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福建導游詞 >

      福建導游詞范文精選

      時間: 詩琪1201 分享

        福建的旅游資源豐富而且獨特。導游詞不會太難寫,不妨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準備范文精選吧。供大家借鑒參考。

        福建泉州清凈寺導游詞

        歡迎各位朋友光臨清凈寺。

        泉州清凈寺是我國現在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筑,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泉州清凈寺,又稱艾蘇哈卜清真寺,創(chuàng)建于伊斯蘭歷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積約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chuàng)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主要建筑分為大門、奉天壇、明善堂等部分。

        現在請各位看這座門樓,它高達20米,寬4.5米,全系青、白崗石砌疊而成的,是一個三層穹形頂的尖拱門,分外中、內三層,在外中兩層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圓形穹頂,有著和我國古建筑的藻井相類似的石構圖案,頂蓋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蓮花圖案,表示伊斯蘭教崇尚圣潔清凈,門樓正額橫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寫道:

        真主秉公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眾天神和一般學者,也這樣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萬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悅的宗教,確是伊斯蘭教。現在請各位看門樓后墻上這兩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記載著清凈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重修時間以及最早的名稱,門樓頂層是望月臺,是伊斯蘭教齋月用以

        望月,決定起齋日期的地方,臺的周圍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樣,別有回教的風致,平臺上原來還有望月樓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請看這里是清凈寺的宣禮塔的塔址,當年,宣禮塔塔形如柱,高聳奇?zhèn)?,可與廣州懷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屬于伊斯蘭式的建筑風格,十六世紀的中文文獻贊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對,七級凌日,參開元塔以為三。古時,穆斯林宣禮員登上塔尖,-呼百應,夜間塔頂舉火,為商舶導航,方圓百里,一目了然,每屆秋冬,滿戴絲、瓷、茶的商船揚帆離去,或值春秋,裝運香料、藥村的海舶駛來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齊聚寺內、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誦讀《古蘭經》,祈求并贊感萬能的阿拉賜福穆斯林船隊一路平安,寺宣禮塔初建為石砌,后記,十六世紀初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颶風摧塌。

        請各位繼續(xù)參觀寺的禮拜大殿,這座大殿,又稱奉天壇,占地面積約六百平方米,請看殿的門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蘭經》,大殿四壁都是花崗巖石砌成,巨大的窗戶遍布各墻,增加殿內采光效果。這個大殿上面原來罩著巨大的圓頂,它使清凈寺格外宏偉壯觀,十六世紀末的一份中文記載,描述泉州清凈寺大殿:堂以西為尊,疊疊重重,規(guī)制異人間之廟字,昂昂噲噲,翚天上之樓臺。生動地表現出阿拉伯伊斯蘭式的異域建筑風格,不幸的是大殿圓頂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級大地震中坍記,迄今未能恢復,殿內的設施和圓頂遺物仍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現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這墻中凹入部分是當年禮拜大殿的講經臺,墻壁上這些典雅方樸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蘭經》經句,這是公元十世紀以前阿拉伯伊斯蘭禮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如今即使在中東阿拉伯地區(qū)也很少見。

        由于無法復建主禮拜大殿的圓頂,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內增建一間小禮拜殿,現在,請各位隨我到小禮拜殿參觀。

        這座小禮拜殿,取名明善堂,是中國四合院式的建筑,因為殿屋狹小,只能容納三十人祈禱,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內舉行主瑪禮拜,伊斯蘭崇簡清凈,崇拜西天,不設偶像,遵照伊斯蘭教義,至高無上的安拉無所不在,不論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麥加克爾白的方向祈禱,都是同樣能獲得安拉的喜悅(目前,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后裔有3萬多人)。泉州的阿拉伯后裔并非不懂的這一點,但是,他們卻寧愿頭頂烈日,披風戴雨,為能在那千年古大殿內祈禱而感到滿足,堂前這個精雕的古代石香爐,原是奉天壇的舊物,后來奉天壇無法蔽風雨,教徒們便移到明善堂作禮拜,香爐也移置于此,香爐只是為凈化環(huán)境衛(wèi)生而設。

        這里是泉州伊斯蘭史跡陳列室,雖說地方小了一點,卻是泉州伊斯蘭宗教文化的歷史縮影。國內外史學家對泉州考察伊斯蘭史跡極為重視,近幾年專程來泉州考察伊斯蘭史跡的阿拉伯國家友好人士和學者、專家絡繹不絕,我們國家領導人也多次親臨泉州視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有關方面正在計劃重修伊斯蘭汪寺,使它恢復歷史原貌,更加光彩奪目。

        清凈寺自創(chuàng)建以來,歷代穆斯林相繼集資修葺,并勒碑為紀,保存寺內。現寺中還有值得重視的附屬文物,如歷年遺留下來的漢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為珍貴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頒發(fā)的保護穆斯林和清凈寺的《敕諭》碑刻,至今完好無損也嵌置于寺北的墻壁上,現在請各位觀看《敕諭》碑刻。

        明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為保護泉州清凈寺,保護泉州伊斯蘭教,明成祖朱埭特地頒發(fā)諭令:所在官員軍民一應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違以罪罪之。明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什么要保護清凈寺?當然有著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的企圖,但另一方面,也可作為我國對外國僑民的風俗習慣宗教活動的尊重的說明,對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團結的反映。

        泉州清凈寺,從建造到現在,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人民政府十分珍惜這一千年古跡,解放后曾經三度重修。1961年,清凈寺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在歷史上長期友好的和平往來,有著分不開的密切關系,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與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跡之一。就其建筑藝術來說,它的壯麗雄偉,也充分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福建武夷山桃源洞導游詞

        各位團友,此時我們探訪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時還要穿越洞穴,請大家在行進途中互相關照,注意安全。現在我們正循蒼屏峰與北廊巖之間的松鼠澗旁小徑行進。將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亂石截斷了谷口,小澗驟然消失,只聽見石下錚琮有聲,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幾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極為狹小,僅容一人通過,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請大家跟我走好。穿過小洞,小澗奔騰而出。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體味得如何??邕^橫架在澗上的石橋,幾經曲折,輾轉而入,迎面有一石門,借著門內射出的一縷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門兩旁的一副石刻對聯:喜無樵子復觀弈,怕在漁朗來問津。相傳這副對聯,是一隱士根據仙凡曾在此對弈,樵子戰(zhàn)敗仙翁的故事而寫的。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從章堂巖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風景區(qū)內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東,高者為大仰,次者為中仰,再次者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有種感覺,三座山峰,宛職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勝景頗多。從桃源洞后山小徑攀登到小仰,路左邊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巖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巖壁有明萬歷年間林培所書的武夷最高處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傳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會稽周士蕓曾結廬修煉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盤石,相傳昔時有仙人在此對弈。這里古樹環(huán)匝,密葉交蔭,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熱全消。離此地不遠的三隱臺,臺上有積翠樓庵、知白庵、仰云庵,臺麓有蘿庵等舊址。峰頂有電視轉播臺。從峰頂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見群峰起伏;仰望天空,高遠無邊。

        [導游內容]三層峰北廊巖天壺峰瑯巖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鑄錢巖,也似三仰峰一樣,崚嶒三石,層疊而起,只是山形比較平緩的山峰,是三層峰。三層峰有武夷氣象臺之稱。大雨行將來臨之際,在它的峰巒之間,便會涌起一團團白霧;而天將放睛時,籠罩在峰巒上的濃重云霧,又會先行化開,露出濃如潑墨的峭壁。當地人用它來預測睛雨,還頗為靈驗。宋翁彥約有詩贊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霧云飛自有程。靈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驗陰晴。

        從三層峰往前,過蒼屏峰,可見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巖。北廊巖因橫立的巨壁像一條獨長的走廊,故而得名,聳立在北廊巖后面的是天壺峰。峰腰有一軒朗的巖洞,峰下有天壺道院舊址。危立于天壺峰西面的瑯玕巖,又名欄桿巖、朗官巖。以瑯玕取名,是形容此巖光潔晶瑩,好似美玉。稱它欄桿巖,這是因為在崖畔有叢竹環(huán)翠,宛如綠色的欄桿?,槴\巖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雞洞。巖壁上至今還留有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這么一段傳說:相傳早先洞中曾棲息著一只金雞,是只神鳥。每當黎明,它就飛到武夷最高處三仰峰頂,放聲高唱。那嘹亮的報曉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響徹武夷碧水丹山間,驚得歌王百靈鳥也閉上了歌喉。金雞飛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歡樂,幸福;金雞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然而,當地有一貪心的財主叫張富朗,竟對它打起了壞主意愛,妄想捉住它,獻給官家,求得重賞。經過一番謀劃,他從外地雇來了一名石匠,沿著崖壁開鑿蹬道,聰明的金雞,早已洞察出這貪心財主的陰謀,等到蹬道即將鑿到洞口,便飛到四曲大藏峰巖洞中筑窩去了。張富朗窮忙了一陣,連雞毛都沒有撈到一根,倒給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筆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條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網友,桃源洞游覽到此結束。但愿絢麗的桃源洞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福建武夷山武夷宮導游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蒞臨宋街東面入口處。這條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濃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風格。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繁華如夢,酒旗倌風,古韻猶存。神經宋街有大小店鋪幾十家,主要銷售飲譽內外的武夷巖茶、蛇制品、旅游工藝品。此外,還有酒鋪、茶觀,客人隨到隨飲,十分方便。古老的閩越文化宋街上展現著她那迷人的風采,使她成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長廊。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位于宋街入口處的武夷山歷史文物陳列館。這里陳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館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歷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紹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開辟武夷勝境的實物、模型及圖片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實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觀音巖洞內的武夷山一號船棺。這個模型就是古漢城遺址模型。

        經碳14測定,武夷山一號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當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遺存,為研究福建省行秦歷史和探討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城村古漢城遺址,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zhèn)城村村西南一公里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古漢城遺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崇陽溪環(huán)繞城的東、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城墻沿山勢夯土建筑,殘高4-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三處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挖有護城壕。經發(fā)掘,城內分布著殿宇、樓闕、營房住宅、治鐵、制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布局嚴謹,與當時平原地區(qū)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獨樹一幟的干欄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統(tǒng),利用自然山坡和溝谷建成,實行雨水、污水分流,規(guī)劃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稱奇。城村漢城,究竟是閩越王余善的行宮,還是漢武帝平定閩越后設立的一個軍事城堡,它是怎樣興起衰落,還有待考證。

        步出文物陳列館,沿宋街前行,前面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國道教宮觀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于隆慶元年(1567年)冬應召北上時,曾在殿中墻上題詩一首: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虜復征蠻。他年覓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換此山。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這座潔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為紀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造的。1616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徐霞客,頭戴母親親手縫制的云游冠,從家鄉(xiāng)江蘇江陰縣(現為江陰市)出發(fā),穿浙江、過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閩的艱辛道路,對武夷山進行為期三天的考察活動。就中這短短的三天時間里,他幾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寫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記》,精確地記載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巖的排列和九曲溪的發(fā)源流向,記載了峰巒崖谷和洞穴溪潭的位置,出色地描繪了神廳秀麗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后面的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F在我們沿徐霞客入山處牌坊開始向上攀登。大王峰,又名天柱峰、紗帽巖,因山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嚴而得名。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稱。大王峰海拔526.8米,四面陡峭,攀登較困難,是武夷山三大險徑之一。當年徐霞客登大王峰時,日已西薄,下山尋路不得,競以手懸棘,亂附而下,險些青山埋忠骨。如今登峰的道路經過整修后,已是有驚無險。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離峰頂還有一半路程,請大家繼續(xù)努力。前面這塊巨石是張仙巖,相傳是漢代張垓坐化之處。從這里再登一梯,過小石門,大家看到的這口寬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為天池,池水極為清沏,雖旱不竭。池上石泉為寒碧泉,池側為宋羽士林文能結廬處。從這里再上一梯,大家可以看到一塊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觀遺址。從觀左拾級而上,大家看到的這一塊平地,則為通天臺。再往上登數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頂。峰巔有一罅,寬約一米多,下窺黝黑,投以石,聲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傳這就是宋代屢遣使者投送金龍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龍洞。峰頂古樹參天,積葉遍地,極為平曠。從峰巔俯瞰群峰碧水,江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橫欹在大王峰北側,其麓相連,高不及大王峰的這座山峰就是幔亭峰。登帽亭峰的道路有二條,一是由大王峰升真洞旁上去,一是由換骨巖右側直上。幔亭峰頂,地勢平坦,有一片巨石,狀如香鼎,叫做宴仙壇。據宋祝穆《武夷山記》載: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與皇太姥、魏王子騫等古三仙人,在幔亭峰頂張幔為亭,結彩為屋數百間,大宴鄉(xiāng)人,應召而來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橋魚貫而上,到了峰頂,幔亭、彩屋鋪著紅云茵、紫霞褥,金宇氤氳;鼓樂齊鳴,歌聲嘹亮,席間食品全非人世間所有。歌師彭令昭高唱《人間可哀之曲》。隨著歌聲一停,空中隱約傳來環(huán)佩車馬聲。仙人消失了,鄉(xiāng)人隨之下山。忽然間暴風驟雨走紅橋,峰頂頓時空無一物,只剩丹崖翠壁依舊。幔亭之名即由此而來。鐫刻在幔亭峰樂壁的幔亭二字,大四方丈,為明吳思學所書。石刻下方有一塊巨石,渾然方正,上大下小,約莫可坐數十人,俗稱棋盤石。相傳當年漢武帝派遣使者來武夷山,就是在這里用乾魚祀武夷君的,所以又稱漢祀壇。

        幔亭峰北面這座山峰是換骨巖。相傳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換骨,方能羽化登仙,巖之得名,由此而來。換骨巖上有兩個巖洞,一個叫靈云洞,一個叫云虛洞。靈云洞分上、下兩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東壁,上下盤旋,互相溝通,宛如高樓上的回欄曲檻。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時不竭,名為七星泉。傳說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災除病。云虛洞在在巖的北壁。洞內方廣數丈,可納百余人。洞中有小樓兩楹,不施片瓦,風雨不侵,俗稱仙女梳妝樓。相傳這是武夷山孔、莊、葉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換骨巖北面有石三塊立于巖巔,即人們所說的三姑石。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莊無君、太妙葉元君。相傳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龜裂,禾苗枯焦。有一天,農人江小三的換骨巖下灌田,忽見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徑走來。她們見江小三等農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蘆和秘訣后便飄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頃刻間,烏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為感謝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來到了她們居住的云虛洞。正端祥間,忽見洞門大開,一道童引出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謝。三位仙姑告訴他:我們本是會稽上虞人,唐天寶年間,來武夷山學道,棲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見皇太姥,授以丹訣,承她指點,在換骨巖云虛洞中修練,今修烘已畢,就要離開武夷山。說完,這三位仙姑倏地不見了。后鄉(xiāng)人為紀念這三位仙姑,便將換巖骨巔的這三塊巨石取名為三姑石。

        各位朋友,武夷宮景區(qū)的游覽到此結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區(qū)。


      福建導游詞相關文章:

      1.福建導游詞精選

      2.福建旅行的導游詞

      3.導游詞大全

      4.四川導游詞

      5.福建泉州府孔廟導游詞

      41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