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三政治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總結
政治的知識點又多又雜,復習起來會比較麻煩。所以,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復習政治,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三政治第二單元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三政治第二單元知識點
了解祖國,愛我中華
第三課:認清基本國情
第一框: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
1、當今世界,中國是世界上發(fā)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
2、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3、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初級階段,就是不發(fā)達階段。這種不發(fā)達不只是表現在一兩個方面,而是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時間。
6、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矛盾由于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7、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8、立足基本國情,面對主要矛盾,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9、回顧歷史,我們所以能夠經受住一次又一次嚴峻考驗,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含義: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12、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3、科學發(fā)展觀的含義: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
第二框:黨的基本路線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的出發(fā)點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4、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5、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共同的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政治保證。
6、改革的實質(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7、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8、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9、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0、改革是動力,發(fā)展是目的,穩(wěn)定是前提。
第三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
2、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對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4、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
5、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6、我國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成有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其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礎是為了祖國的統(tǒng)一和繁榮。
7、我國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基本方針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為“一國兩制”。也稱為“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
8、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
9、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國兩制”。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一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2、我國對外開放的目的是與世界各國相互取長補短,在競爭與合作中加快自己的發(fā)展步伐。
3、我們發(fā)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二框:計劃生育與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2、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3、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還表現為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失衡。
4、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fā)展問題。
5、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fā)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
6、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7、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huán)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8、保護環(huán)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直接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第三框:實施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
1、科學技術源于生產實踐,并隨著生產的發(fā)展,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2、第一次產業(yè)革命的代表是蒸汽機。第二次產業(yè)革命的代表是化工、電力和內燃機等工程技術。第三次產業(yè)革命的代表是信息技術。
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把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5、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6、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
7、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條,就是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而要這樣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8、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就必須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和教育創(chuàng)新。
9、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0、要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
第四框: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1、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2、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fā)難度大,這是我國的又一個重要國情。(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
3、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4、資源問題也是發(fā)展問題。
5、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huán)境的惡化、生態(tài)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
6、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fā)展。
7、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8、面對人口、資源、環(huán)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中國哲學、道德倫理等,共同組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3、中華文化總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4、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第二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我國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屈服過、沉淪過,就是因為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zhàn)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5、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要求,為斷為這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初三政治如何備考
1.備考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試,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礎知識,當然,現在的高考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試,但能力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不掌握基礎知識,既是能力有多強也無從下手。所以,備考的首要任務就是掌握基礎知識。政治基礎知識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復習時首先要把這些概念與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審題與解題能力?
掌握審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是備考的另一重要目標。解題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數量的習題訓練,當然,練習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說不同類型的題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學喜歡購買教輔書、練習卷,拼命地做,但解題的方法仍然沒有掌握,這種盲目的練習是時間的浪費。審題與解題的能力提高關鍵不在于練習題的數量,而在于是否能歸類復習,是否能對不同類習題進行反思。
3.如何調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臨考試都會能一定的緊張感,適度的緊張對不密閉會能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過度的緊張不僅對學習還是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緊張,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試時腦子一片空白。因此,備考的準備也包括心理上的調整。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把考試看成是決定命運的考試,也不要整天想著考試的結果。其次,要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因考試而改變休息時間,再次,要保證營養(yǎng),健康的身體是良好心情的基礎。
初中政治的特點
1)教材版本多樣化,邏輯線索不明確,知識不成體系、缺乏標準表述。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除了人教版教材,很多省份也出了自己的版本。就北京而言,還有大量首師大版教材的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別非常大,對于課標中的要求使用不同語言進行描述。這也導致了不同地區(qū)的試題很難通用。不同于地理學科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范圍安排內容,歷史學科按照時間安排知識就更加明確,政治沒有明確的邏輯線索。教材編寫并沒有完全按照個人、集體、國家三個層面安排,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知識之間層次感相對較差。
2)知識內容生活化,學習難點少,學習層次的區(qū)分度低。政治內容因為都是講的生活現象,大量知識學生不學政治也可以在生活中學到,這降低了學科的內在魅力。對于老師來講,這也是授課的難點,不知道講什么,感覺學生自己看書也能看懂。所以常常出現兩種極端,要么是劃書講廢話,要么是完全脫離教材講空話。在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中,非常容易形成學生厭學的惡性循環(huán)。
3)考試要求靈活性,尤其在初一初二,在涉及道德部分,答案非常開放。因為是生活中的內容,每個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有差別,所以命題人在出題時也很難設置硬性答案(也不符合政治課程的目標)。這使得考試對學習的指導和評價不明確,孩子不知道應該怎樣學,也不知道學好學壞的標準。老師在判分的時候,也容易出現普遍高分的情況,使得政治真正學得好的孩子很難脫穎而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