的黎巴嫩詩人生出幾分特別的好感來。
終于在幾天前,我完成了對紀(jì)伯倫《先知》一書的第一遍通讀。全書共計28篇詩歌,內(nèi)容為即將離開阿法利斯城的“上帝的先知”亞墨斯達(dá)法(Almustafa)回答阿法利斯民眾的問題,除去第一篇《船的到來》與最后一篇《言別》外,亞墨斯達(dá)法回答了涉及“愛”、“婚姻”、“孩子”、“施與”、“飲食”、“工作”、“歡樂與悲哀”、“居室”、“衣服”、“買賣”、“罪與罰”、“法律”、“自由”、“理性與熱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誼”、“談話”、“時光”、“善惡”、“祈禱”、“逸樂”、“美”、“宗教”與“死亡”總計26個相關(guān)問題。說來慚愧,只有在讀西方優(yōu)秀詩歌作品的時候,我才會對自己外文的不足深深羞愧;不過幸運的是,此書得由我國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冰心先生翻譯而成,故而可在不曲解原意的前提下極大程度地保有了詩歌所應(yīng)有的美學(xué)。
但是,《先知》于我,則不單單只能純粹地用“喜歡”來標(biāo)注。它讓我覺得:如果真的曾經(jīng)存在過先知,那就應(yīng)該如紀(jì)伯倫筆下的亞墨斯達(dá)法;而紀(jì)伯倫,也不單單是一位詩人,他就像先知一般,言語間,無不讓人感受著智慧、仁善與平實。
“愛除自身外無施與,除自身外無接受。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為愛在愛中滿足了。
——《愛》”
在古漢語中,“愛”共有三種寫法,對應(yīng)《說文》中三種含義:其一,惠也,從心,無聲(“戀愛”意,此種愛無需理由);其二,行貌也(“婚姻”,此種愛需要理由,必須考慮家庭、經(jīng)濟(jì)、身體、性格等狀況);其三,為第一種之變形(正面義為撫愛;反面義為失意貌,似若有所示,然轉(zhuǎn)念亦可消逝)。而在西方“愛”亦包含三種不同形式,即:激情、承諾、親密關(guān)系。但相比這種掉書袋式的論“愛”,紀(jì)伯倫所言之“愛”,則更為深廣,且更為無私。類似的論調(diào),還可見于“友誼”一詩:
“愿除了尋求心靈的加深之外,友誼沒有別的目的。
——《友誼》”
早些年的時候,記不清在哪個平臺,我曾讀過這樣一句話,大意如下:除了生離死別,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第三種結(jié)局。讀罷此句,對我內(nèi)心的觸動不可謂不大,它幾乎將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涂抹上一種悲傷的底色。我尚且沒有看透生死的覺悟,所以一度認(rèn)為與其死別,讀書筆記倒不如生離,至少在與己無關(guān)的時空里所惦念之人如永生般無波無瀾地一直存在著。但是這樣的想法在“除了尋求心靈的加深之外,友誼沒有別的目的”之下,相形見絀。不曾深入交流的靈魂,一味地惑溺于得失,便更是白白浪費掉加深認(rèn)識的可能。這種感覺倒真的是有一點像中國古代魏晉時期士族相處方式。時至今日,中國當(dāng)代依然有很多人思慕魏晉風(fēng)流,我想也是在思慕那一種心靈地深入交往。
“我常聽見你們議論到一個犯了過失的人,仿佛他不是你們的同人,只像是個外人,是個你們的世界中的闖入者。
我卻要說,連那圣潔和正直的,也不能高于你們每人心中的至善。
所以那奸邪的懦弱的,也不能低于你們心中的極惡。
如同一片樹葉,除非得到全樹的默許,不能獨自變黃。
所以那作惡者,若沒有你們大家無形中的慫恿,也不會作惡。
……
正直的人,對于惡人的行為,也不能算無辜。
清白的人,對于罪人的過犯,也不能算不染。
……
只在那時,你們才知道那直立與跌倒的,只是一個站在侏儒性的黑夜與神性的白日的黃昏中的人,也要知道那大殿的角石,也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罪與罰》”
自今年元旦之后,我密集地閱讀了三本東野圭吾的小說,分別是《虛無的十字架》、《信》和《彷徨之刃》,以推理小說見長的東野圭吾在這三本小說中,相比于推理懸疑,更多的是在和大眾探討一類社會性問題。其中,《虛無的十字架》從受害人的遺族的角度表現(xiàn)了犯罪之于遺族的身心、生活深遠(yuǎn)而沉痛的影響,而法律的制裁并不一定使得罪犯對自己的行為進(jìn)行悔過;而《信》則是以罪犯家屬的角度,揭示了社會對于罪犯家屬看似體貼同情實則殘酷的生存影響;而《彷徨之刃》中,受害人的父親為了給女兒尋仇,親手殺死了猥褻女兒的少年,因為少年法的存在使得迫害女兒致死的兇手不會受到法律相適宜的懲罰。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我想每個讀者都會有意無意地站在上帝視角,來評判其個人行為乃至社會體制,仿佛這是施害人純粹的個人行為或某個不安定的社會因素。但是《先知》里卻說:“正直的人,對于惡人的行為,也不能算無辜;清白的人,對于罪人的過犯,也不能算不染。”他拋卻了一種冷眼旁觀式的淡漠與高高在上般的自喜,落入人群中,哪怕是要深入人性中不堪的角落,這才是先知;而不僅僅是一個歌頌美與愛的詩人。
“美不是一種需要,只是一種歡樂。
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虛的手,卻是發(fā)焰的心,陶醉的靈魂。
……
阿法拉斯的民眾呵,在生命揭露圣潔的面容的時候的美,就是生命。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紗。
美是永生攬鏡自照。
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鏡子。
——《美》”
就像讀《紅樓夢》一樣,第一遍讀的是寶黛釵的愛情,第二遍讀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起落興衰……到后來讀的是曹雪芹對自己生命的自省。我在讀大學(xué)的時候初初接觸到很多優(yōu)秀的當(dāng)代作家的作品,想著自己經(jīng)典的譯林名著才讀了幾本,不免心中常有沮喪之感,很羨慕那些隨便就能丟出幾句《瓦爾登湖》里的名言的人;到了這幾年,出于興趣,開始讀《飄》、《傲慢與偏見》,反倒覺得,只有閱歷與心智都夠得上,才是一本書合適的閱讀方式。就像紀(jì)伯倫的這句詩,我知道它很美,我甚至可以臆斷出那一種圣潔渺茫的情景;但是仔細(xì)思考一下,卻又說不出太多個人思考的結(jié)果。換言之,就是缺乏了個人生命里的相應(yīng)體會。但還好可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留待來日。
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3.讀書筆記大全
7.讀書筆記好段摘抄
8.讀書筆記文章賞析
9.讀書筆記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