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范文1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盡管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這篇文章而言,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文章比較淺顯,因此我通過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對于這篇文章,我覺得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一、音樂渲染,營造氛圍。
課伊始,我便以音樂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時,也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最后,讓學生在音樂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誦讀課文,感受伯牙和鐘子期那種知音情誼。
二、反復朗讀,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讀,而“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剛開始時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提升。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反復地品味語言,不斷加深對伯牙與鐘子期知音情懷的體會,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
在朗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注意把朗讀與想象及理解進行有機地結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導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練習,豐盈文本。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又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既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又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世上那個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資料補充,升華主題
體會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讓學生體會到那種知音情誼,特別是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所以我對文本進行了挖掘與擴充,引導學生想象別人是如何稱贊伯牙的,讓學生體會伯牙作為一名著名的樂師,卻無人能聽懂他的琴聲,無人理解他的心意,從中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了解知音難求,感受“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補充介紹鐘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時所寫下的一首短歌,幫助學生感受伯牙對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心情,讓學生真正體會伯牙絕弦的那種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
我覺得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應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因此,我在學生體會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種痛苦與絕望的心情,及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對伯牙說什么,在學生安慰、鼓勵伯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然后告訴學生如果遇到了知音,應該好好珍惜,如果還沒有找到,則應該真誠對待周圍的朋友。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缺憾,有一部分學生朗讀不是很到位。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應拉長些,才更具音樂美,還有課文的最后一句的朗讀都需要在適當?shù)臅r機多加指導。還有,課堂應變能力也有待提高。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范文2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奔冋嬗颜x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恫澜^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因為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通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匯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xiàn)出哪些動人的場景?并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 )’志在( ),鐘子期曰:‘( )’”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為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為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凄涼傷感的音樂襯著那首“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最后,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通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范文3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先把課文的字詞理解了,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再進行對“知音”的解讀。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時間對課文進行熟讀,了解故事的大概,在這基礎上,引出問題,從而探索課文。
古文教學,本人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為了學生在朗讀古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xiàn)力,讓文言文那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shù)耐卣寡由欤骸凹热徊郎乒那伲敲此那俾曋幸欢ú恢槐憩F(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里還會有哪些場景?能照樣子說上幾個動人的場景嗎?”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課下來,首先一點,覺得在對古文的朗讀指導中,還欠缺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是把古文給讀正確了,讀順了,但古文的韻味還沒讀到位,應該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其二,在理解課文時,對課堂中生成的關注度還不到位,有時,忙于趕時間,就匆匆過場,這可能跟自身的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傊?,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后,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也希望同行們能多提寶貴意見。
。審視自己的這堂課,有著點滴收獲,也有些許不足,總結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每次面對新的文本,我首先考慮的不是設計,而是反反復復地對文本進行透視: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fā)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后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借助注釋和字典等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
閱讀這個文本,“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是一場人生的悲劇,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嘆息,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
對于文言文的朗讀問題,我考慮到學生只是通過教師范讀的聆聽是無法準確感受文言文朗讀的音韻與節(jié)奏,為此通過課件把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展示出來。同時課件的主體內容力求恰到好處地點撥學生、啟發(fā)學生,不求花哨而求簡潔明了,在課件中我把每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語句、字詞通過動畫出示和顏色的變換達到提高學生認知的情緒。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xiàn)力,讓文言文那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梢哉f課件的運用為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這篇課文本來的教學思路我從閆學老師的課堂實錄上有所借鑒,但是畢竟東西不是自己的,用著也不順手,總是不能把那話說利索。但我有個習慣,備課的時候多寫幾次教案,哪怕是重新抄一份也好,因為每次都能有新的靈感加進來,幾易其稿,索性徹底改為自己的東西了,這樣才舒服。經(jīng)過于老師的反復斟酌,在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得在教學中顯得整堂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扣中心而又層次分明。充分的準備使自己能對課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爛熟于胸,所以便于在課上隨機地改變取舍的方向,保證了課堂質量的完整和流暢。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么在事業(yè)最頂峰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xù)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置懸念,之后在理解完課文后再向學生提問:“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教學中,追求本色語文,扎實、有效地體現(xiàn)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不走過場,不?;茏樱瑵B透對文本閱讀和理解的能力方法的指導,不僅僅說清楚,也要能準確地翻譯過來。為此,在課前我為每桌都準備了字典等工具書,真正讓學生在自學文章的句子時能沉下心來,進入文本閱讀,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效果。
與學生配合交流愈發(fā)成熟自然,是我在這堂課中的一個收獲。我能真正走進學生當中,課前與學生親切、隨意地交流,和學生共同進行古詩背誦競賽,完全打消了學生因為臨時抽班級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使得課上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新”語文老師給他們上的課中。學生們的素質也是很高的,課堂上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中,恰倒好處地配合著我,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但是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著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
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是在范讀之后,沒有引導學生把朗讀的節(jié)奏在書上劃出來,在學生朗讀的時候,個別不到位的斷句也沒有及時指出。種.種原因,使得在后面的學習中仍出現(xiàn)了有朗讀不準確的現(xiàn)象,如果做到了以上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學生斷句讀錯的現(xiàn)象了。
課堂調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強。當學生發(fā)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的過渡語言沒有很好地激發(fā)起學生回答的欲望,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得課堂上學生發(fā)言略顯集中,關注了一部分學生,但也忽視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語言的精練需要進一步提高。個別的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影響了課的精彩。
因為是新的授課形式,無法提前布置學生準備,所以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閱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曾加進了延伸閱讀一方面內容,由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給學生深情朗讀博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但可惜因為時間的關系,在授課結束之際,我不得不忍痛割舍。沒有讓學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識,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的一個遺憾。
課堂上我比以往表現(xiàn)放松了許多、灑脫了許多,懷念李玉學老師,是他的多次指點讓我懂得了男老師上課就要有一份瀟灑勁、一份精神氣。課堂上我比以往講話自如了許多、清楚了許多,感謝以前曾經(jīng)為我指導課的盛華、崔繼明等老師,是她們讓我記住了備課不要放過每個細節(jié),包括一句評價學生的語言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課堂上我比以往自信了許多,感謝于曉冬老師,是她的精彩設計、耐心指導、持久鼓勵,讓我在教學中有了更好的表現(xiàn)。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 伯牙絕弦反思總結
★ 伯牙絕弦課堂反思
★ 伯牙絕弦課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