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去養(yǎng)殖蘆薈才好
蘆薈是一種很好養(yǎng)活的多肉植物,不僅可以美容,還是很好的食物。但你知道蘆薈怎么養(yǎng)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養(yǎng)殖蘆薈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養(yǎng)殖蘆薈的方法
盆土選擇
養(yǎng)殖蘆薈的土壤最好選擇排水、保水性、透氣、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氣性差的土壤,很容易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導致植株爛根壞死。蘆薈的配土一般采用,腐殖質(zhì)+田園土+河沙,上哪找2:2:1的比例進行配制。
種植蘆薈的盆最好選擇泥盆,瓷盆和塑料盆透氣性差,最好不用。換新盆后,應用水將其浸透,以免上盆后,盆壁半干半濕,植株不能很好的服盆。
選苗上盆
能不能養(yǎng)好蘆薈,小苗的選擇很重要。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小而厚實,顏色深綠,并且?guī)в兴母陨系淖陨?/p>
上盆的過程,就是將蘆薈種在花盆中。這一步驟很簡單,將蘆薈小苗放在花盆的正中央,讓根系舒展開來,填土后壓實,然后慢慢澆透水。
換盆注意事項
盆栽的蘆薈1~2年需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進行。換盆時,要保護好根部的土團,避免傷到根系。換盆后,放在陰涼處緩盆一段時間,再移到陰涼處。
溫度要求
蘆薈原本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huán)境中,比較怕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5~15℃,濕度為5%~45%。當室溫降到5℃時,陸渾會停止逆生長,0℃時,蘆薈生長會出現(xiàn)異常。
澆水方法
蘆薈被稱為是“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長期積水會造成爛根。一般情況,春季5~7天澆一次水;夏季2~3天澆一次水,避免烈日暴曬,澆水水分揮發(fā);秋季,5~7天澆水一次。冬季,溫度在15℃以上,15~20天澆水一次。
光照需求
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良好。除了剛剛種植不久的蘆薈,只能見見早上的陽光外,其他的時間多曬太陽,陽光月充足,生長的越好。
蘆薈的澆水方法
一、蘆薈澆水與季節(jié)有關(guān)
春季當溫度在15—25攝氏度時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一般5—7天澆水一次,采取不干不澆水,干則澆透的原則,使盆土見干也見濕。
夏天氣溫較高,蒸發(fā)量大,需2—3天澆水一次。另外每天早晚可向蘆薈葉面噴水,這樣可使蘆薈葉面保持翠綠,增加觀賞性,夏天盆栽蘆薈還要注意少受烈日暴曬,以減少盆土與植株水分的損失。
秋季蘆薈澆水基本與春季相似,有時寧可少澆水,在盆土缺水后再補澆,而不使盆土長期處在水分過度飽和狀態(tài),造成盆栽蘆薈根部氧氣不足、呼吸困難而使蘆薈植株死亡。
冬季室溫低時應盡量少澆水,一般可15—20天澆水一次,如需要可采用葉面噴水,使盆土保持適當干燥,有利于蘆薈植株安全過冬。
二、蘆薈澆水與水質(zhì)有關(guān)
南方自來水含氯化物量較高,最好用雨水或河水澆灌,如果一定要用自來水,可準備一大的容器,將自來水提前放入容器中,在太陽下暴曬幾天使氯化物揮發(fā),這樣不僅可提高水溫,而且也可減少水中氯離子危害。有些蘆薈愛好者用磁化水來澆蘆薈,也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可以自己制作磁化水。用一塊較大塊的磁鐵,再用0.5厘米乳膠管,在磁鐵上繞20圈,將乳膠管固定,從一端緩慢進水后,另一端放出磁化水,一般每小時流量1000克,磁化水可以使基質(zhì)中養(yǎng)分釋放并增加植株生理活性,盆栽蘆薈愛好者可以試用。
蘆薈的藥用價值
功效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jīng);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藥理作用
殺菌作用,抗炎作用,濕潤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強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防曬作用。
藥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婦忌服,脾胃虛弱者禁用。
藥方選錄
《丹溪心法》:當歸龍薈丸,治肝膽實火之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fā)狂,便秘溲赤。
《外科正宗》:蘆薈消疳飲,治小兒走馬牙疳,身熱氣粗,牙齦腐爛,氣味作臭,甚則穿腮破唇者。
《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蘆薈肥兒丸,治小兒肝疳,面目爪甲皆青者,其人目生眵淚,隱澀難睜,腹大青筋,身體贏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
《太平圣惠方》:蘆薈丸,治小兒疳積,面目萎黃,頭發(fā)成穗,鼻癢口干,脘腹虛脹,青筋暴露,四肢壯熱。
《普濟方》:蘆薈丸,治傷中,赤白帶下。
《外科正宗》:蘆薈丸,治下疳潰爛作痛,又治婦人陰蝕瘡作癢,及小兒肝積發(fā)熱,口舌生瘡,牙齦蝕爛。
《太平圣惠方》:蘆薈散,治小兒鼻疳,癢痛不止者。
《證治準繩》:蘆薈散,治口舌生瘡。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更衣丸,治腸胃燥熱,大便不通。
《藥性論》: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海藥本草》:主小兒諸疳熱。
《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痿。解巴豆毒。
《本草圖經(jīng)》: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又治NI齒。
《得配本草》:散瘰疬,治驚癇,利水除腫。
《本草再新》:治肝火,鎮(zhèn)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7.《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jīng)之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