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
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征;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從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征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篇1
一、研究的現狀及其意義
1、本選題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的財務重述制度。美國財務報告重述制度是伴隨著公司治理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起來的。1971年7月原美國計生原則委員會(APB)第20號意見書中規(guī)定:“上市公司在發(fā)現并糾正前期財務報告差錯時,應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由于安然、世通重大財務舞弊事件的頻繁爆發(fā),20__年美國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法案),其要求“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和首席財務官要在公司的定期財務報告上簽署書面聲明,聲明指出公司管理層和主任會計師要對財務報告的差異負直接責任”。隨后,20__年5月,FASB發(fā)布第154號公告,首次正式定義財務重述的概念。由此,美國財務重述制度走向成熟。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1999年制定的《企業(yè)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將會計差錯定義為:“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于確認、計量和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20__年12月1日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guī)則第19號—財務信息的更正及相關披露》中,上市公司應以臨時報告的方式,及時披露企業(yè)存在的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后的信息。隨后,我國財政部20__年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規(guī)定,企業(yè)對前期重要差錯的更正要采取追溯重述法。這項準則的制定標志著我國財務重述制度的正式確立,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年報補丁”制度的成熟。
2、本選題研究意義
上市公司特別是ST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對年度報告進行補充更正的現象很普遍,此現象形象地被稱為年報的“補丁”。年報打“補丁”的現象這類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多屬于隱性披露缺陷,容易被忽視,但如果依據補充或修改前的年度報告(若前后報告差異部分達到重要性水平)作決策,將會給年度報告使用者帶來無法估計的損失或誤導其決策甚至做出錯誤的決策。
本文試圖對中國上市公司年報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現象進行較為系統(tǒng)性的
分析,使外部投資者對年報信息補充更正的動因、經濟影響和發(fā)布年報補丁的公司特點有所了解,從而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目標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最為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它傳遞了上市公司在整個會計年度內的全景信息,是投資人、債權人和監(jiān)管機構等進行正確決策的依據??v觀國內外證券市場上財務信息的披露,存在不少的上市公司在定期財務報告發(fā)布后又頻繁地以補充或更正的形式修改已公布的定期報告?,F實中我們發(fā)現在年報披露后,短則一兩天,長則幾個月之后,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便開始發(fā)布補充更正公告,而公告前后公司業(yè)績卻相差甚遠。這種利用財務信息補充更正而進行的不規(guī)范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投資者,使其因信息不對稱而遭受損失。本文對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年報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的現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其產生的原因、責任歸屬及改進建議。
2、研究內容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說明選題背景和有關文獻對本文所研究問題及類似問題的研究現狀。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報補丁問題。這一部分首先分析上市公司進行年報信息補充更正的具體動機及手段,接著闡述年報信息補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之后做上市公司年報補丁分析,最后再描寫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的市場反應。
第三部分:財務信息補充更正與審計責任。
第四部分:政策建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分析出年報信息補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找出其責任歸屬。了解上市公司年報信息補充更正的特征和市場反應,找出應對問題的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基本思路和方法
首先,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和財經視頻,基本了解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現狀,在這個基礎上,分析其產生的影響。
其次,和相關專業(yè)人員探討,向他們學習提取其中的意見,融合自己的想法。
第三,通過細心研究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的案例,對此分析從而找出問題。
最后,用自己所學知識和查閱的各種資料所得,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技術路線
(1)分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現狀
(2)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3)找出對策
3、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通過大量閱讀資料、聽取相關專業(yè)財務人士的專業(yè)意見、自己學習所感悟及前人的總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補充更正現象的探析是可行的。
四、研究計劃及進度安排
1、20__.12.10-20__.1.15
完成論文選題,搜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
2、20__.1.16-20__.3.2
根據任務書要求,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和大綱
3、20__.3.3-20__.3.20
根據開題報告,完成論文初稿
4、20__.3.21-20__.4.15
中期檢查,修改完善論文初稿
5、20__.4.16-20__.5.10
論文定稿,上交論文,準備論文答辯
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篇2
一、畢業(yè)設計題目來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脹和現代化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出行次數增多以及汽車的普及,相應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資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區(qū)道路的結構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對不足和機動車輛的飛速增加帶來了交通阻塞、車速下降、事故頻繁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解決城市的交通速度問題,不能僅僅把希望寄托在無休止的增加道路上,而軌道交通正是解決長期交通堵塞的較好方案.地鐵,是一座城市融入國際大都市現代化交通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科技水平的實力展現,而且是解決大都市交通緊張狀況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中國城市地鐵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在解決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特別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務異常艱巨和繁重.公共交通需求急劇上升,修建地鐵和輕軌已是各大城市基礎建設的必要內容,是現代化大都市的標志,未來5~10年將是中國城市地鐵大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加快發(fā)展鐵路運輸。重點建設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煤運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運和煤炭運輸網絡.”這表明中國城市進入了地鐵時代。
二、中國地鐵發(fā)展現狀與趨勢
我國地鐵建設事業(yè)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逐步加快.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資交流的高度頻繁,城市交通面臨著嚴峻的局勢.伴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工業(yè)化進程,地鐵這種動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間的交通運輸設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設中悄然興起,并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最佳選擇.早在20世紀8O年代中期,國家就推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發(fā)展地鐵交通的政策.隨后在80年代末,國家制定的產業(yè)政策再次明確其在基本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地鐵交通以其速度快、運能大、污染少的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新世紀開始,國家首次把發(fā)展地鐵交通列入國民經濟”十五”計劃發(fā)展綱要,并作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深入,在中華大地上,許多大城市加快了地鐵建設的步伐.為了緩解城市交通的阻塞,京、滬、津、穗4個特大城市不僅在續(xù)建地鐵,而且要重新規(guī)劃城市軌道交通的藍圖,以利于城市新世紀的發(fā)展和外延。
地下街的發(fā)展將日益完善,它將從單純的商業(yè)性質演變?yōu)榘ǘ喙δ艿?、有交通、商業(yè)及其他設施共同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綜合體.未來在大城市的中心區(qū),將建設四通八達不受氣候影響的地下步行道系統(tǒng),它很好地解決了人、車分流的問題,縮短了地鐵與公共汽車的換乘距離,同時把地鐵車站與大型公共活動中心從地下道連接起來.未來地下空間的發(fā)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間,將能源、物流、運輸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進行處理,為城市的地上空間預留了一片新鮮的天地.我國地下城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將成為現實。
三、畢業(yè)設計基本要求
(1)建筑面積規(guī)模:9000~10000㎡,其中站廳層考慮地下街約4000㎡;
(2)使用功能:地下一層為站廳與地下街層,地下二層為站臺層;
(3)層高與埋深:覆土厚度為8~9m,地下一層為站廳與地下街層,地下二層為站臺層;
(4)出入口設計:出入口設計應與總圖設計、地面街景協(xié)調統(tǒng)一,并設自動扶梯;
(5)地下一層考慮增加地下街管理用房,包括辦公、財務、庫房及衛(wèi)生間、水暖電設備用房等。室內設計開題報告地鐵車站建筑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①乘客使用部分:出入口、地面站廳、地下中間站廳、樓梯、電梯、坡道、步行道、售票、檢票、站臺、廁所等。
②運營管理部分:行車主副值班室、站長室、辦公室、會議室、廣播室、信號用房、通訊室、工務工區(qū)、休息值班室等。
③技術用房部分:電器用房、通風用房、給排水用房、電梯機房等。
④生活輔助部分:客運服務人員休息室、清潔工具室、貯藏室等。
(6)建筑等級:建筑安全等級為一級,防護等級6級,考慮平戰(zhàn)功能轉換,建筑抗震等級為6級;
(7)戰(zhàn)時功能:戰(zhàn)時可用于人員疏散、車庫、物資庫,交通等功能;
(8)建筑層數:地下2層,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站臺層;
(9)建筑功能布局:地下一層:地下商業(yè)街和地鐵站廳,設備用房;地下二層:地下商業(yè)街和站臺。
四、建筑設計構思
1、地鐵車站建筑設計各階段要點
首先,要有前期準備,要認識到該工作具有周期長、反復多、涉及專業(yè)多的特點。這就要求設計者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除熟悉本專業(yè)技術資料外,還要了解相關專業(yè)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但要嚴把質量關。在方案設汁階段,要明確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穩(wěn)定線位、站位和車站形式。在線位穩(wěn)定方面,從整體走向來分析,從客流吸引、遠期規(guī)劃、征地拆遷、工程實施、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來綜合比較;在站位穩(wěn)定方面,應根據使用功能優(yōu)劣,出人口、風亭設置位置,地下管線情況,地面交通情況,施工場地布置,施I:工法等綜合考慮,決定是路中還是路側、是跨路口還是不跨路口;在車站形式方而,應根據規(guī)劃線網和本站功能要求,是中間站還是換乘站,是幾層車站、是島式還是側式、有無配線,找出本站特點,決定車站形式。在初步設計階段,要明確本階段的重點是確定車站規(guī)模、控制投資。規(guī)模的確定是根據計算和經驗確定車站的站臺寬度、車站的長度,層數、層高、覆土深度等得出的;投資的控制要有節(jié)約意識,綜合比較,能省則省,但要適宜。
施工設計階段主要保證罔紙的完整、精確,施工的可行性。設計圖紙、說明書、設備材料表等文件要滿足使用要求,滿足施、安裝和加工等多方面要求。還要注意,各專業(yè)圖紙中管線、門窗、隔墻、孔洞、預留、預埋對應問題。
另外還要注重后期配合,為工程服務,為現場服務,主要解決圖紙中不詳的問題和T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以合適的方式及時處理。
2、地鐵車站建筑設計原則
地鐵車站是地鐵線路中的交通樞紐起到客流地上、地下的相互轉換及快捷運送客流的作用。車站應根據線路走向合理布點,站間距考慮要適當,市區(qū)宜在1.I公里左右,郊區(qū)可略長些。站址的確定應符合線路設計要求,沒在能夠最大吸引客流的地方,如:商業(yè)中心、居住區(qū),以便乘客在地鐵和其它公共交通之間的換乘。同時注意與地面建筑規(guī)劃相協(xié)調,并注意對該地區(qū)的地下管網、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面建筑的拆遷改造進行調查研究,力求掌握基礎資料的準確性,減少工程的潛在矛盾。由于地鐵車站建于地下,在建筑設計上必須注意以下的設計原則:
(1)地鐵車站是人流比較集中的公共交通建筑,在設計中首先要滿足其使用功能要求,地鐵車站的站位應該為乘客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多數乘客步行的距離最短。車站布局還須考慮與其它公共交通有方便的換乘條件,將旅游景點、游樂中心、住宅密集區(qū)、辦公密集區(qū)等與車站相通,為乘客提供無太陽曬、無雨淋的乘車條件,使車站建筑具有合理的、完善的、流暢的使用功能。
(2)車站布設應與舊城改造和新區(qū)土地的開發(fā)相結合,車站分布應方便施工,減少拆遷,降低造價,并注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周邊經濟發(fā)展的互動效應,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3)地鐵車站是建于地下的公共交通建筑除了結構應有的安全可靠性外車站建筑的設計中也應考慮所有的安全因素如樓梯和自動梯數量、位置及寬度的考慮必須滿足在災害情況下的緊急疏散要求,有足夠明亮的照明設施,以降低人在地下的恐懼心理,有清晰詳盡的導向標志,安全出口通道有完善的消防設施及有足夠的新風和排風排煙設施。
3、車站位置選擇
車站站位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與相鄰車站的站距盡量均勻、車站周圍的地面環(huán)境、有無與規(guī)劃建筑結合的可能性、是否有利干吸引客流、車站是否利于預留發(fā)展等等。黑大站所處地區(qū)為哈爾濱迅速發(fā)展的地區(qū)之一,根據本站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時考慮了與地面交通及未來規(guī)劃新的地鐵線路之間的銜接問題。
4、車站形式的比選
島式車站是地鐵車站采用較多的形式,其優(yōu)點是站臺面積及其樓、扶梯的利用率高,站廳布置和管理較為集中,側式車站就存在上述的不足,這樣一方面降低了工程造價;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車站的建筑高度,滿足了建筑限高的要求。
5、車站規(guī)模
車站規(guī)模的大小,將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高低。黑大站在滿足車站超高峰小時客流、安全疏散以及站位重要性的前提下,將車站設計為大約20m島式站臺車站,并對設備、管理用房進行合理、緊湊地布置,充分考慮到節(jié)約投資,確定車站總長約為150m。
五、結構設計構思
地鐵車站的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蓋挖法以及暗挖法施工。目前,國內外最主要的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施工,本車站主體及站后折返線均采用明挖法施工。主要結構尺寸的擬
定是在滿足建筑限界和建筑設計的基礎上、考慮施工誤差,測量誤差、結構變形及后期沉降等因素,根據地質和水文資料,車站埋深,結構類型,施工方法等條件經過計算確定。
車站為地下二層雙柱三跨框架明挖結構,主體結構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型式,由側墻、立柱、梁板組成結構體系,頂板、中板承受豎向荷載,通過縱向主梁下的柱子和邊墻將荷載傳遞到底梁和底板。
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1、強柱弱梁問題
實際上是一個結構構件的抗震問題。目前地鐵設計中一般遵循的設計規(guī)范是《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111—87)、《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其中《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是針對地上建筑的研究、歸納成果而制定。結構設計理論是以極限狀態(tài)法為基礎,由于地震作用機理對地上結構和地下結構是不相同的,照搬此規(guī)范用于地鐵設計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尤其對于暗挖施工和覆土厚度較大的地下結構,地震時結構會受到地層的強大約束,震害明顯輕于地上建筑,無論用底部剪力法還是時程分析法都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地震作用下結構與地層的相互作用。
《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11l一87)自1987年以來沒有進行修編,采用容許應力法進行結構設計。地震發(fā)生時,結構及其上部覆蓋層產生與地表地震加速度成比例的慣性力,同時地震引起主動側壓力的增量,滿足此種工況的條件必須是結構單位體積的重量(含結構凈空在內)大于圍巖的比重。但由于地鐵結構內凈空較大,結構單位體積的重量小于圍巖的比重,地震發(fā)生時,結構與圍巖幾乎一同變形,采用上述理論也是難于反映真實的地震作用,同時該規(guī)范在地下結構構造上也沒有明確的要求。根據一般的地面建筑的概念,為增加框架柱的延性,結構往往設計成強柱弱梁的體系,根據結構類型和抗震等級,框架柱的軸壓比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其箍筋的體積配箍率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地下結構由于覆土較大,導致框架柱承受的荷載較大,為滿足承載和限界的要求,往往設計成強梁弱柱的結構體系,由于規(guī)范中對地下結構的抗震等級沒有給出統(tǒng)一的要求。這就有可能在設計中忽略弱柱問題,使框架柱成為地震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形成箱體的梁、板、墻縱向剛度較大,延性好,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日本的一些地震工程實例中,地鐵結構產生的破壞也往往是柱的脆性破壞,因此設計中必須重視框架柱的抗震問題,必須提高其延性和承載能力。
2、計算跨度問題
對于板和梁的計算跨度,大多數設計人員采用的是支撐點中心到中心的距離,再考慮剛
域的影響。實際上,地鐵車站的縱梁都是多跨連續(xù)梁結構,按照一般計算方法,縱梁的計算跨度應取凈跨+支撐長度或取I.05倍凈跨,并取其中的較小值用于計算。由于地鐵框架柱的縱向尺寸一般較大(一般為0.8~1.2m),柱的縱向間距一般為6~8m,以柱縱向尺寸為0.9m,柱的縱向間距為8m為例,其計算長度應取8m與7.455m(1.05×7.1)中的較小者,即取7.455m作為計算長度,如果計算跨度按照中心到中心即8m計算,其彎距值將增大0.15倍,這樣就會導致梁的尺寸偏大或配筋量偏多,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板上。
3、斜托的影響
為減小板厚,增加板支點處的抗沖切能力,設計時一般在板下部設有斜托,實際計算中往往會忽略斜托的剛度影響及其產生的拱效應。這從圖11~圖13的結果中就可以看出:考慮斜托厚度及其拱效應的計算結果最小(見圖13),而僅考慮斜托厚度不考慮其拱效應的計算結果(見圖12)比既不考慮斜托又不考慮拱效應的計算結果(見圖11)的負彎距偏大,正彎距偏小。這說明設計中斜托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4、變形縫的設置
地鐵車站往往較長,其下部地基可能不均勻,或者車站縱向結構形式變化,或者上部荷載的變化等,都可能造成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另外,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澆筑以及混凝土自身因溫度的收縮膨脹、徐變等問題可引起結構的縱向變形。如果沿縱向不設置變形縫,結構就可能沿環(huán)向開裂,重者導致結構漏水,輕者結構表面會出現大量裂紋。如果設置變形縫,縫的兩側就有可能產生影響行車安全的差異沉降,尤其對置于軟弱地基上的的結構,縫的設置更應慎重。目前南方地區(qū)一些地鐵車站要求不設縫,其結果是結構完成后許多車站會發(fā)生環(huán)向裂縫,形成漏水現象。如果單靠加大縱向配筋還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普通鋼筋要發(fā)揮作用是在混凝±受力變形之后(裂縫出現時鋼筋應力可能只有40~60MPa),因此變形縫的設置問題將是一個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或工程安全的問題,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七、時間安排及設計成果
1、時間安排
設計共14周
建筑:4.5+0.5周
結構:7.5+0.5周
基礎:2周
答辯時間:執(zhí)行學校統(tǒng)一安排
2、設計成果
建筑部分:
(1)總說明及總平面圖(1:500)
(2)地下各層平面圖(1:200)
(3)縱向剖面圖(1:200)
(4)橫向剖面圖(1:100)
(5)大墻剖面(1:20)
結構部分:
(1)主體結構頂板、樓板、側墻、梁柱框架配筋圖
(2)結構節(jié)點(1::20),結構設計說明
(3)基礎配筋圖(1:20~1:100)
施工部分:
施工方案及可行性,需要有施工設計說明。
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篇3
選題依據:出臺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解決》,在完善社會經濟體制上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公有制實現形式上,提出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在發(fā)展非公有制上突破了過去的局限。這對現有林區(qū)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F有林區(qū)經濟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題,極其不適應現有的市場環(huán)境,造成現有的林區(qū)經濟落后。而且,發(fā)展沒有后勁處于兩難境地。一直以來,森工企業(yè)都是在計劃體制和短缺經濟并存的環(huán)境下生存。體制、機制、科技諸方面還跟不上社會整體的上升步伐。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2002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林區(qū)發(fā)展的決定》為林業(yè)的發(fā)展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國家正在實行老工業(yè)基地改造政策,對政府體制、企業(yè)經營機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了急迫要求,改革社會經濟體制以成為改造振興老工業(yè)基地的首要任務。從當前林區(qū)經濟運行體制來看,必須改革經濟體制。否則林區(qū)經濟將無法擺脫困境。
當前影響我國林區(qū)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矛盾有:
(1)政企不分。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政企合一、企業(yè)事業(yè)交叉的經濟運行體制。而由此導致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存在一定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如林區(qū)、縣政府機關、教師同工不同酬,工資差距較大,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二是林區(qū)建設包括林區(qū)基本建設、公益事業(yè)、社會事業(yè)等,造成重復建設浪費嚴重。三是國有森工企業(yè)承擔著龐大的政府經費和社會負擔,難以進入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正常的市場競爭。
(2)市場環(huán)境有效性不高。森工企業(yè)難以作為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競爭。一方面束縛了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資者對這一市場環(huán)境的信任程度,不利于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生產布局結構不合理。
(3)原有的生產布局結構不能適應現在的林區(qū)經濟發(fā)展。
(4)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嚴。沒有對國有資產進行合理的利用,沒有人真正關心國家所有者的利益。可行性論述:目前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改革面臨難得的機遇。如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為林區(qū)生產布局調整、職工分流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資金支持;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為林區(qū)改善自然資源環(huán)境提供了條件;西部大開發(fā)為林區(qū)基礎設施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為吸引投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老工業(yè)基地改造政策,可以為發(fā)展林區(qū)經濟,振興林區(qū)企業(yè)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持。同時近年的國有企業(yè)改革實踐工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經驗。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實證分析和規(guī)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中小企業(yè)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
第一部分:現階段林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現狀。通過對現有的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存在的問題闡述進行林區(qū)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部分:現階段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存在的問題。對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分析問題形成原因過程以及問題的影響面。
第三部分:針對現有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對現階段林區(qū)經濟發(fā)展體制存在的問題剖析,尋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從根本上提出解決方法。
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篇4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fā)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該規(guī)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guī)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guī)范全面總結了原規(guī)范發(fā)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jié)能節(jié)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yè)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fā)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guī)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yè)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結構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j68-84)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tǒng)一各類材料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guī)范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筑抗震等設計規(guī)范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guī)范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guī)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guī)范時,可參照此標準規(guī)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構筑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于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制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tǒng)計數學的基礎上,并以主要根據統(tǒng)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于“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fā)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guī)范(或標準)中采用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是迄今為止采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4、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于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5、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6、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
極限狀態(tài)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tài)就不能滿足設計規(guī)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狀態(tài)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tài)。極限狀態(tài)可分為兩類: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的極限狀態(tài):
(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
(2)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于繼續(xù)承載;(3)結構轉變?yōu)闄C動體系;
(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wěn)定(如壓屈等)。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一限值的極限狀態(tài)。出現下列狀態(tài)之一時,即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
(2)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
(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
(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態(tài)。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和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們采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為定值設計法和概率設計法兩大類。
1、定值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載、材料強度、幾何參數、計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隨機變量,而且采用以經驗為主確定的安全系數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況下結構的荷載效應s(內力、變形、裂縫寬度等)不應大于結構抗力r(強度、剛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我國和國外主要都采用這種方法。
2、概率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隨機變量,而且采用以統(tǒng)計為主確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非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觀念來設計結構,也就是出現結構荷載效應3大于結構抗力r(s>r)的概率應小于某個可以接受的規(guī)定值。這種方法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至7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已進入實用階段。我國自80年代中期,結構設計方法開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過渡。
面向對象編程
使創(chuàng)建windows程序較為容易的關鍵技術是面向對象編程,或oop。這種技術可以創(chuàng)建可重用組建,它是程序的組成模塊。
幾個定義
控件提供程序可見界面的可重用對象??丶氖纠形谋究颉撕灪兔畎粹o。
事件由用戶或操作系統(tǒng)引發(fā)的動作。事件的示例有擊鍵、單擊鼠標、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端口接收數據。
方法嵌入在對象定義中的程序代碼,它定義對象怎樣處理信息并響應某事件。例如,數據庫對象有打開紀錄集并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
對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征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丶痛绑w是visualbasic中所有對象的示例。
過程為完成任務而編寫的代碼段。過程通常用于響應特定的事件。
屬性對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顏色或文本。屬性決定對象的外觀,有時也決定對象的行為。屬性也用于為對象提供數據和從對象取回信息。
5、設計主要內容
本軟件適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的框架的設計。畢業(yè)設計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鋼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對結構力學教研室版平面鋼架分析程序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
(1)編寫自動生成節(jié)點坐標和單元節(jié)點編號的程序,或以圖形方式輸入計算簡圖。
(2)修改程序,使之適合多工況內力計算;
(3)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特點,設計適當的人機界面。輸出應可選的顯示各構件端力和內力圖。
2、編寫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機構的構件設計程序
(1)根據有關的規(guī)范,應明確計算的各種荷載(恒載、樓屋面活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的計算方法,在次基礎上編寫自動生成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點荷載和單元荷載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確定。自振周期用經驗公式確定。
(2)計算各種荷載單獨作用時框架各桿件的內力。計算結構存放在各自的桿端力(隨機)文件中。
對豎向荷載下的梁端彎距進行塑性調幅。
(3)在(2)中產生的桿端力文件基礎上,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的荷載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內力。計算結果存放在適當的文件中。
(4)從(3)生成的文件中選出最不利組合,同時給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確定應考慮抗震設計的要求。
畢業(yè)開題報告范文模板篇5
一、立題依據
“觸感”包括觸覺質感、視覺觸感及心理觸感等。觸覺質感,即必須直接接觸事物方能感知,指人的手、皮膚感覺神經與物體接觸時而產生的各種感覺反應,包括對材料肌理、紋路、濕度、溫度、軟硬程度、振動、位移等變化的感知。視覺觸感,即通過特殊圖形、特殊色彩等吸引注意力,使視覺與物體發(fā)生反應,從而對物體產生一定的感知。心理觸感,即通過圖形,文字等引起豐富內心活動,對物體產生一些情感感知。這些都是我們對事物多元化的認知的一種途徑。
“觸感設計”即利用材質、色彩、圖形、文字等多元素對人們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引起感官吸引、感官愉悅、感官體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再只滿足溫飽的生活,而對商品越來越挑剔,商品除了要有良好的品質,還要有好的包裝。包裝設計已從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護商品,變?yōu)槊阑唐泛蛡鬟f信息,對于現代消費而言,后兩種功能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但包裝設計無論偏重何種功用,其設計都是從消費者的視覺感知的角度出發(fā)來滿足人們的心理,包括人們對包裝設計的色彩、外形、文字、材料等不同的視角認知。所以說,以視覺為中心的包裝設計,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經歷了商品包裝的輝煌時代。可是,人們對設計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對外界的認知也是多方位的。商品包裝要做到全面地引導消費者,最大限度地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就不僅要給人們視覺的愉悅感,還包括觸摸感等。于是,包裝設計師開始利用觸感元素來進行情感化的包裝設計,從而滿足人們對商品包裝的精神體驗與訴求。
在我國,包裝的信息表達主要集中在視覺和觸覺,聽覺、味覺、嗅覺涉及的較少,而且行業(yè)面較狹窄,集中在一些酒類和禮品。審視目前市場包裝設計存在的問題是,包裝的感官吸引力不夠,無法吸引注意,包裝缺乏差異化,不能滿足消費者求變求新的心理趨勢;包裝的感官愉悅度不夠,包裝缺乏美感,增加視覺負擔;包裝缺乏感官體驗的表達,商品細分不夠,過分強調功能,忽略消費者角色。
設計就是設計生活,包裝的設計是在表達一種生活方式。在商品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單純通過實用性和品牌化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怎樣才能讓消費者在選購的過程中,購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呢,我認為好的包裝設計除了解決設計中的基本原則外,就是要著重研究包裝中的觸感設計,才能在同類商品中脫穎而出。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包裝的觸感設計概述
(1)包裝簡述及發(fā)展
“包裝”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護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傳遞信息。
現代包裝設計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這幾個時期:“重信用時期”“宣傳美化期”“促銷時期”.
(2)現代包裝的觸感設計
現代包裝觸感從最原始的手摸觸感,已逐漸發(fā)展為運用新材料、新科技的觸覺質感、視覺觸感、心理觸感等各種感官觸感。
第二部分:如何進行現代包裝的觸感設計
1.感官觸感
(1)視覺觸感
a.材料本質的視覺表達。
b.質地的觸覺表達。
c.加工工藝的觸覺表達。
d.包裝的外觀造型及結構。
(2)觸覺質感
a.肌理的觸覺表達。
b.材料組成結構的觸覺表達。
(3)嗅、聽覺觸感
a.利用特殊味道表達觸感。
b.利用音樂效果表達觸感。
2.心理觸感
a.特殊色彩。
b.文字。
c.圖形。
第三部分:展望未來包裝的觸感設計
(1)信息時代到來后,在數碼高科技的強力支持下,設計向立體化,動態(tài)化和多感官化的方向發(fā)展。商品與包裝的界限日益模糊,競爭的激勵讓包裝的觸感設計成為必然選擇。
(2)根據產品、市場壞境、消費受眾的特點以及表達方式自身特點來進行包裝的觸感設計。
(3)善于利用新技術、新材料,為現代包裝的觸感設計開辟新途徑。
(4)減少包裝感官要素的信息量,避免相互之間不必要的干擾信息。
3.預期目標
(1)了解現代包裝觸感設計分類和一些代表性產品包裝。
(2)了解現代包裝色彩,圖案,材質的基本規(guī)律。
(3)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提煉出現代包裝觸感設計中最常用的元素。
(4)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認識觸感設計在現代包裝運用中的現存問題。
三、研究方案
(1)通過查閱書籍、網上搜索等方式搜集包裝觸感設計的相關資料。
(2)通過關注超市,參觀旅游景點、古鎮(zhèn)等對不同產品所使用的包裝進行了解,歸納資料。
(3)通過對資料的認真整理,了解包裝中的分類,結合企業(yè)及消費者心理,對包裝觸感設計的分析。
(4)從而總結包裝觸感設計所用的色彩、圖案、材質、表現形式的基本規(guī)律。
四、論文進度安排
20__年__月-20__年__月開題報告,繼續(xù)進行資料收集。
20__年__月-20__年__月全面的整理并開始撰寫論文。
20__年__月-20__年__月論文初稿。
20__年__月-20__年__月對論文進行修改,并完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