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學參考
孔明借箭教學參考
教學參考之教師們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孔明借箭》教學參考以供大家閱讀。
《孔明借箭》教學參考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的前半部分,有刪改。
本文的主人公諸葛亮,字孔明,早年隱居在襄陽隆中,他二十七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使得這位“躬耕隴畝”的“布衣”一舉登上當時風云變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臺。在他的輔佐下,劉備聯(lián)合孫權,共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形勢。
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赤壁大戰(zhàn)之前。全文以“借箭”為線索,按照“為什么借箭”“怎樣去借箭”“借著箭沒有”的思路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記敘人物的言行,突出地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智過人,也寫出了周瑜的妒賢嫉能、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
“為什么借箭”,這是故事的起因(第1、2自然段)。文中寫周瑜對諸葛亮的才干心懷妒忌,故而要他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諸葛亮已心中有數(shù),以大局為重,立下了軍令狀。
“怎樣去借箭”,這是故事的經過(第3—7自然段)。先略寫諸葛亮為借箭做的準備(第3自然段):他深知魯肅的為人處世,因而向前來探聽情況的魯肅借了船只、軍士等物,并請魯肅對周瑜保密。后詳寫諸葛亮妙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全過程(第4—7自然段):
在出發(fā)時間的選擇上,先寫第一、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再寫直到“第三日四更時分”,才見“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這就造成一個懸念: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出發(fā)?讀至后文,疑慮頓消,原來“是夜大霧漫天,……對面不相見。”這是由于諸葛亮通曉天文,料定第三天的這個時候江面必有大霧,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兵謹慎的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只得放箭迎戰(zhàn)。由此,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么當初周瑜限十天造好箭時,諸葛亮偏要減至三天;為什么三天時間已很緊迫,諸葛亮在前兩天卻按兵不動。
在行動步驟的安排上,一寫諸葛亮吩咐把借來的二十只船用繩索連接起來駛向北岸;二寫他等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下令調頭,一字兒擺開;三寫他又叫船上的軍士擂鼓吶喊;四寫他在草船的一邊受箭之后,又下令把船掉過來,再次逼進曹軍水寨去受箭;五寫他再下令叫船駛向南岸;六寫他在船的兩邊都受滿箭之后,吩咐軍士們向曹操道謝。這一切都部署得十分周密,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深謀遠慮、善于用計。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寫借箭的過程中,穿插了諸葛亮約魯肅在船上飲酒這一場面,把諸葛亮的談笑風生與魯肅的吃驚神色對比著描寫,為刻畫這位政治家和軍事家所具有的那種沉著鎮(zhèn)定的非凡風度增添了光彩。
“借著箭沒有”,這是故事的結果(第8、9自然段)。先寫諸葛亮告訴魯肅“已得十萬余箭”,魯肅聽他一番關于庸才的談論之后表示拜服;再寫他如期如數(shù)交箭后,周瑜的神態(tài)和語言,那“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表現(xiàn)出周瑜無可奈何、不得不服的心境。
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他面對周瑜的陰謀詭計胸有成竹、談笑風生,避免了和周瑜發(fā)生正面沖突,顧全了孫劉聯(lián)合的大局,表現(xiàn)出他特有的風采。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瑜、曰、吾、晌、囑、擂”;會寫“曹、瞞、吾、囑、勿、詐、擂、吶”;理解“支吾、擂鼓、吶喊、欣然而至、軍中無戲言、神機妙算”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3.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內容,理解全文中心,認識孔明、周瑜這兩個人物的特點。
5.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對名著《三國演義》的認識加深、擴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擂”讀作léi,不讀成lèi;“丞”讀作chéng,不讀成cén。
可讓學生比較下面各組字以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雷——擂內——吶屬——囑日——曰
愉——瑜昨——詐吾——語勿——匆
(二)領悟內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要以借箭過程為重點;認識文中的人物形象,要以諸葛亮為重點。
第一步,初讀,抓“借”字,把握故事情節(jié)。
1.讀課題,給關鍵詞打上點。(“借”)
2.文中哪些段落具體寫借箭的經過?哪些段落交代了借箭的原因和結果?
3.簡要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細讀,抓“神機妙算”,體會人物形象。
1.讀故事結尾句周瑜的感嘆:“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講講“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2.聯(lián)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一邊默讀,一邊勾畫,一邊批注。)
3.先和同桌或在小組中交流,再參加全班討論,師生共同歸納出體現(xiàn)“神機妙算”的有關內容。
(三)課后練習。
第1題,本文是古典文學原著,少有修改,文言較多,讀起來比現(xiàn)代文要困難些。教師要安排較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首先把課文讀通順。
第2題,是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可借助板書幫助理解。
第3題,這是啟發(fā)學生抓住結尾,回顧全文,從而認識孔明。周瑜的話既是他自愧不如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對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能驚人的畫龍點睛之筆。引導學生扣住“神機妙算”這條主線來分析課文,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是學好這篇課文的關鍵所在。
一可從諸葛亮對周圍的人了如指掌,善于分析情況,作出相應的決策來理解他的“神機妙算”。
對妒忌自己才干的周瑜,諸葛亮以大局為重,避開正面沖突。他將計就計,用立下軍令狀的方法來麻痹對方,造成對方自以為得計的心理,為草船借箭的順利進行減少了麻煩。
對周瑜身邊的魯肅,諸葛亮之所以能在借箭的人力、物力方面求助于他,這是因為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守信義,掌握了他不愿看到自己遇害的心理(因為諸葛亮是魯肅親自請來共商破曹大計的)。
對生性多疑的曹操,諸葛亮針對其弱點,采取霧天深夜佯攻的方法,使對方摸不清虛實,不敢輕舉妄動,只好用箭迎敵。
二可從諸葛亮善察機敏、掌握豐富的氣象知識、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理解他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在同周瑜簡短的、不容思索的對話中,果斷地立下三天造十萬枝箭的軍令狀,這說明諸葛亮早已預料到第三天夜里將有濃霧。而第三天夜里果然“大霧漫天,對面不相見”。如果沒有平時善于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豐富的氣象知識,諸葛亮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另外,諸葛亮還巧妙地利用江水向東流的這一有利的自然條件,在借箭成功后收船急回,使曹操想追都來不及。
三可從諸葛亮借箭前后的巧妙安排來理解他的“神機妙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籌備借箭物品,嚴格保密。借箭前夕,諸葛亮交代魯肅把借箭物品準備齊全。但是對魯肅,他不告訴他有什么用,又要求他對周瑜保密。這二層保密,足可見諸葛亮考慮問題周到、細致。如果對任何一方泄密,都有可能導致借箭失敗。
2.選擇最佳時間,出其不意。四更時分,即現(xiàn)在的深夜二點多鐘。這時出擊,夜深人靜,曹操是毫無準備的。
3.利用濃霧掩護,靠近曹營。只有接近曹營,才能接受曹營射來的箭;而要靠近曹營沒有濃霧的掩護是很難做到的。
4.故意虛張聲勢,引敵上鉤。擂鼓吶喊,造成一種猛攻之勢,使曹軍有大軍壓境之感,迫使他們在摸不清對方虛實的情況下用箭迎敵。同時,擂鼓吶喊,也是吸引對方順聲射箭,便于受箭多而快。
5.變換草船陣勢,接受箭雨。草船一字形擺開,受箭面廣;調換船面,受箭數(shù)多,也利于順水返回。
6.利用水的流向,快速返回。
第4題,這是精讀課文都有的練習項目,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不用別人提醒,靠個人的自覺性認認真真地去讀去寫的習慣。
帶★號的選做題,可鼓勵學生自選,但不要強求。
(四)教學時間。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孔明借箭》課文原文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酌鹘挞侔汛^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蓳芩姽笫謥y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弩手亦到,約一萬余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fā)。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這里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卻說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②。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余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明,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③害我哉!”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酌鹘逃诖先≈?,可得十余萬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入見周瑜,備說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詩贊曰: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④。
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詭譎⑤小計,何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