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比例選舉怎么算
差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選舉(區(qū)別于‘等額選舉’)。那么你知道差額比例選舉怎么算出來的嗎?下面,學習啦小編來為你介紹差額比例選舉的計算方法。
差額比例選舉的計算方法
差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選舉(區(qū)別于“等額選舉”)。
關于候選人比例:
直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三分之一至一倍;間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差額選舉的選舉方式
1、直接采用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
2、先采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正式選舉。
我國1953年制定的選舉法規(guī)定,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實行等額選舉。差額選舉作為一項基本的選舉原則,是從1979年選舉法、地方組織法修改后開始實行的。根據我國現行選舉法和地 方組織法的規(guī)定:
1、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一律實行差額選舉。具體的差額幅度為,由選民直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上一級人大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人大會主任、秘書長,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職領導人員,人民 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的候選人數一般應多1人,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1 人,也可以等額選舉。人大會副主任,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職領 導人員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1至3人,人大會委員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具體差額數由本級人大根據應選人數在選舉辦法中規(guī)定,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人數超過差額數,實行直接選舉的要經過選民反復醞釀、討論、協(xié)商按多數人意見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實行間接選舉的則應在醞釀、討論的基礎上先進行預選。
2007年10月,十七大新聞發(fā)言人李東生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央委員會是按照黨章的規(guī)定選舉產生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將由參加十七大的代表和特邀代表,按照大會通過的選舉辦法,無記名投票產生。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均實行差額選舉。
差額選舉的選舉原則
1、可以讓選民或代表對候選人進行比較,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信賴的人當人大代表或本級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員,有利于增強選舉人的主人翁責任感。
2、實行差額選舉,在選舉中引入競爭機制,意味著對候選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候選人更好地發(fā)揚長處,克服不足。
3、實行差額選舉,使當選者增強對人民負責的責任感,有利于克服人身依附觀念和恩賜觀念。
4、差額選舉拓寬了候選人提出的渠道,擴大了候選人的選擇 面,有利于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5、實行差額選 舉有利于改進干部管理體制,使干部管理部門對干部的考察更加認真,選拔干部更注重民意,從而有利于黨風建設的加強。
猜你喜歡:
差額比例選舉怎么算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