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3篇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3篇
為何教師總是忙而無功?周博士在《課題密碼》這書中告訴我們,要“打造有效課堂”。什么叫課堂教學?什么叫“有效課堂”?今天學習啦小編跟大家一起來探討,歡迎閱讀。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課堂密碼》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里面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學科深度上,當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候,教師普遍看重育人,這就是韓愈所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學科分化之后,教師普遍看重教授知識。至今,我們評價一位教師有沒有教育智慧時,雖然也看這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卻是看學生的學科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師。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現(xiàn)的。之所以說它一次性,是因為它不會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解釋;之所以說它平面化,是因為它不會根據(jù)學習情境的變化進行演繹。但也正因為如此,教材較教師提供的學科知識更有權威性,也更有邏輯性。于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科知識,并不重在學科知識本身的權威性與深刻性,而是對教材弱點的補充,也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提供的學科知識進行多重解釋,根據(jù)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對教材提供的知識進行多樣演繹。因此,教師在學科知識上的深度,并不是讓教師在學科知識內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內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師,學生學起來就越艱難,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生人數(shù)也越少。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其次在教育廣度上,教師教學生,是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而非專業(yè)選手。當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時,可以把專業(yè)選手描述成是“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墒?,對于學生來說,盡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于哪門學科,并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為業(yè)余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yè)余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這條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們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機會發(fā)揮專業(yè)教練的專業(yè)價值。兩相對比,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走的是專業(yè)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并不太高;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為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yè)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fā),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師生關系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系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系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親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煉,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于,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化為具象邏輯的過程。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xiàn)的學科知識并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后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才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愿意向一個“人”學習,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那么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對教師個人而言,這本書可以改變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使得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不再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廣。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看完《課堂密碼》總覺得也應該說些什么。既然是“密碼”,那就不一定人人都可以“解密”。自知愚笨,悟性不高,無法解開所有密碼。所以,看不懂的、解不了的也就不勉強自己了。因為現(xiàn)在的教師,即使他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而他的“課外功”不夠,還是算不了一個“好”教師,僅僅因為他教的學生的成績沒有那些“課外功”十足的教師教的學生的成績來得好。嗚乎,悲哉!人人都清楚,這十足的“課外功”要耗去一個教師的多少精力和時間,他哪會有精力和時間去研究學生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更不用說通過閱讀來提升教學理念來。
回想自己剛參加工作時,業(yè)余時間里,自己有足夠的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學書籍及雜志,當然還有不少的專業(yè)雜志。在上班時間里,備課、批改作業(yè)、課外輔導......我總是能找到時間找學生談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從容,有條不紊,也從來沒有喊過一聲“苦”“累”,因為那個時候,真不覺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書這個職業(yè)當作自己“為黨的教育事業(yè)貢獻一生”的事業(yè)了。至于學生,他們有時間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做好事”“文藝匯演”“參觀工廠”“學農”等等,而這些活動表面上看是占了學習時間,實際上卻是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所有這些讓他們懂得: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學習時學習,娛樂時娛樂。那個時候我們學生的英語課本沒有現(xiàn)在這樣厚,學生要記要背的單詞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可是,他們的英語基礎和語言能力卻要比現(xiàn)在的學生好得多。學習的興趣也是自然的而不是逼出來的。
然而,現(xiàn)在的教師,早上6:30到校,“督促”學生早讀或稱作“早輔導”白天上課、備課、做課件、改作業(yè)、教育學生充斥了他們的每一天。說實在的,連備課也不可能做到每次認認真真了,更不用說有時間好好地研究學生和教材了。即使想找學生談談心,也不忍心占用他們的時間了。早自習?要早讀,不忍心打斷他們;課間?一天至少8節(jié)課,總不至于課間可憐的10分鐘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時候是不到10分鐘的,老師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課的,自己累點沒有關系,但真不忍心;午間?一大堆的作業(yè)放學前要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們做作業(yè)的時間。所以,除了不得不處理的問題,隨時隨地解決,能省的“談心”就省了,不能省的就“硬著心腸”占用他們的早自習、課間或午間時間了。傍晚5:30回家,那是一種怎么樣的腳步?灌鉛似的!記得一年青教師的媽媽問她女兒的一句話:“你們老師都有沒有‘家’,他們燒不燒飯,吃不吃飯?都這么早上班,這么晚下班。”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輕松,我可能很多的時候會餓肚子。因為很多的時候“累”超過了“餓”??上攵?,一個“累”超過“餓”的人當他回到家里時會作出什么選擇。弄吃的還是“睡一會兒再說”?往往這“睡一會兒再說”,即使醒來也不想再起來了。有過不少這樣的經歷。這樣一種狀態(tài),怎么可能會有精力看書?即使有心看書,不一會兒就會睡著。至于現(xiàn)在的學生,學校里上課,做作業(yè),到了家里繼續(xù)做作業(yè)。正像我兒子說過的:“反正我做好了作業(yè)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所以,很多的學生混著時間做作業(yè)。哪來以前學生“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學習時學習,娛樂時娛樂”的境界?學生和老師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真的好懷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許是精神上的富足沒有心情去追究物質上的貧乏,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吃得好也沒有現(xiàn)在穿得好。而現(xiàn)在物質上的富足卻掩蓋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卻總覺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前幾天散步時碰到以前學校的一個同事,他今年已經退休。我們搖著頭談現(xiàn)在的教育,感慨頗多!
又扯遠了,大概又是一種老了的表現(xiàn)吧!今天食堂老板說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該是還有理想和追求的年紀了。那是年輕人的事,記得80年代有一首歌里有句歌詞:“有人喜歡你,只是因為你年輕”。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很少有東西可以左右我們的了,為了對得起自己就多做些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吧!我非常認同這種說法:“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雖然我已經走不了多遠了,但總可以走下去。那就能走多遠就走多遠,走到哪就算哪!
為了讓學生學得輕松,也為了自己教得輕松還是得注重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課堂密碼》封底周彬說了下面這些話:“ 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
當我們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慣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態(tài)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課堂時,才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今年暑假,讀了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周彬著的《課堂密碼: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一書,假期中靜下心來讀了讀,該書分為五個部分,即: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這本書很有條理,系統(tǒng)性很強。隨手又翻到書中某一頁,語言很平實,沒有讓人感覺深邃的理論,和我們平時的教學隨筆差不多。這本書如同工作中的導師,引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慣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態(tài)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課堂時,才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我們每天都在喊”“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們每天在忙碌中度過,早上進教室指導早讀,收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督促改錯,輔導學生;我們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學生這個題講了好幾遍,學生依然出錯。抱怨班上總是那幾個調皮的學生讓你不省心。我們每天都在責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沒有做好。
我捧著《課堂密碼》坐在桌前,靜心地品味“密碼”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時,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隱隱的陣痛,又仿佛給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讓我毫無選擇地細細盤點著自己走進課堂的點滴收獲。當看到周彬博士觀點時,有一種被感動的感覺,特別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問題也都是走進課堂時看到聽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徹,我自己也收獲頗多、感悟不少。
為何教師總是忙而無功?周博士在書中告訴我們,要“打造有效課堂”。什么叫課堂教學?什么叫“有效課堂”?仿佛沒有比考試更直接、更權威、更有說服力的。作者對考試前師生既緊張又忙碌的日子描寫讓人不免一笑:用忙碌來麻痹自己的神經,減輕緊張感。教師生怕還有什么知識點沒有講給學生聽,學生生怕還有什么知識點沒有掌握,大家都在過著查漏補缺的生活。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識點,學生自己也是如此??墒?,教師與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疲態(tài)、顯現(xiàn)出來的茫然,很難讓人相信這支疲憊之師能夠在高考或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確實,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知道:在學生前期的學習中,儲存知識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但在后期的學習中,提取知識的能力就顯得更有價值了。當然,只是根據(jù)學習的階段來區(qū)分知識的儲存與提取哪個更有價值,既不科學也不全面,因為不管是知識的儲存還是知識的提取,都是貫穿于學習、教學的整個過程的。
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公式:“成績競賽=專業(yè)競爭+時間競爭”。在教育理論上,良好的教學業(yè)績至少要三個要素——教師是的教學專業(yè)水平、教師的投入程度和教學工作環(huán)境,其中教學的專業(yè)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墒?,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尤其是教師間的教學競爭中,這個結論就不那么準確了。在一個學校中,教學的工作環(huán)境可以不予考慮,所以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和教師投入的時間就是考察一名教師的教學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對于一名教師的專業(yè)化素質是比較固定的,就像是一個人的智商和體質往往是天生的,雖然可以改變,但是改變的成本非常的大,過程也很長,為了達到快速提高成績的辦法目的,很多老師就不得不在時間上打主意。
對于很多事情“笨鳥先飛、勤奮、忙碌”都是褒義,但是對于教師來說怎么能高效的完成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一,在教學上,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這樣就需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仔細研讀把握教材,備課時不斷提升自己對課堂的預見能力,設計生動有效地活動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真正的給學生們帶來他們喜歡和需要的知識。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與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嚴格要自我要求,這也是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素質最好加以改變的一條。
第二,在自身素質提高方面,教師的個人素質是決定教學專業(yè)水平的關鍵,像是專業(yè)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思想都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像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都是與生俱來的,要想改變非常的難,需要堅持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所以不斷地學習,給自己充電,不斷為自我實現(xiàn)而努力。
第三,在時間分配方面,教師的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就是在一樣的工作強度下,還是經常看到很多教師不會占用學生的課下時間、利用課間時間充分的運動、課下進行午休,并且他們也不把工作帶回家中,一樣可以把工作完成的很出色。他們怎么做到的?秘訣就是合理分配時間:由于課前備課十分精細,學生們能夠當堂達成學習任務,課下基本不用找學生輔導;合理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一項項工作;不拖拖拉拉,把工作趕到前面做。每當自己撓頭于眼前大把的工作而猶豫先完成哪項的時候,別人早已進行一半了。做到合理計劃工作時間,不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對于身體和心情也是一樣有利的。
看了《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的讀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