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小琵琶演奏中的噪音?
如何減小琵琶演奏中的噪音?
要減少琵琶演奏中的噪音,左手的按音必須要結(jié)實、準確;要注意右手的撥弦深度、力度和部位,指甲本身的光滑程度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減小琵琶演奏中的噪音,歡迎閱讀。
如何減小琵琶演奏中的噪音
琵琶演奏中的噪音是不可避免的。無論多么高明的演奏家,在演奏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噪音的存在,只是他(她)們演奏時的噪音較小,被樂音所掩蓋,而使我們耳朵不易查覺罷了。
琵琶演奏中的噪音雖是不可避免,但噪音過大,掩蓋了樂音,就聽不清曲子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也“嘔啞啁哳難為聽”,但噪音是可以通過練習加以減弱的,主要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左手按音要結(jié)實,按音部位要準確:一般是在品或相略偏上一些,即離品或相1MM左右,不要直按在相或品上,也不要離得太遠;按弦的力量一定要超過弦的彈挑力,使弦不能任間在品或相上撞擊。
2、右手撥弦時要減小指甲與弦的撞擊次數(shù),要做到這上點,入弦深度一定要淺,接觸面要小,擊弦要快,即一觸即發(fā)。
入弦深度小還可以避免膠布對弦的磨擦。不擊弦時手指不要進入弦線的振動范圍,指甲要離弦一公分左右,盡量縮短指甲進入振幅范圍的時間;
3、快速彈挑和輪指時的觸點要離覆手近一些,因為近覆手弦的振幅小,能量小,發(fā)出的噪音也小;一般彈弦上部時,樂曲中總是輕的和慢速的部分;
4、要使指甲保持光滑度,撥弦時用力不要過度,不要超過弦的本身負擔的能量。
琵琶的結(jié)構(gòu)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gòu)成,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頭部, 由“弦槽”、四只“軫子(弦軸)”、“山口”等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稱“頸”部,即“相位”之處,頸的上端疊出部稱“枕”中與中下部是“品位”, 相與品古代都稱作“柱”,是一種音位裝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狹下闊,底呈半圓,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條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個小孔內(nèi),在覆手中央處的面板上,開有一個小孔, 稱作“納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稱作“琵琶背”,背的上端與頭相接,背的中下部與面板相粘接, 腹內(nèi)另有二條橫檔和幾個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處;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紅木、花梨木、香紅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為紫檀、 紅木等木料善于在彈奏中發(fā)出自然泛音來。
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gòu)成了音域?qū)拸V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琵琶發(fā)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zhì)清脆明亮。同時,琵琶發(fā)出的基音中又伴有豐富的泛音,這種泛音能使琴聲在傳播中衰減小,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里地以外。
優(yōu)質(zhì)琵琶的發(fā)音特點是:
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qū)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qū)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qū)音質(zhì)淳厚?!杜眯小匪枥L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shù)夸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相關(guān)文章:
4.琵琶輪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