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精選8篇)
如何寫好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看看吧。作為一名導游,常常需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蟒河,稱之為河,實則是山,處于黃土高原南端的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的交匯處,位于陽城境內(nèi)的桑林鄉(xiāng),是華北地區(q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蟒河自然保護區(qū)山高坡陡,林深葉茂,四季清泉常流,高山植被常綠,漫步林前小徑,只見那滿山遍野獼猴群掛滿枝頭。隱身石后細看,猴之王國,樂趣無窮??`藤,吊耍千秋;有的攜嬰抱子,盡享天倫;也有的東追西趕,躥上躥下;還有的磨肩擦耳,啃果嚼食。一見有人出現(xiàn),領首猴王高叫一聲,群體奔竄如箭,霎時跑得無影無蹤。
沿著崎嶇的山路,先上到一座山峰,此時已經(jīng)在自然保護區(qū)的范圍,四處是古木森森,山花爛漫;山澗中有鳴泉,水聲清亮;山頂上視野開闊,空氣清新。這座山峰就是“蓮花峰”往東南方向看,有兩座刀劈斧砍似的山峰,中間的峽谷云煙彌漫,深處隱約有重疊起伏的峰尖巒頂.。
蟒河出洞,化作兩股瀑布,飛流直下深淵。峽谷中水聲轟鳴,震耳欲聾。在兩股瀑布之間,兩丈寬的凸巖上流水似簾。透過水簾,隱約可見直徑丈余的石洞,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水簾洞附近懸崖峭壁上野桃花、山杏花、馬榴花、山葡萄、獼猴桃姹紫嫣紅。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蟒河風光甲桂林,蟒河的風光融匯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武夷山的秀美。蟒河是我們陽城風景的杰出代表,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驕傲,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自豪。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2)
菖蒲酒 產(chǎn)于山西垣曲。菖蒲酒遠在漢代已名噪酒壇,為歷代帝王將相所喜用,并被列為歷代御膳香醪。據(jù)《后漢書》記載:“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1斛遺張讓,即拜涼州刺史?!痹凇稜庮惤y(tǒng)編》1書中也有:“美酒菖蒲香兩漢,1斛價抵5品官”之說。《明宮史》里有:“宮眷內(nèi)臣……初5年時,飲朱砂、雄黃、菖蒲酒”的記載。到了清代,每年農(nóng)歷“端陽節(jié)”,則“君臣痛飲菖蒲酒”。由此可見,菖蒲酒距今已有20__多年的.釀造歷史。評酒家愛新覺羅.溥辦先生品嘗此酒之后,即興揮毫寫下7律1首《菖蒲酒頌》詩:名釀溯源肇炎漢,歷代曾聞列御膳。瓊漿玉液慶延齡,盈軼連牘見經(jīng)傳。 典故:歷代皇家都視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陽節(jié)”這1天,皇帝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nèi)臣1起品嘗,并要穿上“5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 菖蒲酒是1種配制酒,色橙黃微翠綠,清亮透明,氣味芳香,酒香釀厚,藥香協(xié)調(diào),而不失中草藥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膩,略帶藥味,使人不厭,釀和爽口,辣不嗆喉,飲后令人神氣清爽。酒度為45度,糖度為12度。
菖蒲酒之所以珍貴,主要在于它采用了當?shù)靥禺a(chǎn)9節(jié)菖蒲這種名貴中藥材。9節(jié)菖蒲生長在海拔1994米高的歷山之巔,素有“無志者難以求取”之說。采集僅限于農(nóng)歷“小滿”前后10天左右的時間內(nèi)。過早菖蒲漿不足,質(zhì)差;過遲,菖蒲蒲苗枯萎,難尋。釀造菖蒲酒的水是歷山腳下舜王泉水。據(jù)說,此泉是舜王親手開鑿的。舜王泉水為礦泉水,常飲能醫(yī)治諸病,延年益壽。 功效:此酒具有提神、化痰、清頭明目、輕身堅骨之功。常飲可補腦益智、延年益壽。宋代醫(yī)學家王懷隱所著《太平圣惠方》1書載:“菖蒲酒,主大風12,通血脈,治骨立萎黃,醫(yī)所不治者?!泵鞔筢t(y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菖蒲酒、治3106風、112痹,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足見菖蒲酒確有抗衰老和強身健體之效。 菖蒲酒的選料之精和釀造工藝之細,非同尋常。1個熟練工人1天只能精選3至5斤9節(jié)菖蒲;釀酒用的豌豆,須從大小不1的豌豆粒中篩選出最大的;高梁,須把每粒都破成6、8、10瓣方可;發(fā)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里的進行;出酒則是在每日凌晨雞鳴之前,釀出之酒還要密封起來,存入地下,數(shù)年之后,方可飲用。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3)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帝廟。關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廟建筑群之一。關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羽(公元160卜—219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jié)為手足兄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
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jù)文獻記載,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修繕,始恢復舊貌。
現(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jié)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帝廟東側(cè)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cè)的結(jié)義園。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jié)義,現(xiàn)在結(jié)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jié)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jié)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cè)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nèi)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jīng)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cè)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nèi)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nèi)收縮,兩側(cè)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泵糠陱R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shù)操,誰曰不然,顧權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nèi)東西兩側(cè)和中壁有彩繪關羽生平的畫像,為河東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橫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書。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聳的建筑,是正廟的主體建筑——祟寧殿。大家聽我敘述一下祟寧殿的建造過程。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關羽忠貞君主的特點,對其進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關羽為“祟寧真君”,建造此殿。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為重搪歇山頂?shù)慕ㄖY(jié)構(gòu),面闊7間,進深6間,是專為關帝處理政事而設置。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在石欄環(huán)廊下,醒目地立有歷根石質(zhì)大柱,柱上游龍昂首奮爪飛舞在繚繞的樣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屬上乘之作。大殿的門楣上方及前檐下,懸掛著十余方題匾,“萬世人極”是清代咸豐皇帝的御書,“神勇”由乾隆皇帝欽定。
殿內(nèi)木雕神龕之中,供奉著頭戴冕旒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的關羽帝王裝塑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大殿頂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兩只雄健的蹈龍鴟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麗壯觀,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稱。大殿月臺兩側(cè)有石雕華表和鐵旗桿,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屬明代所鑄,據(jù)說重達300斤(150公斤)。
女士們、先生們,游覽完正廟,我們將參觀寢宮,習稱后院。這里原有關夫人殿和其子關平、關興殿,惜現(xiàn)已塌毀,如今翠柏、勁竹滿園,已辟作花園?;◤街埃鏋椤皻饷C千秋”木坊,兩翼是刀樓和印樓。穿過花園便是矗立在參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樓。
請看,我們面前是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樓,整個建筑面闊7間,進深6間,兩層三檐,九脊歇山頂,高約30余米。它上下兩層均有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值得一提的是二層上用木柱吊掛而懸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別致的結(jié)構(gòu)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這種建筑手法是我國建筑史上難得的一例珍品佳作。
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下春秋樓的歷史和命名。春秋樓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樓內(nèi)塑關羽讀《春秋》像,且二層暖閣板壁上嵌有木版鐫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樓”。《春秋》亦名《麟經(jīng)》,因此春秋樓又稱“麟經(jīng)閣”。
現(xiàn)在,讓我們進樓內(nèi)參觀,樓內(nèi)分二層設供奉關羽的神龕,底層塑關羽帝王裝金身坐像,威武端莊。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樓梯36級,四周安裝木制隔扇108個,疏密相間,圖案古樸,工藝精巧。沿木梯拾級而上,可見二樓正中的木制暖閣內(nèi),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微服像。
大家看,燭光閃閃映照著關羽的赤褐色臉龐,他側(cè)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傳說中關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見。塑像兩旁的對聯(lián)道出了關羽的大將風度,上聯(lián)“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下聯(lián)“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
參觀了樓內(nèi)的陳設,漫步林蔭道旁,讓我們回首再望春秋樓的風貌,整座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樓頂五彩琉璃,與陽光映照生輝奪目。正如樓上的楹聯(lián)一樣,充分顯示了春秋樓的雄偉氣魄。讓我們一起朗讀對聯(lián)結(jié)束我們的關帝廟旅游,“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應掛斗,南山來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關帝廟內(nèi)景致參觀結(jié)束了,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解州古廟會。大約隋唐時期,鄉(xiāng)人仰慕關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中官員和百姓前來朝拜關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運而生,形成解州古廟會。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兩次,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關帝廟前商販云集,藝人獻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關帝廟會成為具有影響的祭祀大會,正引來眾多尋訪關帝祖的海內(nèi)外游客。
千百年來,關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的合作。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4)
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太原市境內(nèi),批建于1992年,總面積26766.9公頃,園內(nèi)植物生長茂密,共有各種植物66科169屬213種,各種動物55科197種,森林覆蓋率達70%。天龍圣壽寺建于北齊元年,分布著大小石窟25窟,現(xiàn)存大小石佛500余尊,浮雕、畫像1144幅,包含了南北朝、東魏、北齊以及隋唐五代近5個世紀的作品。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晉祠景區(qū)14公里。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并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
天龍山景區(qū)包括晉祠鎮(zhèn)的武坡、南坪、窯頭三個自然村和柳子溝源頭的南山、北山(即天龍山),占地約185公頃。山中多砂頁巖,呈現(xiàn)出奇特的地質(zhì)地貌;山上多山泉,有豐富的泉源;山內(nèi)多林木,森林覆蓋率達7O%;山間多鳥獸,屬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有二十多種。景區(qū)風光秀麗,山不高而挺拔,清幽涼爽;樹不大而茂密,萬木崢嶸。古有“天龍八景”,是著名的旅游勝地?,F(xiàn)今,它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qū)的組成部分,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
游天龍山習慣從公路上山巔,沿石級下山,先游途中景點及石窟,再到天龍寺游其他五點。如從柳子溝步行西進,沿途有喂馬槽、三合村、下馬村、寨峁哨所、跑馬場、支鍋石、溜馬坪、安谷梁和插旗石等,且問巒秀美,五色壯觀,有人說這是春秋時代奴隸起義領袖柳下拓的遺跡,實為附會,被傳為笑談。游人從南山到北山游覽,則另是一番情趣。游程中應以天龍寺為結(jié)點,以石窟為重點。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5)
天龍山有東、西兩峰,東峰叫“仙巖山”,西峰稱“大佛山”,雙峰對峙,風采獨具。在兩峰南坡的山腰間,開鑿25個石窟,即東峰12個窟,西峰13個窟,除第11窟面東外,都是坐北向南。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異,大小不一。計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尊(幅)。它以精煉、細膩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藝術而聞名于世,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據(jù)說排名為第六位,可惜后來被盜,至今仍有150余件作品流落海外。
石窟的最早開鑿者是東魏大丞相高歡,即東峰的第2、3號窟;其子高洋開鑿3窟,即東峰的1號窟和西峰的第10、16號窟;北齊至隋之間開鑿了東峰第11號窟;隋煬帝為晉王時開鑿東峰第8號窟;余為唐代開鑿18個窟。共跨越4個朝代,歷時400多年,反映出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和藝術成就,卻又有著一線相連的傳統(tǒng)關系。如北齊的第1、10、16號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結(jié)構(gòu)的前廊,廊雕二柱,柱頭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補間則施人字形叉手,是現(xiàn)存北齊的唯一建筑實例,有重大的科研價值。隋代的第8窟是一個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開龕設像,結(jié)構(gòu)復雜卻處理得十分貼切,雙鉤衣紋簡潔平穩(wěn),有獨到之處。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見的精品。峰頂有高755厘米的彌勒坐像,姿態(tài)端莊的華麗形象中略具樸素、溫暖的感覺,衣紋處理虛實結(jié)合、聚散合理,使在嚴的佛像增加了活潑的氣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觀音為主尊,文殊、普賢菩薩為脅侍的三大士像,用男體女態(tài)的方式處理,極妙地表現(xiàn)出肉體、紗衣、飾物三者之間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彌勒、坐佛和許多化佛坐在蓮座上的淡浮雕構(gòu)成一組反映彌勒凈土世界的背襯。崖壁間又附若干龕窟,寬猛相濟,繁簡結(jié)合,寓意十分深刻。為保護這組石窟,重建仿明樓閣三層,下承漢白玉臺階步步登高,間內(nèi)置木梯直到彌勒佛頂部。沿用舊名,曰“漫山閣”。“高閣停云”是天龍山八景之一。
天龍山石窟還有北坡史家峪?;鬯碌娜齻€唐窟,南坡柳子溝灘地懸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時期的五個窟(其中三個窟無佛像),這樣,天龍山石窟應該是33個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個窟,而不僅僅是25個窟,只是由于南北兩處路線不順,崖壁險要,又是較晚的作品,故鮮為人知。
綜觀天龍山風景名勝區(qū),它是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稱譽中外的。它是以技巧的成熟、飽滿、洗練和表現(xiàn)感情的細致,接近勞動者的生活氣息,以濃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為其特色,以“小而精”著稱,體現(xiàn)了天龍山雕塑藝術不同于其他石窟藝術的獨特風格,因而被譽為“天龍山式樣”,是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6)
古碑位于呂梁山脈之巔、海拔2830.7米的孝文山山頂。碑高3米,寬1.6米,由于風雨剝蝕,碑文已無一字可辨。據(jù)史書記載推測,此碑應該是北魏孝文廟碑。
魏孝文帝(467—499)是鮮卑族人,復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他五歲登基,由祖父成帝的皇后馮氏撫養(yǎng)教育,并代他主持朝政。馮氏是漢族人,頗有治國才能,使少年的孝文帝得益不少。這位“太皇太后”與孝文帝感情頗深,至孝文帝成年后病故。馮氏亡后,孝文帝萬分悲慟,竟一連五日水米不進,后又離朝避政,進入?yún)瘟荷钌降挠撵o之處以寄哀思。他“居憂避政”之地,后人命名為“孝文山”,又建孝文廟于此。
赫赫巖山海拔2711米,山頂是一片廣闊的亞高山草甸,在綠茵坦坦的大草甸上,開滿色彩鮮麗的山花,美不勝收。夏日黎明前登上山頂,遙望東方,在天際山凹處,鮮紅的光點在上升中逐漸變大,顏色也慢慢變?yōu)殚偌t,最后成為一輪紅日,完全離開地平線,冉冉升起。此處登山觀看日出,絲毫不亞于泰山、華山。
筆架山三峰并聳,中峰突出。每當雨后天晴、夕陽映照之時,滿山青松熠熠生輝,姿態(tài)奇異,景色壯觀,令人心馳神往。此處山勢險峻,峰巔三峰頂部面積僅有8平方米左右,兩側(cè)山峰離主峰水平距離大約百米。各峰頂部都有古廟遺跡,中峰可以見到古代九龍圣母廟殘缺的墻基和零亂的磚瓦。三峰峰尖之側(cè),各生長一株奇特的叢狀油松,主干很短,十余根側(cè)枝均直立向上,郁郁蔥蔥,神態(tài)不凡。農(nóng)歷五月初一是“九龍圣母”的生日,每年此時,陽坡村的村民們便用小紅轎把她的神像從筆架山上的陽圪臺村廟內(nèi)抬回“娘家”,供奉五日。此風俗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
方山、交城兩縣交界處,人稱“大路峁”。此處有一古式?jīng)鐾?,朱棟黃瓦,飛檐挑角,亭額上書“文源晚翠”四字。秋日下午,當夕陽照射著群山之時,遠處蒼茫無際,天高云淡,暗綠的落葉松、淡綠的山楊、鵝黃的白樺、鐵紅的櫟樹和五顏六色的各種灌木,組成了一幅錦繡畫圖。它以綠色為基調(diào),其它色彩為陪襯,壯美絢麗,令人目不暇接。夕陽西下時,余暉映照,更是景象萬千。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7)
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門、代郡。后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使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愿為一戰(zhàn)。“大破匈奴十余萬騎?!逼浜笫嗄?,匈奴不敢寇趙。后人稱李牧為“奇才”,并在雁門關建“靖邊寺”,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zhàn)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qū)),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并且修筑了萬里長城。
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驅(qū)晉陽(太原)。
漢武帝繼位后,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著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fā)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nèi)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云中太守時,先后與匈奴交戰(zhàn)數(shù)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后,這一帶出現(xiàn)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nèi)犯,唐駐軍于雁門山,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短茣さ乩碇尽访枋鲞@里“東西山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愛國將領楊業(yè)(又稱楊繼業(yè))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yè)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yè)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zhàn)斗中,楊業(yè)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zhí),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為國。
后經(jīng)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余載。
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明代吉安侯陸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監(jiān)民工筑新關于舊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代城縣四十余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為險要。
明清以后,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著民族統(tǒng)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nèi)長城作為“內(nèi)邊”的作用已經(jīng)失去,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桿,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后的數(shù)株青松。
山西景點解說的導游詞(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張家界,非常高興能同大家一起游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毕旅婢驼埓蠹腋S我沿著這條山林幽徑來欣賞兩旁讓人目不暇接的風景吧。這是一排排曲折而又陡峭的山
路,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以前人工開鑿的。大家請注意聽,前面?zhèn)鱽砹岁囮嚫杪暎@是悅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臺。一個個衣著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著各位來賓,她們優(yōu)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向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帶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快樂呢?此時此刻,您是否已經(jīng)感悟到了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了呢?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大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上面還有一塊長約3米、寬l.5米的石匣,在石匣上有一個石蓋,這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于匣上,周圍環(huán)繞著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說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于匣內(nèi),后因戰(zhàn)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的地方,但是他卻忘記了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開的石匣。
由于這石匣內(nèi)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條通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里就是“南天門”。再請大家看這邊,順著我手指的方向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著整座大山?!岸êI襻槨迸c“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達300余米,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它立在南天門的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所經(jīng)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jié)”的節(jié)徽和標志,說起“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大自然為何如此的神奇呢?根據(jù)科學的論證,三億多年以前,這里曾經(jīng)是一片大海,大約在一億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沖擊,石英砂巖在海底沉積了五百多米厚,后來經(jīng)過新構(gòu)造運動的強烈抬升,這里成為了陸地,地面抬升后,在藏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細小的砂石被沖走了,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巖石的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的沖刷等綜合作用,就使得武陵源地區(qū)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這種奇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好了,現(xiàn)在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已經(jīng)順利的登上了黃石寨的寨頂了,我?guī)Т蠹业健罢桥_”來看看吧。站在這使人油然產(chǎn)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摘下來。眼前的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 。“六奇”準確地說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好了,我們游覽也要結(jié)束了,有機會歡迎大家再來黃石寨旅游,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