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讀后感兩篇(2)
《素書》讀后感2
《素書》中不僅包含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它幫助?!皾h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成就了不世之功。只可惜歷史記住了張良,記住了劉邦,記住了大漢王朝,卻把《素書》弄之腦后,以至于強良逝后幾百年人們不知《素書》為何物。如今我們能一睹其風采,還得感謝晉朝的那個盜掘張良基的盜墓城。珍惜這滅之不易的因緣,讓我們細細品味《素書》的奧妙所在,你將受益無窮。
《素書》的作者黃石公,是一位秦時的世外高人,他傳給張良的這本書,詞語雖然簡略,但含義卻很深邃,其學說即使堯、舜、禹、文王、傅說、周公、孔子、老子也無法超過他。他知道秦朝就要滅亡,漢朝即將興起,因此把《素書》傳給了張良,讓他替天行道,幫助劉邦滅秦興漢。張良是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人。秦始皇為一統(tǒng)天下而滅韓,張良為報滅國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組織一干人馬密謀刺殺秦始皇。但由于計劃不胄倉促行事,整個行動最后以失敗而告終。秦始皇毫發(fā)無損,張良卻被迫遠走他鄉(xiāng),亡命天涯。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給年輕的張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輪廓:血氣方剛、做事沖動、有勇無謀。顯而易見,以他此時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難成就一番真正的偉業(yè)。轉機就在張良淪落到一個叫下邳的地方時出現(xiàn)了。具體的過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我們只知道當時的張良在一個極具戲劇性的場合遇到了一個老人。經(jīng)過了種種苛刻的考驗,老人認定張良“孺子可教矣”,遂收其為徒,將一卷帛書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讀此書者可為帝王者師,十三年后你再到濟北的谷城山下找我。這本書正是《素書》。
書中頗為注重道德二字。道乃天地萬物運行、變化之規(guī)律,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guī)律,小而隨機,因正反而動,相互作用而成;大而有規(guī)律有趨勢,萬物恒生恒滅,必有盛有衰,成長與消亡如水向下之必然,人必趨利,或趨大利或趨小利,大利既廣義的利,善良正義骨氣皆大利也。能夠領悟萬物之道,就是有大智慧,如庖丁之解牛,游刃有余,無往不勝。德就是盡量滿足別人的欲望,使人遂其志,遂其愿。德是一種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構成的基石,以至可以說是社會的靈魂與全部;社會是一種合作形式,也是以合作為目的,而德就告訴這社會的每一個成員要與別人合作,要幫助別的成員實現(xiàn)他的愿望,而反過來,別的成員也會幫助你實現(xiàn)愿望,德就是這種約束,也被每個成員默認遵守,于是在這個由德所組成的組織里,誰越能滿足別人的需要誰就越被認可。有小德者,就是能幫助某些人實現(xiàn)欲望,有大德者,就是能幫助很多人實現(xiàn)欲望。反過來,沒有社會也就無所謂德了。
道德乃根本,無枝葉便成枯樹,還得需要“法”作為甘露,方可長出綠葉,吸收天地精華,成帝王之業(yè)?!胺ā庇幸韵聨c。
1、“不慎而始,而禍其終”。明代張瀚在《松窗夢語》里的一段記錄:張瀚任御史時,有一次,他去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給張瀚講了一則乘轎見聞:某一天他乘轎進城辦事,不巧下了雨。而其中的一個轎夫剛好穿了雙新鞋,他開始時小心翼翼的尋著干凈的路面走,后來一不小心,踩進了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顧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總結說:“處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樣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錯誤,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會有所顧忌了?!爆F(xiàn)在有多少人不小心犯了錯誤而后養(yǎng)成了習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人定勝天”“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是違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們聽慣了上面口號式的總結,認為只要努力就沒有辦不到的事,可是事實證明,這是人們的一相情愿。現(xiàn)在的口號應該改為“順應自然”,而不是戰(zhàn)勝它、逆轉它。
3、人對待模糊的自然。什么是自然?老子曰:“自然而然”,也就是沒有外力影響的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人們對待自然的概念非常矛盾,即認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時常把自己放置在自然之外,甚至于將自己看成一個能影響自然的外力。
4、什么是真正的學問。清醒的頭腦、足夠的學識和閱歷、平日里細心觀察和思考、不斷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不斷的實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shù)”。
把世間的事物都能通過本質(zhì)看實質(zhì),并以此來指導人生實踐?!笆朗露疵鹘詫W問,認清練達是文章。
5、要經(jīng)受起挫折的打擊,學會用勢。守得云開見明月,終得梅花撲鼻香。經(jīng)歷過一些挫折,真正的賢能之人終有出頭之日。適當?shù)陌盐諘r機,適時掌握主動權,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這是為人處世立于不敗之地的要旨。做好一件事情,客觀條件極其有限,但只要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善于動腦,主觀能力自然會發(fā)揮到極致。
6、真誠的做人,誠信是成大事的根本,真誠的做人,就算暫時吃一些虧,但日后必然回帶來豐碩的回報?!备冻鎏依?,回報瓊漿”只要你是個真誠的人,你的人生就沒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只要你真誠,就會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并且能夠與他人愉快的合作。誠信無價。雖然一時的坦誠可能會損失眼前的利益,但換來的卻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信任,收獲的是長遠的利益。但有的人卻不這樣想,他們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很好的發(fā)展機會。
7、可以犯錯誤但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8、下決心的過程。人們有時會很自然的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惱火,更加固執(zhí)己見。人們有時也會毫無根據(jù)的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的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的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9、物質(zhì)追求和享受。社會的進步,物質(zhì)的豐富,離不開人們對物質(zhì)享受的追求。所以在今天,我們追求個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當然,這里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對利益追求的權利,即不損人利己。但是,從個人修養(yǎng)來說,淡漠的物質(zhì)欲望仍然是很推崇的。一個脫離了庸俗趣味的人,一個有崇高理想和高雅志趣的人,對于物質(zhì)享受都看得很淡。
10、辯證的看待生活。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殘酷的一面。不能因為生活的殘酷就去否定生活的美好,也不能因為生活的美好而不正視生活的殘酷。
11、儉,德之共也。儉樸的生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可以培養(yǎng)人的高尚品質(zhì)。升華儉樸的人具有頑強的意志,能經(jīng)受得住艱苦的磨練,胸懷開闊。無心于考慮物質(zhì)生活,更不會受錢財?shù)恼T惑。
1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有仁慈、正直的朋友相伴左右,他們可以使你在逆境中得到幫助。
13、人們對人才的偏見?!安恢酥?,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長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長?!苯乖甑默F(xiàn)代人連了解你一些的時間都沒有嗎?學歷只能證明一個人過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說明他就學識淵博,也不能因此就認定他能力非凡。學歷和能力之間不一定成正比,有學歷不一定就有能力,學歷低也不一定能力低?!昂线m的就是最好的”。
14、小人禍害別人的幾種方法:
栽誣:把自己的過失轉嫁給別人,誣陷他人。
造怨:假借其人怨恨,挑其與他人矛盾,借刀殺人。
沭患:偽造某人之陰謀,挑起人主的猜忌,謂其隱患而加害之。
買毀:用金錢來收買敵人,使其詆毀上級領導,然后進行反間計。
陰陷:暗地教人寫匿名信,羅列罪狀,揭露當權者及其至親,以激起當權者的憤怒,然后旁敲側擊,嫁禍于競爭對手。
15、對付小人的方法:先不得罪他們、保持距離、小心說話。等時機成熟講其鏟除。
16、淡泊明志,不以物移。是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保證。
17、做事。做事不要太張揚,假如張揚,雖然能夠顯得自己高別人一等,然而卻能引來眾多人的嫉妒,讓別人也更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回給日后自己的工作帶來眾多的壓力和不便。若想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不要過分暴露自己的意圖和想法。
18、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無德有才是小人,無德無才是愚人。
19、明智:明辨是非,看透事物的本質(zhì)。事物的價值取決于它的本質(zh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20、吉莫吉于知足,苦默苦于多愿。人在心理必須追求一個平衡,欲望過少缺乏動力,欲望過多心煩意亂,把握你的心,不要讓多余的不著邊際的欲心擾亂你生命的腳步。
21、貪圖私利是人的本性,避害趨利,是人的本能。人的自私本性決定了人的行為,大多數(shù)人所做所為都必然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
22、正確的看待法律,不要有抵觸情緒。法是統(tǒng)一天下人行動的準繩,是維護社會公正和安定的工具。
23、管理人的最終目的:“是把事情做好”。
24、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5、有恩于人,也不要有什么優(yōu)越感,更不要時刻盤算著怎么讓人回報。人類的天性是容易忘記感激別人。
26、人們對比對象的改變使自己更加痛苦。過去,一般人的生活標準只以鄰居家的生活水平為標準,但現(xiàn)在許多消費者把一些他們并不認識的陌生人當作攀比對很。一個人試圖與比其自身所屬的經(jīng)濟階層更高的人群相比時,他便很可能會被消費債務纏身而無法自拔。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物質(zhì)上的充足代替不了精神上的空虛。
27、要辦大事的人不計較小事,成就大功的人,不考慮瑣碎。
28、識人:認識評定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人的許多外在的情感都是裝出來的,尤其是當處于復雜的環(huán)境中時,人心更是難測。所以必須深入觀察,真正看透一個人的內(nèi)心,謹防誤識、誤交、誤用。暫時難以看清的,不妨冷淡處之。
29、人人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需要,如生存、穩(wěn)定的收入、被人接受、希望別人尊敬、渴望成功等。無論在哪個領域,金錢是沖鋒在第一線的人的最根本的需求之一。
30、人的差異: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氣質(zhì)、性格類型都不同,導致想法和做法都會有差異。
31、劉備臨死時教導他兒子的兩句話:“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
32、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相信別人,自己相信自己,則不會懷疑別人。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贝蠹叶加憛挼娜嘶蚴拢灰p易相信,必須自己考察后做判斷;大家都認為好的人或事,也不要隨從,還要自己觀察后做定論。
33、“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chǎn);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p>
34、了解一個人看他的作為,了解他的做事方法和途徑,考察他的愛好。這樣,這個人的品質(zhì)還怎么能隱藏得了呢?
35、彼此間的不滿可以消除在開誠布公的交流之中。
36、更正失敗的人走,自己難免失敗;向成功的人靠攏,自己也會逐步取得成功。一定要學會與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合作,他們能帶給你的,除了有形的幫助外,更有一些無形的影響力。正是因為成功人士的能力較強,社交圈子大,所以他們的人際關系也是一種資源。因此,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可巧妙的借用他們的人際關系,這也是筆巨大的財富,而且其作用還不僅僅是財富所涵蓋的。
37、“涇溪石險入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p>
39、人生在世,立身為本,處世為用。立身要以仁德為根基,處事要以謀為手段。以仁德為出發(fā)點,同時又善于運用權謀,有了機遇,可保成功;如若時運不至,亦可謀身自保。
40、兩個人心中想著一樣的東西,爭執(zhí)在所難免。世上的問題多起于爭。文人證明名,商人爭利,勇士爭功,藝人爭能,強者爭勝。爭并不是壞事,能促使人向上,促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爭要合乎規(guī)矩,不能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干損人利己的事。反過來說:不爭不搶無患
無憂。
41、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迸c優(yōu)秀的人交往,就會從中吸取營養(yǎng),使自己得到長足的發(fā)展;與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會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華,自己的心靈也被他們照亮。對朋友不要求全責備,自己本來就不是完美的,朋友都是雙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結交比自己有學問的人為友,那么到頭來只能是誰也沒有朋友。
42、成大事者必須得借助外力,要保持和維護長期合作必須要求有雙贏的結果。誰也不甘心花費了心血和精力最終卻毫無所獲,克服同藝相窺,同巧相勝。
此書: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壽;用之治國,可以位極人臣,用之經(jīng)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軍事,可以百戰(zhàn)百勝,聽以此書著者黃石公說:讀此書可為帝王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