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一)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guān)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首府大理市,是中國首批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自然保護區(qū)。全州國土面積2.95萬平方公里,總?cè)丝?28萬,有13個世居民族,少數(shù)民族占50%,白族占總?cè)丝诘娜种弧?/p>
大理歷史悠久,山河壯麗。唐宋時期先后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quán)延續(xù)500年,一度是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全州可供觀光旅游景點達130多處。蒼山洱海珠聯(lián)璧合、相互輝映;劍川石寶山唐代石窟被譽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雞足山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齊名;巍寶山系南詔發(fā)祥地,有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觀宇建筑群;洱海源頭的茈碧湖、溫泉聞名中外。加之獨特的旅游條件,海外媒介將大理譽為 “東方日內(nèi)瓦”。
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二)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guān)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yōu)美。大理城的規(guī)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guān)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則逝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chǎn)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nèi)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tǒng)民居,這里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nèi)養(yǎng)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yǎng)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guān)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nèi)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guān)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內(nèi)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tǒng)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們的導游。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
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wù)院公布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nèi)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qū)。
歷史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shè)置葉榆縣,隸屬益州郡。
唐宋時期,大理相繼建立過南詔、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quán)。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詔國選做其都城。太和城分為外城和內(nèi)城。外城筑有南北兩道城墻,兩道城墻的西端在金剛山頂相連接,南城墻長約3350米向東延伸;北城墻長約3225米。
唐貞元四年(779年),皮邏閣之曾孫將都城遷至羊苴咩城,即大理舊城。
唐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quán)臣鄭買嗣奪權(quán),建立“大長和國”。南詔天應(yīng)元年(927年),楊干貞扶持趙善政建立“大天興國”,隨后又自立為王,建“大義寧國”。
后晉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國,國號大理。
元朝滅大理國,城毀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攻占大理,大理路改為大理府,仍治太和縣,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國務(wù)院公布大理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遺存
古城樓
1、文獻樓
文獻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jié)構(gòu)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華樓
五華樓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曾經(jīng)駐兵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zhàn)亂中被燒毀。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鐘鼓樓,其規(guī)模格局已遠不如南詔的五華樓。
3、南城樓
南城樓圖片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逝城四門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志。古城墻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戍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豎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
4、北城樓
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于1382年,逝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宮室建筑中較高等級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筑風格。
古書院
1、西云書院
西云書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區(qū)城內(nèi),大理市第一中學內(nèi)。書院建于清代,原為楊玉科私人府第。《西云書院》既是歷史悠久的學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對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歷史、古建園林具有重要的價值。
2、大理府考試院
大理府考試院位于大理古城博愛路北段東側(cè),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舉的場所。大理府考試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內(nèi)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遷至現(xiàn)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廟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輻射滇西教區(qū)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傳教
會法人牧師嚴美璋(中國名)于1927~1932年建蓋。教堂坐東朝西,由大門、通道、二門和禮拜堂組成。主體建筑為臺梁式結(jié)構(gòu),外面雙層皆偷心,頂施彩繪藻井,大門斗拱挑檐歇山頂,二門與教堂相連。堂前為門樓,雙層,中間高兩頭低,采用白族實木結(jié)構(gòu)建筑形式,由獅、象、龍、鳳等瑞獸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傳教士韓純中于1914年(1904年)建蓋。當時稱“中華基督教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基督教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會”。2004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門進入東西兩道二門、禮拜堂、禱告室和屋頂?shù)溺姌?。教堂主體結(jié)構(gòu)為土木結(jié)構(gòu)、四撇水瓦屋頂,四面墻壁均由石頭壘砌而成。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yīng)樂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zhèn)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維修時,發(fā)現(xiàn)600余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極高的維護價值。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是南詔立國時的都城。南詔在751年和754年與唐王朝發(fā)生了兩次戰(zhàn)爭,史稱“天寶戰(zhàn)爭”,并取得了最終勝利。776年,為“立此存照”,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德化碑”于“國門”之外,“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guī)模宏大、地面遺跡保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項目名錄。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覽時間,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開心!
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四)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guān)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yōu)美。大理城的規(guī)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guān)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則逝樸而幽靜。
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shè),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內(nèi)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精選5篇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五)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shè)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shè),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叭乙谎劬?,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內(nèi)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引著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忘返,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古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
1982年2月8日,國務(wù)院公布大理古城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門云南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聳立在三月街街場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處,就是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理三塔,與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遙遙相對,為古城增添了一層燦爛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區(qū)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wǎng)結(jié)構(gòu),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
洋人街城內(nèi)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古城 的古樸、別致、優(yōu)雅。
從蒼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獻樓、南城門樓、五華樓,北城門樓一字排開,巍峨雄壯,使古城透出一種誘人氣韻。街道兩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大理古城鳥瞰圖古城第一門——文獻樓。位于大理古城南門外1公里的文獻樓,素有古城第一門之稱,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 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橫跨在南面進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兩旁柳樹成蔭,拂面依依,頗有詩情畫意,壽府迎送達官貴人的門戶。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 結(jié)構(gòu)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磚石結(jié)構(gòu)門洞上面,雄偉壯麗。
洋人街——護國路。古城內(nèi)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大理古撐南詔的“天下第一樓”——五華樓。五華樓逝代南詔王的國賓館,又叫五花樓。從南詔開始,五華樓多次燒毀,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五華樓一帶,已經(jīng)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書畫市場,經(jīng)營品種包括書法,國畫類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等,還有皮畫、油畫等交易十分活躍。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復興路和平路交叉處,始建于1904年6月,當時稱“中華基督教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基督教 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會”。2004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教堂主體結(jié)構(gòu)為土 木結(jié)構(gòu)、四撇水瓦屋頂,保持著西歐教堂的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結(jié)合式教堂。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