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優(yōu)秀教案設計
《羚羊木雕》優(yōu)秀教案設計
《羚羊木雕》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精讀課,這是作者張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說。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羚羊木雕》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羚羊木雕》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根據(jù)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沤處熤v解分角色朗讀的要求:
A.對課文熟練B.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C.處理好語氣、音調(diào)的輕重強弱
?、茖W生自己試著自讀有關的對話,琢磨技巧的處理。
?、撬娜朔纸巧首x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連貫,二人小石。其他學生聽讀,準備評價
?、瘸椴閹讉€學生評價,教師小結(jié),教師范讀片段,再抽學生朗讀對話的片段。
三、課堂討論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如有爭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nèi)。)
四、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xiàn)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zhí)生硬的表現(xiàn)。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zhì)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tài)、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fā)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梢姼改笧榱四镜裨鯓觽α撕⒆拥男摹?/p>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jié),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tài)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梢姡瑢懩棠桃彩菫榱伺u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jié)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jié)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nèi)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nèi)绱顺錆M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tài)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jù)。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送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jīng)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zhuǎn)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羚羊木雕》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關鍵,從故事情節(jié)中分析人物形象。
2.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濃濃親情,珍視真誠無私的友情。
3.透過家庭矛盾沖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領會文中蘊涵的待人處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誠的心理與父母溝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擁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濃郁的親情則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財富,可是現(xiàn)實中偶或的分歧、沖突,使得純真、美好的友情承受無助、無奈的傷害時,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又會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因羚羊木雕而引發(fā)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無奈傷心甚至眼淚。
二、訂正字詞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我,爸爸,媽媽,奶奶,萬芳,萬芳的媽媽,旁白。
要求:落落大方、語氣連貫、語調(diào)符合人物性格。表演后請大家評議。
四、分析課文: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fā)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確情節(jié):“查問木雕”(媽媽、爸爸和我)──插敘“贈送木雕”(我和萬芳)──“強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媽媽)──“取回木雕”(萬芳和我)
第一部分(1-16段):“查問木雕”,寫爸爸媽媽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傷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贈送木雕”,寫“我”和萬芳的真摯友誼。
第三部分(24-25段):“強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襯爸媽,暗寓對父母的批評。
第四部分(26段-結(jié)尾):“取回木雕”,寫“我”討回羚羊木雕的過程和痛苦的心情。
五、品味、揣摩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1.在文中圈點勾畫出語言描寫的句子。
第一組:刻畫媽媽的
(1)“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去掉加粗詞“突然”,可以嗎?)
(2)“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xiàn)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句中的“緊緊”表現(xiàn)了什么?)
(3)“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不用“堅定”,句子的表達效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1)中用“突然”一詞,一開頭就渲染出緊張的氣氛,見出媽媽的驚慌,“我”的驚嚇。(2)句中“緊緊”表現(xiàn)媽媽追查的神態(tài)。(3)句用“堅定”表示出媽媽說話的語氣和固執(zhí)生硬的態(tài)度。
第二組:寫“我”的
(1)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怦怦”一詞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加粗詞有什么作用?)
(3)“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fā)抖。
(4)“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1)中“怦怦”是擬聲詞,形容心跳。被逼無奈,“我”受到的驚嚇的心理、動作、語言在各句中都描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我”的真誠無私。
2.思考:通過寫媽媽的逼迫、追查,表現(xiàn)了她的態(tài)度,顯示了文中的“我”的媽媽是怎樣一個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nèi)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點撥:媽媽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強調(diào)羚羊木雕的貴重,其實這是用這個砝碼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無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貴重,不知友情珍貴,即重財輕義。
3.從爸爸“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以及談話內(nèi)容看他的態(tài)度是否與媽媽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媽媽的個性是什么?
明確:“靜靜地”寫點煙的姿態(tài),“慢慢地”表示說話的速度,和“很平靜”的聲音配合起來看其態(tài)度實質(zhì)是相同的;至于個性卻有所不同:媽媽嚴厲,爸爸冷酷。
4.奶奶很簡省的一句“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奶奶的話是對“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評。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為難。
爸爸:婉轉(zhuǎn)、持重沉穩(wěn)。
媽媽:態(tài)度生硬固執(zhí)。 (個性不同,態(tài)度相同,只看到物品價錢價值,不知友情更可貴。)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我”:重情、軟弱。
萬芳:仗義、明理。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1.寫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傷。
2.寫萬芳的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 萬芳的突然出現(xiàn)暗示了她的心理變化,是對“我”反悔的原諒。
3.“我”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流淚既是為被逼反悔的傷感,又是因友情的感動。
4.文中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有哪些?
“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寫揭示了大人的狹隘,重財輕義對孩子心理的嚴重傷害。
5.“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的含義是什么?
表示孩子對父母做法的嚴肅質(zhì)問。“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誠無私的友愛。“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們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對孩子采取了簡單生硬的態(tài)度。
七、課文內(nèi)容研討
討論下列問題,要提煉觀點作出有理有據(jù)的分析。
1.你是怎樣認識圍繞羚羊木雕發(fā)生的這場矛盾的?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1.鼓勵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如萬芳媽媽說“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據(jù)此可以設想,“我”的媽媽如果委婉地跟萬芳媽媽說這件事,勸萬芳媽媽不要責怪萬芳,好好跟萬芳說,萬芳就會把羚羊木雕還給“我”,這樣既可以保護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讓孩子更懂事。
2.現(xiàn)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事情的發(fā)生?
2.要避免這類事情的發(fā)生,包括大人在內(nèi)有事要同人商量,盡可能地考慮周全,消除隱患。假如當初父母講明白木雕的貴重,叮囑女兒好好保管,女兒就不會輕易送人,再則女兒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見,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為。
3.本文敘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現(xiàn)了兩代人,甚至三代人行為處事的觀念沖突,反映的是一個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問題,但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或許文章的主旨各不相同,根據(jù)你的理解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
3.示例一:贊美少年朋友真誠無私的友誼,告誡父母理解兒女,尊重他們的友誼和人格。
示例二:批評大人們重財輕義的思想,告誡父母要尊重兒女的感情。
示例三:家庭成員之間,包括人與人之間,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情感交流。
總結(jié)):圍繞“贈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發(fā)生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兩組矛盾。其中,家庭矛盾居于突出位置,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是由家庭矛盾引發(fā)的。家庭矛盾廣泛存在。雖然表現(xiàn)形式各有不同,但深究其原因,有許多家庭的矛盾沖突,都是由于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缺乏經(jīng)常的思想溝通,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諒解所造成的。
如果從矛盾的引起來看,孩子自作主張把爸爸送給她的羚羊木雕轉(zhuǎn)送給好友萬芳是起因,一般來說,對長輩送給自己的紀念品,無論其價值的高低,都應當珍惜,因為這種紀念品凝聚著一種不一般的感情。之所以孩子送羚羊木雕給萬芳,在其思想深處是把贈送物質(zhì)當作建立友誼的基礎了。
對于孩子的問題,需要進行必要的疏導,幫助她們端正認識。
然而,父母也有不足之處。他們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質(zhì)價值,卻忽略了對子女的感情傷害。
況且,羚羊木雕的“貴重”,孩子先前并未意識到。另外,當孩子因為不諳世事而出現(xiàn)過失時,父母沒有仔細了解孩子的思想,沒有幫助孩子澄清模糊認識,僅僅是責怪,而且逼著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這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導致了全家的不愉快。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其深層含義在于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即使在家庭內(nèi)部的成員之間,及時溝通思想、交換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八、課堂辯論:就這場家庭矛盾沖突的是非展開辯論,根據(jù)學生意向,分甲、乙、丙三個組,分別代表父母、“我”、萬芳,選定主持人。
要求:①各組用5分鐘準備辯論材料,如觀點立論、論辯思路。②論辯中根據(jù)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說話的分寸。③辯論20分鐘,評議5分鐘,評論先由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看了“《羚羊木雕》優(yōu)秀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6.八講八不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