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仁壽殿導游詞3篇
仁壽殿,清漪園時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取《論語》中“仁者壽”之意,改名仁壽殿。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念U和園仁壽殿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頤和園仁壽殿導游詞范文1:
去頤和園游玩,了解他的歷史故事總是很重要的。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下頤和園一個比較重要的景區(qū)——頤和園仁壽殿,據(jù)說那是帝后夏天到頤和園避暑時,臨時處理政事的地方,功能相當于故宮的乾清宮,等級相當于故宮的太和殿。清代的每一處園林內,都設有一座處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稱為勤政殿。
慈禧“垂簾聽政”后將“勤政殿”改為“仁壽殿”。取自于《論語》中的“仁者壽”,即施仁政者能長壽的意思。在頤和園仁壽殿大殿的后壁,懸掛著“壽協(xié)仁符”的大匾,殿內設九龍寶座,御案及眾多裝飾物。
正對面的大水銀鏡,上面有不同字體的壽字,共226個,取壽字之“多”的意思。在鏡子的左側的一輻畫卷上有一個很大的“壽”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壽”!看來這頤和園仁壽殿還是小有故事的哦,你是不是也想親自去看一看了!
頤和園仁壽殿導游詞范文2:
進仁壽門是仁壽殿院落,而迎面卻是一塊高丈余的湖石擋住了視線,此石稱“壽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萬鐘勺園中的珍物,光緒年間移至此地,成為仁壽殿院內的一塊天然屏障。壽星石后,庭院正中是一只銅質異獸,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身鱗甲,造型別致,這就是傳說中的瑞獸麒麟。此麒麟原為圓明園之物,后遷至此。原為一對,其一被毀,此只麒麟前腿亦帶傷痕。庭院中還對稱排列了四塊石峰(原在圓明園內,后移至此),被稱為“四季石”,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石上鐫刻著乾隆五年題寫的御制詩文,極為古樸有趣。此四塊太湖石與壽星石合稱為“峰虛五老”,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喻意長壽。
寬敞的院落內坐西朝東有正殿七間,名仁壽殿。這里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同紫禁城的宮殿一樣,仁壽殿規(guī)模宏偉,氣派雍容。門、柱、窗一律用紅色,烘托起皇家威嚴的氣氛。大殿以樸素的青灰瓦代替華麗的琉璃瓦,并在院內栽植常青樹木,點綴山石,以求同園林的整體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仁壽殿外寬大的月臺,對稱排列著銅龍、銅鳳、銅缸和四個乾隆朝的鼎爐,用來烘托皇帝那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氣勢。
仁壽殿的前身名勤政殿,乾隆皇帝規(guī)定:凡御苑中臨朝的正殿一律稱作勤政殿,用意是游苑不忘勤理政務。慈禧重修頤和園時取孔子《論語·雍也》中的“仁者壽”一語,改用今名。仁壽殿內,正中為一座平臺,三面設有雕造精美的木欄臺階。平臺中間設置寶座、御案、掌扇。寶座后面是一座紫檀木九龍屏風,屏風是以紫檀木為框架,并雕以九龍,屏心為玻璃鏡,鏡面上有226鐘不同寫法的“壽”字。平臺周圍有鳳凰、甪端(獨角獸,能“通四夷”故常在君主左右,象征八方來朝,實際用途是香爐)、鶴燈、鼎爐、龍抱柱等配套的景泰藍制品,完全是一派金鑾殿的氣派。
大殿內南北兩側的暖閣,是上朝時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壁上懸掛的大“壽”字,寫在繪有蝙蝠和彩云的圖案上,名“百蝠捧壽”。有時,也會在這里召見大臣,光緒皇帝就曾在左側暖閣里召見過戊戌變法的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以慈禧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鎮(zhèn)壓下,變法運動最終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出逃,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緒本人亦被軟禁在中南海瀛臺,他的政治生涯實際上到此已經(jīng)結束。此后,光緒度過了十年沒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清漪園時是北宮門)。東宮門為五間,三明兩暗,大門上方懸掛的“頤和園”牌匾,是清光緒帝手書。“頤和”為頤養(yǎng)精神、心情平和之意。匾上鐫刻五方印章,分別是“光緒御筆之寶”、“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麗日春長”。雖然是光緒御筆,但是,匾上的印章,上方正中卻是慈禧的印章“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兩側則是“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和“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而堂堂一個皇帝的印章卻窩窩囊囊的置于匾的右側,可憐啊!
臺階正中嵌砌的云龍石,雕有雙龍戲珠圖案,工藝精美,系圓明園安佑宮的遺物。門前兩側,一對銅制猛獅蹲踞在漢白玉雕的須彌座上,守護著頤和園。左為雄獅,稱獅子滾繡球;右為雌獅,前爪下一小獅,稱“太師少師”。
東宮門外南側的小賣部和北側的售票處,原為清代的朝房和鑾儀衛(wèi)侍衛(wèi)值班處。東宮門內甬道兩側古柏夾蔭,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門樓,邊柱兩側連著紅墻,此門為仁壽門。仁壽門是頤和園宮廷區(qū)的二重門,門上的匾額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門前兩側的配殿為南、北朝房,舊稱南北九卿房。原是清代九卿六部的值房,為清代軍機閣部辦公的地方。
頤和園仁壽殿導游詞范文3:
仁壽殿在清漪園時期成為勤政殿,乾隆之意是游覽皇家苑囿之時不忘政務。1860年勤政殿被焚毀,1886年慈禧重新修建,改名仁壽殿,意為仁者壽,慈禧在此垂簾聽政。
勤政殿原來為九開間大殿(大殿在張廷彥的《慶典圖》里是九開間),頤和園時期改為七開間,規(guī)模明顯縮小了(很可能是張廷彥繪畫錯誤)。另外1886年慈禧將摩爾根園(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內)的壽星石移來,正好作為仁壽門內的影壁,壽星石也和仁壽殿寓意相同都是壽。由于摩爾根園明代是“石癡”米萬鐘的宅院,后康熙改為弘雅園,乾隆時期賜給和珅改為淑春園,和珅倒臺后又改為了摩爾根園。所以此壽星石到底是勺園主人之物還是后來其他主人之物已經(jīng)無從考察,只好戲說此石原來為“石癡”米萬鐘所有了。
另外仁壽殿前還有一尊銅麒麟和四塊兒太湖石,太湖石和銅麒麟均是圓明園遺物,是1937年從圓明園遺址移來,麒麟原是長春園二宮門前的遺物,四塊兒太湖石是圓明園水木明瑟之物,名曰四季石,現(xiàn)在西南角的太湖石上還有乾隆九年(1744年)的題詩,1744年清漪園還未建設(1750年開始建設的)。
銅麒麟運來時倆只前腿損壞失蹤,現(xiàn)在看到的是后來重新補修上的,現(xiàn)在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腿的接痕。
看過頤和園仁壽殿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2.北京頤和園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