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學習方法>教學方法>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有哪些

      時間: 欣怡1112 分享

        八年級物理的教學教案以及新鮮出爐,想要了解更多物理教案設計的話,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國際單位,質量的單位換算.

        2.知道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觀察天平的構造,調節(jié)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觀察游碼的初始位置,觀察游碼在標尺上任一位置所對應的質量數(shù).

        2.培養(yǎng)實驗能力

        通過實驗學會調節(jié)天平,學會使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道使用天平時應注意的問題.

        3.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概括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溫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利用實物的對比,通過形象思維抽象出質量的概念.

        德育目標

        我國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稱量質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統(tǒng)一的稱量物體質量的單位,在教學中應通過這些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天平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平衡美、對稱美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包括三部分知識,即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

        教材首先從學生所熟悉的鐵錘和鐵釘、木船和木椅,通過比較組成這些物質的物質的多少,引出質量的概念.接著介紹了質量的單位——千克、克、毫克、噸,列舉了一些物體質量的大小,目的是讓學生對千克形成較具體的觀念.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質量又能與能量相聯(lián)系,這些知識將在高中物理中學習.在初中對質量的概念講得很淺顯,只簡單地使學生認識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但這并不是質量的定義,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對于物體的質量不隨位置、狀態(tài)、形狀而變,也是讓學生知道即可.

        教學中可利用掛圖或幻燈片讓學生對照著實物認識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們的作用.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學習后面兩節(jié)課的基礎.

        教法建議

        質量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法學習,質量的測量這部分內容可通過示范、講授、實驗法學習.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知識點闡述

        本節(jié)內容包括三部分知識,即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質量的概念只作粗淺介紹,重點講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

        (一)質量的概念

        通過列舉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對物體和物質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各具體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質量的概念.在質量概念建立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首先通過同種物質組成的兩個不同物體所含物質多少不同得出質量的概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才能比較質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向學生闡明這一點.

        (二)質量是物體的屬性

        教材中沒有明確指出物體的屬性,但是,教材內容中已涉及到這一點,質量不隨物體形狀、狀態(tài)、溫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在教學中應明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并通過實踐予以說明,這樣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學.

        (三)質量的單位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質量的單位噸、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觸質量的單位.教學中可先復習學生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毫克之間的關系.然后說明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么情況下.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

        講過質量的單位后,可以告訴學生,在生活和貿易中,人們習慣上把質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學中都統(tǒng)一叫質量.

        (四)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測質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學生介紹幾種秤,使學生知道它們都是用來稱質量的.然后重點講實驗室里用的天平.教師可根據(jù)本校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選擇重點講述的對象.如果本校實驗室里托盤天平較多,學生實驗中主要用托盤天平,則可重點講托盤天平.

        天平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教師應從1.認識天平2.調節(jié)天平3.使用天平三個方面入手.為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天平,為下幾節(jié)課打基礎,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分層次講授.

        二、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組織學生舉例、分析、討論弄清什么是物體、什么是物質.

        (二)組織學生分析、比較同一材料組成的不同物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進而引出質量的概念.

        (三)組織學生觀察天平,觀察應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局部的層次進行.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以下為本教學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學具,教師可參考本示例和實際情況加以選擇.

        1dm3的純水、大燒杯、天平、砝碼盒、金屬塊、桿秤、托盤秤、板書演示課件、投影儀、各種幻燈片、鐵釘、鐵錘、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動畫

        五、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導入

        需要的教具與學具:教室內的各種裝備、行星與恒星的幻燈片、講桌和木椅實物、鋁鍋和鋁勺實物、鐵錘和鐵釘實物.

        方案一:觀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筆、黑板擦,教室外的樹木、房屋、汽車、飛機,放映幻燈片“行星、恒星”,向學生介紹物體是由鐵、木頭、水等各種材料組成的,人們叫這些材料為物質,也就是說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方案二:列舉生活中熟悉的幾種物體,指出它們都是由物質組成的,例如,指出講桌和木椅由木材構成;鋁鍋和鋁勺由鋁構成;鐵錘和鐵釘由鐵構成.接著向學生提問:講桌和木椅;鋁鍋和鋁勺;鐵錘和鐵釘除形狀和用途不同外,還有什么區(qū)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東西有多有少”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一張課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個鋁鍋比一把鋁勺所含的鋁多;一把鐵錘比一個鐵釘含的鐵多.引出“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課桌和木椅雖然都是由木材構成,但是它們的質量不同.

        注意事項:在質量概念建立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首先通過同種物質組成的兩個不同物體所含物質多少不同得出質量的概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同種物質才能比較質量,一定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向學生闡明這一點.

        (二)新課教學

        1.質量的概念教學

        為了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量的不同,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質量.

        2.質量的單位

        本處教學建議使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形式的教學手段.

        教學中可先復習學生的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克、毫克間的關系,然后介紹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么情況下,例如汽車、火車的裝載量,糧食、鋼鐵、煤的產(chǎn)量等常用噸,藥房和實驗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質量的單位.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此處可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物體的質量.使學生知道大象的質量是人的近百倍,鯨的質量可達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質量是月球質量的八十多倍,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三十多萬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由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溫度的測量引出質量的測量

        實驗演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形狀、狀態(tài)、位置而變化”,幻燈片放映輔助實驗教學.

        一個鐵釘,它的質量是100g,把它弄彎,它含有100g鐵這種物質.100g的冰化成水,質量仍是100g.將一個200g的大蘋果從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質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鐵秤砣,它說明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了秤.我國傳統(tǒng)稱量質量的工具是桿秤,今天還常用臺秤、磅秤、電子秤.在實驗室,稱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學習.

        5.天平的構造

        認真觀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認識它的構造.認真觀察砝碼盒內的砝碼,觀察盒內每個砝碼的質量數(shù),提示學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觸砝碼,應當用鑷子夾取.

        學生觀察一段時間,教師可用投影儀把天平的實物圖打在幕布上,請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示說出天平各部分構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說出自己所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和最小稱量.

        6.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

        關于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教師可采用邊演示、邊講解的方法講述.有條件的學??梢苑纸M讓學生邊看教師演示,邊自己動手練習.最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驟和方法.

        學生看書后,請同學合上書.并請同學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投影把教材相關內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別注意橫梁平衡問題的教學.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橫梁平衡,當指針指在橫梁中點時,我們就說這時橫梁平衡(用投影將所示圖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調節(jié)橫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動片,橫梁可繞中心軸轉動,螺母可以左右移動,用投影片顯示,當橫梁失去平衡,指針向左或者向右偏轉時應如何移動螺母使橫梁平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知道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簡單的機械效率;3、通過探究,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4、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5、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學習重難點:1、機械效率;2、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具:滑輪組,鉤碼,細線,彈簧測力計

        學習過程:

        一、探究: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

        物體的重力G/m 物體上升高度h/m 直接舉高物體所做的功W/J 彈簧測力計讀出拉力F/N 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拉力所做的功W/J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為什么用動滑輪需要做更多的功?

        二、幾個概念

        1、有用功(W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提升重物時對重物做的功就是有用功,W有用=G物h。

        2、額外功(W額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提升重物時對對滑輪做的功就是額外功,W額外=G動h;對繩子做的功,克服滑輪內摩擦做的功。

        3、總功(W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拉繩子的力所做的功,W總=Fs。

        討論:用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對 做的功是有用功,對 做的功是額外功。

        如果桶掉進井里,從井里撈桶時,撈上來的桶帶有一些水,這時對桶做的功是 功,對水做的功是 功。

        三、機械效率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

        a、使用機械時,不可避免地做______功,所以有用功總是______總功,因此機械效率總______1;

        b、機械效率沒有單位。

        c、機械效率越高,機械性能越好,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越______,或額外功占總功的比例越______。

        3、想一想:某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4、試一試:一個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2000N的貨物,所用拉力為600N,物體上升了2m,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2)總功;(3)額外功;(4)機械效率。

        四、完成教材87頁實驗: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特別提示:提高物體時,一定要勻速豎直拉動彈簧測力計。

        五、提高機械效率

        例1、用一個重為100N的動滑輪提起一個重為500N的物體,不計摩擦,這時的拉力為_______N,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若用這個動滑輪提升重為1000N的物體,拉力為_______N,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

        例2、提高機械效率的基本途徑

        由η= = = 可知,增加___________,減少_______________可提高機械效率。

        討論:怎樣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六、我能行:

        1、一臺起重機將重3600N的貨物提高4m,起重機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 J,如果額外功是9600J,總功是_______ J,機械效率是______。

        2、機械效率越高,則( )

        A.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B.所做的額外功越少

        C.功率越大 D.以上都不正確

        3、在斜面上拉一個重4.5N的物體到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1.8N,斜面長1.2m、高3m。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4.用動滑輪把重40N的物體勻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則拉力移動的距離是多少?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5.某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3000N的物體提高6m,所用的拉力是1250N,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多少?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6.用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將重400N的貨物抬高20cm,手向下壓杠桿的力是25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這個杠桿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7.如圖,不計繩重和各處摩擦。把重為120N的物體勻速提高3m,所用的拉力為100N,所用的時間為10S,求:

        (1)有用功為多少?總功為多少?機械效率為多少?

        (2)拉力做功的功率為多少?

        (3)若勻速提升另一個重為160N的重物,拉力為多大?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三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組成和用途;認識科技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續(xù)發(fā)展將加深人類對自然的認識。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熱愛科學,愿意主動學習,培養(yǎng)合作精神,增強競爭意識。

        〔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鏡、照相機、幻燈機等單鏡頭光學器件;另一部分為顯微鏡和望遠鏡。前者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緊密,相對也較簡單,因此,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不僅要求了解其簡單組成和用途,而且還可以與凸透鏡成像原理相聯(lián)系作原理性介紹并開展一些活動。至于后者,學生相對較陌生,其成像原理、內部構造也較復雜,已不屬于本章知識內容范圍;因此,這部分內容只要求學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結構的分析,教學應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將重點放在它們的發(fā)展前沿,和在現(xiàn)代技術中應用等相關信息的學生自主學習上。

        〔教學方式〕擂臺賽式活動課——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再讓他們用自己搜集的信息優(yōu)勢參與擂臺賽式的競賽。

        〔教學策略〕

        1. 部分學生可能對物理課的這種教學形式不適應。比如,信息怎么查找?到哪里去查找?同學之間該怎樣交流?怎樣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比賽等。教師應給予指導、鼓勵與培養(yǎng)??上驅W生介紹一些相關網(wǎng)站,以及向學生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查閱。

        2. 由于信息來源非常廣,為了更好地、順利地引導比賽,教師最好事先通讀學生的信息資料,并對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盡可能進行預測并采取一些對策。

        3. 剛開始進行類似的活動,學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以及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予以適當?shù)闹笇В⒅貙W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強弱互補,發(fā)揮能力較強學生的帶動和幫助作用。

        〔教學準備〕

        1.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生活中和學校的實驗資源用顯微鏡和望遠鏡做一些觀察。

        2. 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收集資料。

        3. 教師將搜集的信息資料進行閱讀、批閱并標注閃光信息。

        4. 指導學生熟讀信息,并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優(yōu)勢參與競賽。

        5. 分組,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第一、三組為顯微鏡賽組;第二、四組為望遠鏡賽組,以便同學之間交流合作。

        6. 黑板上用板畫設計好“擂臺賽”圖案,準備為參賽組計分,營造氣氛。

        教學過程

        一、 賽前準備

        1. 主持人:物理老師,并幫助計分。

        2.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guī)則。

        二、 擂臺賽開始

        活動一: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構造和用途展開競賽。

        活動二: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及相關杰出的科學家展開競賽。

        活動三:圍繞我國科學家對顯微鏡、望遠鏡發(fā)展的貢獻展開競賽。

        活動四:圍繞顯微鏡、望遠鏡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展開競賽。

        1. 比賽按比賽規(guī)則進行。

        2. 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競賽引導。一方面對參賽學生加以表揚,并對欲參賽而膽量不夠的同學進行暗示和鼓勵;另一方面,在科技發(fā)展方向方面,如果學生過多地介紹國外科學家的貢獻,忽略我國科學家的貢獻時,應適時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也提供一些我國科學家做出貢獻的例子,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

        3. 若相同的信息,由于信息來源不同,出現(xiàn)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暫根據(jù)信息源的可信度來評判。如相同的信息一個來自網(wǎng)站,一個來自各類大百科全書,我們可暫以大百科全書提供的信息為準,同時提醒學生再進一步考證。

        三、 比賽結果

        根據(jù)得分情況,評出擂主。

        課堂實錄

        一、 主持人為物理老師,并幫助計分

        二、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guī)則

        1. 顯微鏡和望遠鏡兩大賽組輪流進行。

        2. 各賽組可介紹自己的信息資料或向別的賽組提出疑問(問題的內容盡可能合理、科學),被質問方應盡可能較完整、科學地回答問題。信息資料只要有意義、有價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問方的問題內容科學、有意義、水平較高也可加10分。答辯方的回答,根據(jù)回答內容的準確性、水平的高低,同時根據(jù)答辯方的反應快慢,由主持人和別的賽組共同商定,給答辨組評分。

        三、 擂臺賽開始

        第一參賽選手是顯微鏡組的謝靜同學,內容是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fā)明使科學家有一雙能看見原子的眼睛,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電子顯微鏡的發(fā)明者盧斯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fā)明者賓尼格和羅勒。

        (這時,每位同學露出喜悅之色,啊!原來,課本上介紹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是這幾位科學家發(fā)明的,并獲得了諾貝爾獎,抓住時機,主持人將謝靜同學信息中的閃光點總結,并建議應加分,同學們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組的選手(程思遙)舉手示意站起來發(fā)言: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數(shù)比它們還大的顯微鏡問世。據(jù)新華網(wǎng)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門寬教授應用“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開發(fā)成功立體顯微鏡,能夠把原子的排列結構擴大100億倍,從而使人得以對微觀世界的物質進行立體性的觀測和攝影。

        (主持人抓住時機,肯定第二組選手的新聞內容的價值性,提議同樣可以得5分)

        (望遠鏡組的同學沉不住氣了,一個個躍躍欲試……)

        主持人提醒同學,顯微鏡組競賽暫停并準備下輪比賽,望遠鏡組同學比賽開始。

        第一位選手(韋潔):簡單明了介紹了望遠鏡的主要構成和作用,受到同學們的好評(得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選手(武毅):信息來源《少年百科知識》,17世紀初,歐洲風行一時的顯微鏡給意大利科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很大啟發(fā)。由此,伽利略終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根據(jù)計算,它的放大倍數(shù)只有8倍,這只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人們稱它為“伽利略望遠鏡”。后來,為了觀測天上的星星,他把望遠鏡的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天空。他觀察太陽,看到黑子的運動,并作出了太陽正在轉動的結論,從而用實驗證實和發(fā)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和他的望遠鏡完成了天文學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熱打鐵:選手的闡述有根有據(jù),同學們同意加5分)

        (顯微鏡組第二輪比賽開始……)

        顯微鏡第一組同學向第二組選手挑戰(zhàn):你們剛才提到的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fā)的立體顯微鏡中的“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嗎?

        第二組選手不甘示弱:“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現(xiàn)在的知識水平有限,不能給予滿意的答復,但我想在將來的學習中,我們一定會學習到的(同學們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組選手反應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應得5分)

        顯微鏡第一組又一位選手: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是什么時候、誰發(fā)明的嗎?又是誰第一個將它應用于科學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顯微鏡是誰制造的?回答……同學們被他的問題和答案深深吸引,個個心悅誠服(加5分)。

        (望遠鏡組又一輪比賽)

        汪亮同學手拿搜集來的資料,在介紹一架望遠鏡的構造參數(shù),讀得有些吃力,還沒等他讀完,望遠鏡第二組的何麒同學站起來向他發(fā)出炮火,你讀的這些數(shù)據(jù),能解釋一下是什么意思嗎?汪亮無奈一笑(未得分)。

        有選手開始介紹鮮為人知的信息:一萬多年前就有天文望遠鏡,而且有史料記載。并且指出,人們認為的人類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是伽俐略發(fā)明的(至今不過300年)值得探討。(問題中處處閃現(xiàn)了智慧的火花和創(chuàng)新意識)

        (有人提醒該輪到顯微鏡組比賽了)

        顯微鏡第一組選手:電子顯微鏡雖然是外國科學家發(fā)明的,但1958年我國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反映愛國主義精神的信息);1982年,賓尼格和羅勒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但1988年中國科學家白春禮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國的第一臺掃描隧道顯微鏡(得5分)。

        顯微鏡第二組選手:顯微鏡的應用:1. 文檢專業(yè)(內容略);2. 痕跡專業(yè)(內容略);3. 法醫(yī)專業(yè)(內容略);4. 毒化專業(yè)(內容略)。

        (內容詳細,同學們基本能聽懂,加5分。)

        又是一場“惡戰(zhàn)”,又有選手:還有超聲顯微鏡,它是利用超聲顯示物體微細結構的裝置,又稱超聲學顯微鏡(加5分)。

        (又輪到望遠鏡組比賽了)

        望遠鏡第一組有新招:中國科學家計劃發(fā)射“太陽空間望遠鏡”(內容詳細,易懂加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李旭明來一個“大滿貫”:他拿著下載的打印出的6頁16開紙的內容在選讀,介紹望遠鏡的發(fā)展簡史: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空間紅外望遠鏡、新“哈勃望遠鏡”、空間干涉望遠鏡、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學們鼓掌,加10分)。

        比賽結果:顯微鏡組兩組各得40分,打了一個平手;望遠鏡組第一組40分,第二組45分,望遠鏡第二組是本次擂臺賽的冠軍。比賽結束后,將學生收集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并裝訂成冊,供學生傳閱,以便進一步交流。

      猜你喜歡:

      1.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2.八年級上物理思維導圖

      3.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哪些

      4.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重難點

      5.初二物理光現(xiàn)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有哪些

      八年級物理的教學教案以及新鮮出爐,想要了解更多物理教案設計的話,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國際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71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