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jié),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黻P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篇1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最近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于丹的講評著實讓我佩服,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大家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它讓我想了很多。
孔子很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張我們交正直、誠實、知識面廣的朋友,而不贊同我們跟那些性情暴躁、優(yōu)柔寡斷、心懷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在自己疑惑時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鏡,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當自己因為方向而迷茫時,又可以及時為你指明方向。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一個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倆人經(jīng)常在一起參襌,打坐。有一天倆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后大笑,說:"我看你像攤牛糞。"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虧。回到家,蘇小妹對蘇軾說:"參襌的人最講究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想:遇上開心的事,就盡情享受,與人分享,因為你的快樂也會讓別人快樂;遇上難過的事,一時的悲傷難過人之常情,但長時間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質(zhì)量就會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樂地生活!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xiàn)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yǎng)、一種禮儀、一種體現(xiàn)自身優(yōu)雅高貴的表現(xiàn)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jié)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jié)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篇2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匪淺。我就從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角度就于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心靈之道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币虼宋覀冊谂c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二、處世之道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nèi)绾魏妥约褐車娜讼嗵幠?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說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p>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tài)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后在社會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為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yōu)槿说母?,做人的標準??赡芪覀儫o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huán)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篇3
《論語》一書,已經(jīng)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有句話說的好:“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對中國的影響之深,以前只是讀了很少一部分的論語,從未全面的閱讀過,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讓我得以系統(tǒng)的閱讀了論語。讀完《于丹論語心得》后,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一、生活是一門藝術,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主要靠自己,羅蘭說過:境由心生,意思是我們的心態(tài)決定了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對生活的態(tài)度影響著我們內(nèi)心的快樂程度。生活永遠是沒有錯的,有錯的是人的心態(tài),無論生活將機遇賜予誰,都有賜予的理由,我們不能一味的羨慕和妒忌,更不能奚落和哂笑,我們應該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抱著淡然的心態(tài),在得失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其實所謂的好日子并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更是精神的。
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更應該有一顆平常心,只有有了一顆平常心,要正確的對待財富、職位,在人生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于丹《論語心得》中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十分愛發(fā)脾氣,于是父親讓他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敲一顆釘子,一天下來,孩子看見他敲了許多釘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親便讓他如果一天不發(fā)脾氣,就拔一顆釘子,當釘子拔完時,孩子高興極了,因為他學會了克制,可是父親卻告訴他雖然釘子拔了,但卻會留下一個個不能消除的洞。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事一定要先往遠想,這樣避免對別人的傷害,也減少自己將來的悔恨。
作為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只有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干好本職工作;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廉潔高效。做任何工作都不抱怨、不指責,默默工作、默默奉獻,相信自己的人生就是完美的,因為自己做出了實實在在的事情,就會對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
三、做一個好學的人,與人為友?!敖煺叱?、近墨者黑”這是一句老話,還有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既然是社會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每個人不管他身處何位,身居何職,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別人交往時,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長處,要經(jīng)常傾聽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長,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種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點,因為有時候我們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這時候一句關鍵的話甚至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另外我們要重視學習,要終身學習,知識會讓我們永遠年輕,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升業(yè)務工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準則。
四、謹慎交友,交可靠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jié)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讀《論語》可以給我們很多啟迪,可以加強氣質(zhì)修養(yǎng)、凈化思想心靈;是一壇千年好酒,醇香甜美;是一股涓涓清泉,看似無味,卻是越品味越濃。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篇4
向來喜歡看百家講壇,而且更喜歡聽于丹老師的講座,是那樣的令人心曠神怡,那樣的震憾人的心靈,每次閱讀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都會有很多的收獲與啟迪,敬佩她的聰明與睿智,以及她看問題的獨到見解之處。
于丹教授說,其實《論語》的態(tài)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種樸素的、溫暖的,言傳身教的生活態(tài)度,去影響他的弟子?!墩撜Z》告訴我們,為人不僅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逼鋵嵔o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nèi)心充滿幸福感。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境界。當所有憂煩、迷惑或畏懼壓在眼前的時候,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厚仁達,變得更加智慧聰穎,變得更加勇敢無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沒有了嗎?所以,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質(zhì)的得與失,讓自己擁有一份淺薄的驕傲,這就是《論語》里所倡導的一種人生觀。
于丹教授以自己的心得來詮釋論語中難以理解的道理,并結(jié)合實際生活幫助人們?nèi)ッ鎸ηё內(nèi)f化的世界,調(diào)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使人們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尤為重要的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拿自己與別人相比較,同樣的學歷、同樣的境遇,別人為什么做得很成功,而自己卻為什么總是默默無聞,總在羨慕、嫉妒別人的日子里生活,于是埋怨、憤怒油然而生,使自己身心疲累、郁郁寡歡。其實他沒看到別人的付出,很多時候就是缺乏于丹老師在論語中所說的豁達開朗,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如能以平和的心態(tài)想一想,別人的得到一定有他相對應的付出,當然,這個付出有種種。如果你不想去付出就不要去嫉妒別人的擁有,羨慕別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的珍貴,這是不聰明之舉,也是可悲的。
于丹教授用一個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雖然我們憑借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社會,但我們能憑借我們勇敢的心靈去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篇5
在《論語》開篇第一章里就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語句,可見孔老夫子對這句話的真心贊嘆,已經(jīng)把“人不知,而不慍”作為是否“君子”的判定條件了。私下細品,我認為孔子如此重視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紛紛擾擾,蕓蕓眾生,每一個生命個體相對于其他生命個體,原也不過是在偶然的機緣,擦肩而過。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強求別人的理解。只要我們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用心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在沿途欣賞自己的人生風景。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人口眾多,大街上熙熙攘攘。我們更不可能強求別人傾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糾糾結(jié)結(jié),也不耐煩過于關注別人的憂愁郁悶。因為人生苦短,需要我們用心做的事情又是那么多。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變得那么困難,又是多么珍貴。其實,我們的世界一直在呼喚理解,呼喚真誠與信任,無論是孔子的時代,還是我們的現(xiàn)在。
因此,在擁有那份理解與信任時,我會好好珍惜;當人們投來不理解的目光時,我的內(nèi)心更需要坦然面對。
關于論語讀書心得體會【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