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400字觀后感5篇范六年級作文
《1942》是一部描寫?zhàn)嚮牡碾娪?,出色的演技令人瞠目結(jié)舌。小編為大家?guī)韼灼?942》觀后感供大家閱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你們喜歡。
《1942》觀后感一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淪為戰(zhàn)區(qū)。那個時候的人們在國軍、日軍、土匪之間尋求生存。民以食為天,在沒有糧食的日子里,農(nóng)民手中僅有的余糧也被搜刮殆盡,軍糧供給亦不可少。當時的國民政府,從蔣介石開始,對于這場饑荒帶來的災難就處于“甩包袱”的態(tài)度。他假裝不堅信的態(tài)度也并未避過《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當面遞上的血淋淋的災情照片,中國人向來就是樂忠于報喜不報憂的。即便是最后撥下的救災糧食,要支付軍糧開始,打點上下級關聯(lián),最后到達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擺出的是一盤沒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幾乎動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災的外在手段:政府動用軍糧的援助、宗教團體和國際社會的發(fā)奮、民間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劉震云和馮小剛是智慧而充滿靈性的,在片尾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大當家收養(yǎng)了一個剛剛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這就是他們給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有人內(nèi)在和諧了,才能有風調(diào)雨順;只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人禍才能最終避免。
《1942》這部片子表達了很多,人在極端狀況下的抉擇。在思考活下去的好處,為了什么活?天災是所有人的災難,不管財主還是窮人,都得遭罪。這種時候,人性的弱點便毫無遮攔,一覽無遺。性命到底是有多可貴、是有多卑賤。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好處、政府之應所為。家庭的好處,家庭之可貴。承諾的好處,承諾之重遠高于性命。
《1942》觀后感二
星期六,天空中下著濛濛細雨。我們小記者來到凱得利電影馳看電影《一九四二》。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我問媽媽:“《一九四二》是什么意思?”媽媽說我看了就知道了。
到了電影院沒多久,電影《一九四二》就開始放映了。我一邊吃著爆米花一邊觀看??墒强粗粗?,我的眼淚流出來了,也沒有心情再吃爆米花了,心情越來越沉重。我不知道以前的人們生活是那么的苦,那么的艱難。真是苦難民族的一場災難啊!他們沒有吃的,餓的什么都吃,樹皮也吃,貓肉也吃,為了活命,只要能吃的他們都會吃掉。作為現(xiàn)在的我們跟他們那時相比我謬得太幸福了,我們每天吃著香甜的飯,穿著暖暖的衣服。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和他們相比,簡直幸福一百倍。而那時的人們在逃荒的路途中不斷地被餓死、不斷被日本的飛機轟炸而死……
太可憐了,我哭了。我為那時的人們而哭泣,我為我們現(xiàn)在過著幸福的生活而不知道珍惜而哭泣,那時的國民政府實在太可恨了,多災多難的中國還 被日本人欺負。我們的民族多么需要強大啊!
你如果還 沒有看過《一九四二》,請你也去看看吧,看過你們就知道我們現(xiàn)在是多么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1942》觀后感三
剛看完了1942.,頗有感慨。
1942年,河南大旱,餓死三百萬人。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腐敗黑暗的官場,兵荒馬亂的社會現(xiàn)實,全方位了構(gòu)建了1942的背景。逃荒的路上,面對的不僅有饑荒,更有日軍的不斷轟炸、各地政府的不斷推脫。而面對嚴重的災情,蔣政府在無法封鎖消息的情況下,只能調(diào)糧食賑災。而賑災糧食則經(jīng)過一層層官吏的克扣貪污,沒有真正落到災民的手中。最終,饑餓的災民被日軍所收買,在河南戰(zhàn)役中給國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當民族大義與生存沖突時,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作為一顆與大局無關緊要的棄子,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當生存成為第一要務時,其他的一切都成了可以拋諸腦后的東西。常言道“溫飽而后知榮辱”,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空談民族大義都是可笑的。更不要說是置民眾于水火的國民政府呢?
而傳教士在影片中又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最后的教堂則象征著救贖。從天災到最終的人禍,又是誰造就了這一切呢?可以說,把這些災民一步步逼上絕路的人,正是這些貌似救災,道貌岸然的人。在他們眼中,收受賄賂是救國,保養(yǎng)童養(yǎng)媳也是救國。似乎平常那些惡劣的行為只要豎難時期立刻就能高尚起來。更還有那些大發(fā)國難財?shù)纳倘恕R舱沁@些人,才終究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
《1942》觀后感四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淪為戰(zhàn)區(qū)。那個時候的人們在國軍、日軍、土匪之間尋求生存。民以食為天,在沒有糧食的日子里,農(nóng)民手中僅有的余糧也被搜刮殆盡,軍糧供給亦不可少。當時的國民政府,從蔣介石開始,對于這場饑荒帶來的災難就處于“甩包袱”的態(tài)度。他假裝不堅信的態(tài)度也并未避過《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當面遞上的血淋淋的災情照片,中國人向來就是樂忠于報喜不報憂的。即便是最后撥下的救災糧食,要支付軍糧開始,打點上下級關聯(lián),最后到達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擺出的是一盤沒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幾乎動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災的外在手段:政府動用軍糧的援助、宗教團體和國際社會的發(fā)奮、民間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劉震云和馮小剛是智慧而充滿靈性的,在片尾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大當家收養(yǎng)了一個剛剛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這就是他們給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有人內(nèi)在和諧了,才能有風調(diào)雨順;只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人禍才能最終避免。
《1942》這部片子表達了很多,人在極端狀況下的抉擇。在思考活下去的好處,為了什么活?天災是所有人的災難,不管財主還是窮人,都得遭罪。這種時候,人性的弱點便毫無遮攔,一覽無遺。性命到底是有多可貴、是有多卑賤。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好處、政府之應所為。家庭的好處,家庭之可貴。承諾的好處,承諾之重遠高于性命。
《1942》觀后感五
周六,亳州晚報高年級小記者在凱得利電影院看了《一九四二》這部電影。它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時也讓我感到慚愧。
電影講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發(fā)生的一次大旱災,當時在某個村子里只有地主老東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饑餓的村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去老東家借糧食,結(jié)果雙方發(fā)生爭斗,把老東家的房子全部燒掉了。此時小日本也打來了,老東家一家只好和村民們一起逃荒。
由于天寒地凍,缺少糧食,許多人餓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難民餓得連樹皮和草根都吃。過了一百多天,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有人因為饑餓,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給賣了,為家人換來了幾升小米。老東家的家人也一個個走向了死亡。而作為當時的國民政府,卻一再地隱瞞、謊報死傷人數(shù),不能給難民及時的救助。一個叫白修德的外國記者不顧生命危險,親臨逃荒的隊伍,拍攝到了許多慘烈的圖片,將災害的真實情況公布于世。
電影的最后,失去所有親人的老東家放棄了求生的念頭,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尋找家的方向。在路邊,他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在母親的尸體旁傷心地哭泣,老東家將女孩收留了下來,帶著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電影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但我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大災難帶給我的是震驚,而一些人在災難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帶給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國踏踏實實地過好日子,但卻為了幫助中國人而不顧生命危險拍攝河南的災情。電影中的栓柱寧愿死也沒放棄對花枝的承諾,慘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這些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概,的確深深震撼著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為了給家人掙點糧食,把自己賣給別人,幾升小米卻能挽救幾條生命。而現(xiàn)在的我們呢?每天吃不完的東西就隨手丟棄,全然沒有珍惜的念頭,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如果這些東西留給1942年河南災荒時那些災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條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臺時光穿梭機和一支馬良的神筆,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里給河南的鄉(xiāng)親們畫上香噴噴的飯菜,讓他們吃上一頓飽飯,從此不再有饑餓;在河南的天空畫上許多的烏云,再畫上一座大炮實施人工降雨,讓那里不再干旱,從此風調(diào)雨順。讓世界上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和平相處!
這部電影讓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貴,讓我明白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