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基本格式
公文寫作基本格式
文秘寫作在教學過程中應貫穿寫作能力與職業(yè)技能兩條主要線索,既要強調文秘寫作與其它文體寫作的不同,認識文秘職業(yè)的獨特性,從文秘職業(yè)出發(fā)進行寫作教學,同時由于寫作過程的綜合性特點,又要強調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社會調查研究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是文秘的工作職責之一,公文寫作也是其中之一,下面是關于公文寫作基本格式范文,僅供大家參考。
公文基本格式要求
結合日常公文處理實際,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請認真研讀執(zhí)行。
一、公文寫作
1.方向要正確。撰寫公文必須要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及本企業(yè)的制度、規(guī)定,并能客觀、完整、準確地體現本單位、部門所要表達的意圖。
2.主題要突出。起草公文要開門見山,簡明準確,要合理安排正文結構,做到層次、條理清楚,要確保請示件一事一文,不可一文多事。
3.表達要深入。尤其請示件,一定要內容完整、有深度。例,對于涉及到經費方面的請示項目,在明確理由的同時,還應拿出依據,測算經費,并提出合理方案,或擬定幾種方案,闡明利弊,供領導決策借鑒,從而增強文件的前瞻性和批辦效果。
4.文題要對應。目前上報的請示中,文不對題的現象依然存在。例,某已開工工程需申請費用,標題卻寫“關于××工程的請示”。
5.用語要得體、規(guī)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文句嚴謹,周密、準確,不生歧義,沒有漏洞、失當之處。
(2)簡明,精煉,去浮辭,忌冗長空泛。
(3)文理通順,符合語法、邏輯規(guī)律。
(4)格調鄭重、嚴肅、客觀,不主觀褒貶、肆意渲染,不矯操造作、虛構加工,體現公文的權威性。
(5)平實自然,通俗易懂,忌堆砌詞藻,濫用辭格。
(6)要使用規(guī)范化公文書面詞語,現重點例舉以下幾種常用詞進行說明。
稱謂詞,第一人稱用“我”、“本”,第二人稱用“貴”、“你”,第三人稱用“該”。
領敘詞,一般有根據、依據、按照、遵照、接、頃接、近接。作為下文依據的詞有悉、收悉、敬悉、欣悉、驚悉、恭悉、獲悉、謹悉等。表示目的的詞有“為”、“為了”。表示理由的詞有“由于”、“因為”、“茲因”、“鑒于”。
承轉詞常用的有“據此”、“為此”、“故此”、“有鑒于此”、“基于上述”、“綜上所述”、“由此可見”、“總之”、“總而言之”。
時態(tài)詞不能用“明年”、“后年”等不準確的詞,而應使用具體化的年、月、日。此外常用的時態(tài)詞有茲、現、將、值此、時值、按時、準時、屆時、在即、立即、當即、先期、逾期、片刻、曾經、暫、暫行等。
結尾詞,一般有此復、特此批復、特此函告、特此報告、 為盼、為要。還有致意性結尾詞,如謝謝合作,謹致謝意,順致誠摯問候等。
公文語言要符合發(fā)文機關職權、符合文體特點、符合行文關系,下行文要明確肯定,平行文、上行文要用語謙和,分寸適宜。
“請示”要求理由充分,必要性、可行性闡述清楚,在結尾處不能含糊,如“請領導考慮”、“上述意見不知妥否,請上級酌定”就含糊其詞,而應當明確請求批示,例如,“妥否,請批示。”等就比較明確。
6.字句要正確。避免病句、錯字、標點亂用等文字性錯誤,減少語句前后缺乏邏輯性、關聯詞使用不恰當、標題不準確、不確切等表達上的錯誤。
7.引文要準確。常見的錯誤有:引用某個相關文件名稱時,公文文號置前,標題置后,或者引文文號中的六角號“〔〕”用“[]”代替,正確格式應為“《標題》(文號)”;引用會議紀要內容時,專門強調某個領導提出某某事項,不符合行文規(guī)定。正確的表達應該是會議強調某某事項,不出現個人姓名;專業(yè)術語、計量單位和數字用法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等錯誤。
二、文種使用
公文種類主要有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等13種。
1.不能漏寫文種。
例:“關于××的方案”、“關于××的辦法”,為不完整正式公文,“方案”、“辦法”不能作為文種,應為 “關于印發(fā)××方案的通知”。
2.不能自編文種,行文時必須在上述13個文種中選擇適當的文種,避免出現“說明”、“建議”、“要求”等自編文種的現象。
3.正確選擇文種。要依據發(fā)文機關的職權選擇,上行文多采用“請示”或“報告”,必要時也可使用“意見”;平行文用“函”,指在同一系統內部平級單位之間或不相隸屬的任何級別的單位之間;下行文使用的文種有“通知”、“通報”和“批復”等。
要注意幾個易出錯文種的正確使用:
“請示”和“報告”,“請示”需上級批復,而“報告”則是向上級匯報,不須批復。“請示”必須是一文一事。
“通知”和“通報”,“通知”具有執(zhí)行性,主要用于批轉下級機關行文,轉發(fā)公文,印發(fā)本機關公文;通報具有教育性,如批評、表揚及情況通報等。
“決定”和“決議”, 這兩個文種都屬于下行文,具有決策性,但決議是黨的機關文種之一,而且是會議通過的,在題注中要注明是哪次什么會議什么時間通過的。
三、公文格式
規(guī)范的公文包括眉首,正文和版記三個部分。
1.眉首。一般包括公文份數序號、秘密等級與期限、緊急程度、發(fā)文機關標識、發(fā)文字號、簽發(fā)人6個部分。上行文必須要注明簽發(fā)人姓名。
2.正文。一般包括公文標題、主送機關、正文及成文時間,有時還有附件。
(1)標題。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要文字簡明。文種中已表達過的內容標題不再重復,如,不能說“關于申請××的請示”,“申請”二字是多余的。標題中除必要時使用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要正確使用介詞,要么用“關于”,要么用“對”,不能出現“關于對”。標題的排列要均稱,不能將一個詞拆分成兩行。轉發(fā)的公文,如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可省略中間層次,但在正文中須敘述完整。
(2)主送機關。“請示”不能多頭主送。
(3)成文時間。成文時間以負責人簽發(fā)的日期為準,聯合行文以最后簽發(fā)機關負責人的簽發(fā)日期為準。
3.版記。版記部分包括主題詞、印發(fā)機關、印刷份數和發(fā)文時間。
(1)主題詞:主題詞應主要選擇名詞、動名詞和名詞性詞組,有些公文標注的主題詞是將標題簡單割裂,有的甚至出現介詞“關于”、動詞“調整”等等,對于揭示公文主題內容、便于檢索毫無意義,選詞數量應不多于6個,排列順序為類別詞、類屬詞,最后必須加上文種。
(2)版記最后要標注印發(fā)機關、成文時間和打印份數。4.其他格式
遵循“參照標準,力求美觀”的原則,對常出現的格式及其他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作如下統一規(guī)范:
(1)文號、正文(除標題外)、版記(除主題詞、詞素外)及上行文中的“簽發(fā)人”3個字都采用仿宋GB2312三號字,頁碼采用仿體四號阿拉伯數字;上行文的簽發(fā)人姓名為楷體三號;標題用宋體小二加粗;“主題詞”3個字為黑體三號,主題詞詞素為宋體小三,各詞之間空一全角漢字。
(2)正文統一用1.5倍行距。
(3)一般標題上與紅色反線空兩行三號字距離,下與正文空一行。
(4)附件與正文空一行,附件名稱不加標點符號,如需回行,則回行后第一字與名稱首字對齊。正確格式為:
附件: 1.××××××××××××××××××××××
2.××××××××××××××××××××××
(5)有附件的文件,正文中一定要按以上格式標明,并與后附標題一致。
(6)成文日期中的“○”從特殊符號里引用,并與正文字體相同。
(7)正文層次序號依次為:“一、(一)1.(1)”或“一、1.(1)”
(8)單獨發(fā)文落款處只寫日期,不寫發(fā)文單位。
(9)用印要求橫向居成文日期中間,縱向上不壓正文,下壓日期,騎年蓋月。印章所在頁必須有正文,不能在空白頁上打上“此頁無正文”之后再加蓋印章,必要時可調整行間距或標題與紅色反線距離。
(10)版記應置于文件最后一頁,亦即偶數頁。
(11)要雙面打印紙質文件,以備歸檔。在OA系統電子版公文制作時,要按紙質文件要求排版。
(12)“妥否,請批示”并不是請示中必用的固定格式,如以“請公司批復”收尾,再加“妥否,請批示”,則屬多余。
(13)請示文件應在成文日期下隔一行標明聯系人及電話,報告因不必署聯系人。
(14)在轉發(fā)、印發(fā)某項內容的行文處理時,被轉發(fā)的內容是公文的正文,而不能作為附件處理,故無需標注“附件”一詞。
(15)公文中的數字除成文日期、結構層次序號、特指名詞以及定型的詞、詞組、成語、常用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外,原則上都使用阿拉伯數字。
(16)上行文必須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主持工作的負責人簽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