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的幾個誤區(qū)
很多人在學習笛子的時候容易進入一些誤區(qū),走了不少彎路。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泶档炎拥膸讉€誤區(qū),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誤區(qū)一:聲音越大越好
有些人吹笛子音量盡量的大,認為聲音越響越好,卯著勁使勁吹,演奏的樂曲毫無輕重層次,更談不上有美感了。這就好比演唱歌曲時,扯著嗓子使勁地嚎叫,要多難聽有多難聽。我認為,演奏樂曲時,輕重緩急非常重要,應該根據樂曲的需要,把握好音量層次的控制,該弱時就弱,該強時就強,輕時好似薄紙,重時如同泰山,才有可能演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來。
誤區(qū)二:音上得越高越好
我想給笛子制作者提點建議。現在很多笛子吹超高音(例如筒音5的超高音1)很容易,即使初學者也很容易上。這一點我舉雙手贊成。但問題卻出現了 —— 吹筒音(5)、1孔(6)的高音卻不容易上了,而且1孔的高音明顯偏低。高音5、6和5的顫音和歷音都是經常使用的,用叉口指法很別扭,超1也很少使用。這是否是制作笛子的一個誤區(qū)?
在我的印象中,過去的笛子可不是這樣的。我以前吹過一些笛子,筒音和1孔的高音都很好上,而且1孔的高音即使偏低誤差也很小。但從前的笛子超高音1好上的不多,需要演奏者有些功底和氣力才能頂上去?,F在的笛子卻反過來,該好上的不好上了。是否能同時滿足筒音、1孔和超1等超高音能都比較好上?
我現在手頭有兩只比較老的笛子,其中有一只至少有40多年的歷史了,這兩只笛子不僅筒音和1孔的高音好上,超1也好上。不知現在的笛子制作師是否還能做出這樣的笛子來。
誤區(qū)三:笛子越大越好
竹笛原本就是高音樂器,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清脆、水靈。竹笛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笛子的大小基本固定在A調小梆笛到C調曲笛的范圍內。音高最佳的是居于中間的E調笛子,這也是為什么用E調笛子演奏的獨奏曲最多的原因。這完全符合人們的聽覺習慣和手指張開的大小。笛子太小聲音過于尖銳刺耳,我在這里暫且不論。我認為大笛子有以下缺點:
1. 笛子太大聲音顯得沉悶,深沉不如簫,音色不如長笛,完全失去了笛子應有的本色。
2. 大笛子的指孔距離往往超出了正常人手指所及范圍,無法象傳統(tǒng)的笛子一樣靈活演奏,難以吹出漂亮而快速的吐音和連音。
3. 大笛子的管子又粗又長,吹笛子費氣,一口氣吹下來要比吹正常笛子的時間短很多,只適合吹樂句比較短的曲子。
即使有個別比較好的大笛子獨奏曲,也不過是鳳毛麟角。和正常笛子獨奏曲相比,也遜色的多。這些曲子完全可以用正常笛子來演奏,而且效果可能更好。
不知什么原因,現在吹大笛子的越來越多,好像成了一種時尚似的。
我有時錄音時用大笛子和正常笛子各錄一半,然后進行比較。我的感覺是,大笛子的聲音不好聽!正常貼笛膜和沒貼笛膜沒太大區(qū)別,笛膜貼松了會發(fā)出劈材聲(刺刺啦啦的雜音)。因此,大笛子只適合練氣而不適合演奏。至于超大的笛子(例如三四米長的大竹筒子)也就適合做廣告、或者上個吉尼斯紀錄什么的,除此而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用處。
誤區(qū)四:難度越大越好
現在很多笛子大家的獨奏音樂會都演奏一些難度很大的曲子,為的是炫技。難度大了到無所謂,能演奏下來證明演奏者的水平高嘛。但總不能難度雖大卻難聽得很,這還能叫音樂嗎?我不反對吹難度大的曲子,因為攻克難關是吹笛者追求的目標之一。如果是自己偷著練,難度越大越好,那是訓練技能的方法。而在音樂會上演奏類似練習曲之類的基本上不屬于音樂范疇的東西,那就有悖于音樂的宗旨了。
音樂是讓聽者欣賞和享受的,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流傳了幾十年、幾百年,是因為那些優(yōu)美的旋律深得人心,讓人百聽不厭。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中,也有不少需要演奏者掌握高超的技術才能演奏的作品。而單純?yōu)榱遂偶紖s難聽至極的作品能有生命力嗎?難道現在的作曲家就不能創(chuàng)作出既有優(yōu)美的旋律、又蘊含高超技巧的樂曲嗎?這樣的樂曲演奏者能充分展示技能,聽者也愛聽,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誤區(qū)五:曲子越長越好
笛子獨奏曲的長度和一首歌曲的長度大致相當(3~6分鐘),是符合人們生理需求和習慣的,即使超出限度,只要不過格(不超過10分鐘)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學生上課,一課時的長度在35~45分鐘比較科學一樣。大大超出限度,就如同在宴席上只吃一道菜、從頭至尾觀看馬拉松比賽一樣,即使內容再好,也令人難以忍受。如果帕瓦羅蒂再世,演唱一首耗時兩小時的歌曲,恐怕也沒幾個人愿意聽。
現在,笛子獨奏曲發(fā)展的趨勢是協(xié)奏曲越來越多,曲子越來越長,而且這些協(xié)奏曲中幾乎就沒有好聽的。曲子本身就難聽,時間又過長,就成了“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中國不是沒有好的協(xié)奏曲,如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榷挤浅?yōu)秀?,F在為什么就創(chuàng)作不出好的協(xié)奏曲?而盡整些怪異、莫名其妙,嘩眾卻不取寵的東西來。
如果照此趨勢發(fā)展下去,讓裹腳布的氣味蔓延下去,冗長的曲子取代正常的曲子,還有人會聽笛子演奏嗎。
誤區(qū)六:拜名師越多越好
音樂界很興拜名師,而且拜得越多、師傅名氣越大越好的風氣。其實拜名師的象征意義往往大于實際意義。很多人拜名師的目的恐怕不是單純?yōu)榱颂岣咦陨淼乃?,更主要的是為了進入某個圈子,或者靠名人來壯壯自己的名頭罷了。當然,也有些人是出于無奈。記得十多年前,參加CCTV歌手大獎賽的歌手,如果不拜擔任評委的某些名師,就絕對拿不到好名次,根本就獲不了獎。因此,很多本來已經非常有名氣的歌手,為了得第一,就必須拜名師;還有些唱得不怎么地的歌手,因為拜了名師就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那些本來就很優(yōu)秀的歌手,拜了名師后也沒見他(她)們的演唱水平有什么提高?!咀ⅲ翰粌H要拜名師,還要為每個評委上足財禮?!楷F在,器樂大賽也興這一套了。 有些人拜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師,難道這對提高笛藝真的有那么大的幫助嗎?我是個純業(yè)余的笛子愛好者,甭說拜名師了,就連沒名的師傅也從未拜過,對此路不是很熟悉。但我認為,當一個人的笛藝達到一定水平時,應該是一通百通,聆聽和觀看名家的演奏就獲益不淺,能夠學會名家的技法。我有一個自學美術,并且天賦極高、造詣非常深的朋友,他曾說過,他只想看看大師繪畫的手法,哪怕是關鍵的幾筆就成。我想,學吹笛子的也差不多如此?,F在網上視頻這么多,看大師吹笛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偷學技藝并非難事。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此,沒必要拜那么多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