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他除了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之外,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做好德育工作。你想知道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是什么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吧!
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一
四月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一位同學手拿一本字典走了進來,氣沖沖地說:“張老師,xxx又偷東西了,您瞧,我的字典從她書包里翻出來了。”“不會吧?”我也有些吃驚。“您看,她把我的名字給涂上了。”
說起xxx,科任老師幾乎都知道她。從小就有愛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有一次,竟背著家人拿了幾十元錢,上游戲廳,請同學吃飯,所以平時學生們誰丟了東西,大家都朝她那看,懷疑是她偷去了。三年級以后,班里開展“爭做四好少年”活動以來,師生共同幫助她,近一年的時間沒有發(fā)生“偷東西”的現(xiàn)象。“今天怎么了?”我安慰了這位同學,要他冷靜冷靜,暫時不要直接找xxx,等我調查調查再說。他回去了。
案例分析:
班級再次發(fā)生“失竊”事件,而且事實證據(jù)俱在,看來xxx確是這件事的實施者了。但我還是覺得不應把她定位成“小偷”而大加責罰。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因為他們還是成長中的人,其道德評價和道德意志力還處在較低水平,出現(xiàn)這些問題,并不等同于成人的犯罪行為。從xxx的事件來看,她前一階段愛拿別人東西的行為習慣經(jīng)過集體的教育已
經(jīng)得以糾正,現(xiàn)在又發(fā)生這樣的事,是她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反復,在這些反復中,她會更快地成長起來。
從另一方面看,憑著對xxx的了解,我覺得這事也許另有原因。孩子心里往往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不肯對他人講心里話。我們判斷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xiàn)象,更要避免武斷,不可只憑主觀猜測,去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只有多一分耐心,讓事實說話,用愛心感化,教育才能收到良好功效。 案例診斷:
1、側面了解,調查真相
兩天過去了,我一直在觀察著xxx,只見她默默無語,心事重重,有意在躲著老師的目光。我并沒有馬上找她,而是先把經(jīng)常和xxx在一起的同學找來了解,孩子說:“那天,我倆在教室查13課的生詞,當時,我們沒帶字典,我就從旁邊的桌上拿了一本,查完后,xxx就去參加早訓練了,回家時,她桌上的東西是我給收拾的,字典是我隨手裝在她的書包里的。”
“字典不是她偷的,那字典上的名字又是誰涂的呢?”
2、直接交流,愛心感化
當天下午,我找到了xxx。“張老師,我……”她一走到我面前,就低著頭不知所措。“不用緊張,我不是在責怪你。”我笑著說。“我是想和你聊聊天。咱們相處快四五年了,難道你還不信任老師嗎?老師就愿意每位學生和老師說實話。
誰能沒有缺點呢?就說我吧,不是也有不足嗎?有了缺點、錯誤只要敢說真話,得到別人的諒解,自己也感到輕松了,你說,對嗎?”只見她低頭不語,我接著說:“那本字典本來就不是你偷的,可同學們誤認為是你偷的,老師要還你一個清白呀!”這時,她睜大眼睛,吃驚地看著我,“張老師,你怎么知道?”“對,我只是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不是你偷的,為什么把名字給涂上了呢?”“張老師,我對不起您,我不爭氣。”這時,她才對我講述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在同學找字典找不到時,問她拿了沒有,她說:“誰拿誰是狗。”回到家,才發(fā)現(xiàn),自己書包里原來真有這本字典,想還吧,又怕同學的譏笑,因此,把字典的名字給涂上了。
3、澄清事實,增進團結
事情已經(jīng)清楚了,還是公布于眾好,免得同學們在底下嘰嘰咕咕,給犯過錯誤的學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于是,在星期三的班會課上,我把事情的原原本本向同學們講了一遍,然后,xxx鄭重地將字典還給了同學,這時,大家緊張的情緒放松了,氣氛和諧了。
經(jīng)過這件事,xxx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變得比以前活潑開朗了。不管學習、生活、思想上出了什么問題,總是愛與我交流,請我出謀劃策,把我當成了知心好友。同學們也不再以異樣的目光看她了,互相之間消除了隔閡,多了幾分友好和理解。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這個集體比以前更團結了,
大家的心真正聯(lián)結在了一起。我知道,把師生聯(lián)系得更為緊密的,是理解,是信任,是愛心。
案例反思
班主任在處理突發(fā)事件的過程中,頭腦一定要冷靜,要注重調查研究,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后進生敢于說真話,吐真情,這樣才能圓滿解決問題。
注重調查研究,到同學中去,傾聽同學們的聲音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靈魂,我們每位班主任如果魯莽地批評出事的學生,恨鐵不成鋼,勢必造成對學生心理的傷害,不耐心做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出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愿我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多一份耐心,少一點指責;多一點調查,少一點武斷。走近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貼心人。
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二
一、基本情況介紹
班中有一個學生叫吳成濤,第一天就有人頻頻來報告:“老師某某人打我。”問他們原因,好像沒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來天天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就是有這個愛好?喜歡打人?怎么辦呢?于是我找來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況令我驚訝的是,他父母告訴我:“老師,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打。”看著他們,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還要連同他的父母的這種錯誤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實這個孩子一點也不笨,腦子還挺聰明的,就是喜歡打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改掉這毛病。
二、案例分析思考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該生主要有以下缺點:
(一)愛惹事,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平時管不住自己的手腳,言行舉止不分時間、場合,課堂上坐不住,愛惹是生非,影響其他同學,課間常因自控力差而與同學發(fā)生摩擦,導致出現(xiàn)攻擊。
(二) 情緒不穩(wěn)定,好沖動,時常亂發(fā)脾氣。這類孩子往往在家中嬌生慣養(yǎng),家長拿他沒辦法,稍有不順,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識強,容不得別人的批評。
三、主要幫助方法
針對此生的行為特點,需要老師和家長對他進行共同矯治,方法如下:
1.我作為輔導員,不能討厭、歧視這個學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思想和品德問題,粗暴地訓斥、打罵、處罰,從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引起反抗心理,甚至產(chǎn)生攻擊行為,而要多關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溫暖而有觸動,有悔意,為教育引導打下基礎。通過調查,我認為案例中的孩子的行為形成的原因之一應該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響。父母較忙,對他是既溺愛又粗魯。沒有盡教育的責任,面對孩子正常的錯誤,不是辱罵就是棍棒相加。針對他的情況,我實施了一些干預措施。首先改變其家庭教育環(huán)境。我同他
父母進行了一次誠懇的談心。通過談話使他們明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時間來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當孩子有錯時,應耐心開導,而不應辱罵、踢打的教育方式。另外,我還要求他的家長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視片,或者幫他他分析,提高他辨別是非的能力,鼓勵他學習、模仿片中的積極行為,批評攻擊行為。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多次進行家訪,匯報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動情況。
2.利用集體的力量影響他,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打人,被扣分了,我就開了一節(jié)隊會課,告訴他,他的行為影響了全班的榮譽,也讓他明白,要不打罵,與同學團結友好的相處,同時我也讓全班同學都關心他,安排最好的學生與他同坐,一有進步就表揚,使他對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幫助下,在眾多的榜樣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發(fā)展。班級有些小事,請他幫忙做,增強他的主人翁意識。
四、輔導效果
他本身智力不差,通過努力,學習成績有進步,和同學也能友好相處。
班主任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三
有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愛祖國、愛人民、愛職業(yè)、愛學生等,是師德的組成部分,愛學生,是教師師德建設的需要。
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說不定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我班有個名叫孫浩的學生,上課不專心,課間動不動就欺負同學。教育談話無數(shù)次,而他總管不住雙手。后來找家長談話,也無濟于事。家長也對他的兒子失去了希望。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曾力在上課時居然在課本上畫畫,盡管他這樣做固然不對,但畫卻畫得相當不錯。抓住這個機會,我就讓他負責班級的班報,一連兩個星期下來,班報煥然一新,我當著他的面向他的父母報喜,并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打那以后,曾力上課認真了,課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后來,我又讓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手抄報比賽,看到老師如此器重,孫浩的學習勁頭更大了,成績進步神速。
由此看來,只要給“問題”學生多一點的關注,讓他們的“閃光點”發(fā)光,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從而獲得了更大的進步。
同時,后進生轉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轉化一名后進生比做好幾名先進生的工作都重要,因為優(yōu)秀的學生不需要班主任做更多的工作,他們更多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的教育,甚至可以做班主任的堅實后盾。而成功地轉化了后進生,可以帶動整個班集體的進行,所以其意義非常重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