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設計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學習知人論世的方法,體會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話文運動中的地位。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2.運用小組討論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真情為文的寫作觀。
2.引導學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對于祖國語言發(fā)展的貢獻。
教學重點: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運動后為創(chuàng)作白話文學的典范作出的歷史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源于對生活的細微體悟和語言的出色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
二、教學策略
1.力求從朱自清寫作的初衷──為中學生學習白話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話文學興起初期,這篇文章在文章結構、語言修辭、感悟生活、付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學習過程中強調一畫面一所得,從不同畫面中體會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點,并體會他為創(chuàng)作典范的白話文學的匠心。
2.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以期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的“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
我們對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今天我們來了解你不知道的國文教師──朱自清。
朱自清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發(fā)展的貢獻,主要是他在繼承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對中國散文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他為《中學生》雜志和開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語文學習的文本,比如《春》《背影》等,主張真摯的情感、美好的語言,從語文教學的角度提供了現(xiàn)代白話文學的優(yōu)美典范!對我們今天的母語發(fā)展有著卓越的貢獻。
【設計意圖】此導入以新視角切入,增強學術性,以國文教師的身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便于體會作品的用意絕不是堆砌華麗的辭藻。引導學生體會今天所讀到的白話文學,典范美麗的語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學習
關于寫景:
1.播放《春》朗誦視頻,對課文內容進行想象。
2.自讀課文,用筆畫出“春”的美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現(xiàn)出作者對春天“喜愛”與“贊美”之情的地方,并進行簡要的概括。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盼春──喜愛)
【設計意圖】1.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2.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領悟力。
(三)內容探究
北大教授錢理群說:“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實驗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敘事、怎么創(chuàng)作,核心是創(chuàng)造一個現(xiàn)代的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漢語的文學語言。”
下面我們就從結構方式、語言修辭、寫作手法等方面細細揣摩,合作探究。
1.朗讀課文,理清行文結構。
【設計意圖】學習情景交融的遞進式結構。
2.體會并學習精美的語言表達。
(1)精讀課文,在文中描寫的幾幅春之圖中,你最喜歡哪幅畫面?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學生交流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圖、春風圖為例引導學生。)
討論后以“春花圖”的選材引導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時之細,都不輕輕放過,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是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朱自清
(2)“春花圖”各寫出春花的什么特點?
明確: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艷麗。
通感,寫春花氣味的香甜。
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3)討論:在“春花圖”中,作者與眾不同地觀察體現(xiàn)在哪些景物、哪些詞語中?
景物:流連花下的蜜蜂與歡樂。
詞語:“鬧”。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鬧”不僅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來了,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而且運用側面描寫,寫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襯的陽光與春風。
詞語:“眨”。
寫野花:這里運用比喻寫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陽光下晶瑩發(fā)亮、輕輕擺動,格外招人喜愛。野花是雜樣的,又“散在草叢中”,星星點點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風中不斷地閃爍。正因為野花有這些特點,才和星星的閃爍、眼睛的眨動有了極為相似之處。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野花的動態(tài)之美。“眨呀眨的”顯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風,野花才會搖曳著曼妙的身姿,此處也為下一段春風的描寫作鋪墊。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朱自清散文的特點,有如下要點:
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觀察其細微的不同,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
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寫,我們也容易讀。春風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你會如何寫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寫呢?
精讀春風圖,討論后以春風圖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要充分調動人的一切感覺,從多種角度描寫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給我們恰切運用修辭,調動觸覺、嗅覺、聽覺,寫出了春風和暖、輕柔和清新的特點。
“母親的手、鳥兒、繁花嫩葉、清風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約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興、賣弄”歌喉的豈止是小小的鳥兒,還有可愛的人兒,還有整個絢爛的春光,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如此有聲有色有氣息有溫度,讓人感受春風的神韻,畫面美妙動人,秀雅溫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這樣的描寫叫人怎能不愛春風,陷入濃濃的春色中,又怎能不愛上如此細膩婉麗的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的母語。
【設計意圖】學習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并運用通感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學會借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yōu)美生動。激發(fā)學生對母語的欣賞、熱愛甚至陶醉。
(四)作品風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僅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也需要一顆溫柔的心靈。同時需要優(yōu)美典雅的語言積累,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獲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準確地運用詞語寫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鉆”“逼”,形象地寫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點。
3.有層次的描寫景物,運用動靜交錯、虛實結合、高低結合、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等方法寫景。
一幅春花圖從樹上寫到地上、從實景寫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yōu)美生動。
(五)拓展閱讀
賞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馬湖》,進一步揣摩體會朱自清散文作品優(yōu)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及駕馭文字的高超能力。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培養(yǎng)閱讀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業(yè)
1.從推薦閱讀篇目《冬天》《白馬湖》《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選一段你最喜歡的優(yōu)美語言抄寫下來,并從用詞、修辭、詩畫意境、真情實感等方面自選一個角度,說說你認為美在哪里?(200字)
2.觀看紀錄片《大師──朱自清》。
【設計意圖】以課堂教學激發(fā)閱讀興趣,把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反思
《春》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jīng)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布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xiàn)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于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煉、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為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fā)。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贊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干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為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并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后,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shù)奈恢?”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為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后松,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于粗略。還要采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這些方面的反思知識自己的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jīng)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布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xiàn)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于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煉、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