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
日月雙塔,曾焚毀于古代戰(zhàn)火中,后建成于2002年,在唐代佛塔基礎(chǔ)和殘骸于2001年重建,地處桂林市中心區(qū),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軸線、桂林杉湖島上,與“象山水月”相鄰。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雙塔則是新桂林的標識。日塔、月塔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互呼應(yīng),相互映襯,有“四塔同美”之說。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一)
日月雙塔,建成于2002年,是在唐代佛塔基礎(chǔ)上于2001年重建的,地處桂林市中心區(qū),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軸線、桂林杉湖島上, 與“象山水月”相鄰。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雙塔則是新桂林的標識。日塔、月塔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互呼應(yīng),相互映襯,有“四塔同美”之說。
日月雙塔號稱世界第一銅塔,是桂林旅游的一個夜景觀賞地。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層,通體均為純銅裝飾,耗用銅材350噸,并有電梯供游客觀光乘坐。
銅塔所有構(gòu)件如塔什、瓦面、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銅壁畫裝飾,整座銅塔創(chuàng)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層,為琉璃塔。每層的雕花彩繪門窗寓意不同的主題,富含中國傳統(tǒng)韻味,通過水下18米長的水族館與日塔連接,其地宮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畫。
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二)
塔,是一種有著特殊形式和風格的建筑,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且不斷的延續(xù)。時至今日,也依然遍布在我國各地。在廣西桂林,便有這樣的塔——日月雙塔,它既是中國名塔,也是桂林的文化地標。
說起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塔源于印度,在漢朝時隨著佛教文化一起傳入中國。最初的塔是為了埋葬和供奉佛祖而產(chǎn)生,是一種具有紀念性的佛教建筑。在傳入中國之后,迅速在我國落地生根,并發(fā)展延續(xù)下來。而在這一過程中,塔漸漸的融合了我國的文化,結(jié)合我國傳統(tǒng)的亭臺樓閣建筑,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式佛塔,桂林日月雙塔便是這般兼容多種文化而形成的塔。
桂林日月雙塔是桂林的著名景點,坐落在廣西桂林的中軸線上,位于杉湖的中心,與象山水月為鄰,更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映成趣,更有“四塔同美”之說??梢哉f,日月雙塔是一個年輕的古跡,古跡是因為雙塔是在唐代佛塔的基礎(chǔ)上重建起來的,據(jù)資料記載,當年的名僧鑒真第五次東渡失敗后輾轉(zhuǎn)到了桂林,并在開元寺講法受戒。開元寺是桂林歷史上的一座名剎,鑒真在寺北百余步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金剛之地,便籌集善款,建起兩座木塔,名為日塔、月塔。遺憾的是,在唐朝末年,這兩座塔雙雙毀于戰(zhàn)火。日月雙塔也是年輕的,因為直到近代,人們在修繕兩江四湖水系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日月雙塔的地宮,才開始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建起了如今的日月雙塔。
新建起的雙塔有別于唐朝的木塔,日塔由純銅鑄造而成,塔什、瓦面、翹角、門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等所有構(gòu)件完全由銅裝飾。月塔則是琉璃塔,雕花彩繪、韻味無窮。雙塔建于水上,連接兩座塔的,是18米長的水族館。穿行其間,還能看到水中的魚悠然游動。雙塔之下,還有地宮,在地宮博物館中,展出的是唐朝佛塔出土的佛物,最為珍貴的非 “十二屬相皇家密典”莫屬,這也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國內(nèi)的首次大公開。除此之外,還有釋迦牟尼像、觀音銅像、以及藥師佛、日月光菩薩等浮雕陳列其間,供人瞻仰參拜。
日月雙塔,除了宗教意味,值得一提的還有它本身的觀賞性。日月雙塔是中國傳統(tǒng)的閣樓式山水塔,本身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它被稱為是桂林絕美的夜景觀賞地,夜幕下的雙塔,景觀燈亮起,熠熠生輝、流光溢彩,倒映在湖水中顯得分外迷人。其實不僅是夜間絕美,白日里,在碧水藍天綠樹的映襯下的雙塔也別有一番景致。
巍然挺立、雄偉壯觀、結(jié)構(gòu)精巧的日月雙塔不僅裝點了桂林的山水,也充分的展示了“儒、釋、道”三家文化的融合,是集文化、宗教藝術(shù)、建筑、科技、自然景觀于一身的游覽勝地。它為人們展現(xiàn)了多元的塔文化,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中國式山水塔的魅力。
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三)
在進入雙塔之前有個石門,門上刻著“入勝”兩個大字。在這門周圍有三座石雕。第一座是一只美麗的天馬,那只馬睜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第二座是“二不像”,因為它是既像鴛鴦有像孔雀的怪物,不過這樣還真好看。最后的也是座“二不像”,它又像海馬又像天鵝的怪物。它們真是怪極了。但是它們又像時時刻刻保衛(wèi)著日月雙塔的“天兵天將”。雙塔的四周.內(nèi)墻和門窗都畫滿了五顏六色的圖案,顏色主要為黃.綠.白.藍.黑。日塔所有構(gòu)件如塔什.瓦.畫.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和地面完全都是由銅壁畫裝飾的。
夜幕下的雙塔最美了。在雙塔的頂部會閃著美麗的光,一會紅,一會綠,一會白,就像是五彩的星星掛在日月雙塔上方似的。日塔的頂端是尖尖的一把劍。月塔的頂端則又是像一個婀娜多姿的古代少女。通往日塔的是一個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實際上是一座湖底公園。通過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頭頂上和兩側(cè)的鰱魚.鯉魚.花斑魚……從日塔底部乘坐電梯就可以來到日塔的最高層。從塔頂往下看,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我覺得日月雙塔真是太迷人極了。而且日塔還創(chuàng)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四)
桂林日月雙塔號稱世界第一銅塔,是桂林旅游的一個絕美夜景觀賞地 。地處桂林市中心區(qū)。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層,通體均為純銅裝飾,耗用銅材350噸,金碧輝煌,并有電梯供游客觀光乘坐。銅塔所有構(gòu)件如塔什、瓦面、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銅壁畫裝飾,整座銅塔創(chuàng)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層,為琉璃塔。每層的雕花彩繪門窗寓意不同的主題,富含中國傳統(tǒng)韻味,通過水下18米長的水族館與日塔連接,其地宮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畫。杉湖日月雙塔已成為觀賞桂林城市精華美景的勝地。
日月雙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礎(chǔ)上于2001年重建的。在日月雙塔地宮博物館里,展出的唐代佛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貴的出土佛物是“十二屬相皇家密典”, 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國內(nèi)的首次大公開。 日月雙塔是中國名塔,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標,是中國第一家以“儒釋道之和”為主題的文化公園,是一個集文化、藝術(shù)、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游覽勝地。其中日塔創(chuàng)造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銅制佛塔、世界上最高水中電梯塔、世界上最高銅制建筑物。雙塔之間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連接,游客可以乘電梯登上日塔,一覽桂林市區(qū)美麗的城市風光?!吧咸烊氲?、水下穿行,電梯登塔、有益身心”,這種獨特的游覽方式,可謂桂林第一游,其游覽經(jīng)歷將會使您終身難忘!
日月雙塔是兩江四湖環(huán)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因為與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薩隔河相對,又因為雙塔高聳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兩座塔均為樓閣式山水塔。
日塔是9級8角寶塔,高41米,為混凝土包銅結(jié)構(gòu),內(nèi)層系鋼筋混凝土,外包黃銅,其所有構(gòu)件如塔什、瓦、畫、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樓梯、天面和地面都是由純黃銅建造的,共耗銅350噸,塔內(nèi)還安裝有垂直升降電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電梯銅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而且日塔建在水中,自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即,日塔創(chuàng)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電梯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是7級8角寶塔,高35米,用琉璃裝修,莊重典雅。月塔一層面湖處有“太極鼓”,您可以擊鼓一展雄姿。
通往日塔的是一個地下水族通道,長18米;通過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頭頂上和兩側(cè)的錦鯉、錦鯽、花斑魚、烏草……在湖底悠閑自得地生活。 在日塔一層有祈福銅鐘,您可以撞鐘祈福。同時,在一、二層還設(shè)有茶莊,您還可以品茗賞景。從日塔底部乘坐電梯,您可以很輕松地到達日塔的第七層,再移步往上走兩層,便可登上最高層---第九層。
從塔頂俯瞰,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南面是專為為群眾文化活動設(shè)計的杉湖小廣場,東面是知音臺,北面是四湖游覽的登船處日月灣,西面更遠處,陽橋、玻璃橋、北斗橋、古榕雙橋等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雙塔完全融入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
5篇介紹廣西日月雙塔的導(dǎo)游詞范文(五)
日月雙塔文化公園融合了“儒釋道”三教文化,有桂林市最大的釋迦牟尼銅像,藥師佛銅像,孔子銅像,老子銅像(以上銅像正在鑄建當中);有中國內(nèi)陸第一部密宗“摩尼車”,在月塔地宮里有廣西第一版“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壁畫浮雕(正在雕建當中);在月塔一層有太極鼓,在日塔一層有祈福鐘;在月塔小廣場及月塔一層有號稱中國碑林奇絕的“竹葉碑”、“釋迦如來足跡碑”、“畫像碑”、“組字畫碑”、“千年壽碑”。
1.“竹葉碑”是一塊畫中藏詩的碑石。這塊碑刻著一叢叢竹葉,遠觀竹影婆娑,是一幅生動的墨竹圖,近看則發(fā)現(xiàn)竹葉是由一個個漢字組成的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淡,經(jīng)久不凋零?!北挠曳缴辖强逃小瓣P(guān)羽之印”“漢壽亭侯”。這幅竹畫,融詩歌、故事、竹畫、金石硬章為一體,稱得上是件令人賞心悅目、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品,得到廣大游客的由衷喜愛。
2.“畫像碑”既“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此碑刻立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三月,作者是鄭王之子朱載堉。它主要利用變幻莫測的石刻技法匯集中國佛、道、儒三教于一體,使一個人形同時幻化出三個頭像。該圖是由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合用一個鼻子的頭像組成,這三個頭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渾成一體,兩手捧“九流混元圖”,構(gòu)成儒、佛、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圖”,寓意非常深刻。
“組字畫碑”是一似畫非畫、似人非人的組字畫碑。此碑刻于清穆宗載淳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作者是馬德昭,字子明,自稱“西蜀”人,他以孔子“正心修身、克己復(fù)禮”八個字,組成一幅“文魁”像并刻在碑上。碑上的“文魁”看起來正在手舞足蹈,巧妙豐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gòu)圖無不使人叫絕,該圖形象生動,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戲之上乘佳作。
3.“釋迦如來足跡碑”,是依據(jù)唐代玄奘法師晚年于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fù)制而成。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在佛國印度巡禮時,觀禮過印度幾處佛足造像遺跡,玄奘法師將其圖案攜帶回國,呈給唐太宗,遂奉旨按圖刻石予以供奉。佛陀弟子和廣大僧眾,對佛足如對佛本身一樣敬重膜拜,虔誠供奉,真是“見足如見佛,拜足如禮佛”。
4.“千年壽碑”的作者是王元仁,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代書法家,書圣王羲之之后,擅作擘窠書,自稱天下第一。道光五年(1825)任崇善(今崇左)縣令時,書刻“壽”字石碑,細究乃由“千、年、壽”三字組成。這幅壽字主筆以陽刻形式雕成,然后每一筆畫中分別陰刻有小“?!弊?,總共達整一千個,真草篆隸俱全,字體各異,無一相同。
園區(qū)還刻有清代王元仁的“佛”字、郭司經(jīng)的“?!弊?,均為字中藏畫的佳品。
另外,還有以“心”字為主題的石刻,有柳公權(quán)、米芾的“心”字石刻,還有“心”字的異寫字,這些異寫心字是從佛教所謂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為萬法之本的道理變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