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5篇
《大國工匠》通過對各行業(yè)優(yōu)秀的匠師工作的敘述,展現(xiàn)了大國工匠不忘初心的責任與擔當。這些匠師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觀后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1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币晃荒赣H,用著自己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孩子縫補身上的衣裳,誰又能知道,她到底有多愛她的孩子。
“誒~呀~咦~呀”遠處傳來一聲聲婉轉而悠長的歌聲。飄啊飄啊,飄出了那個炊煙四起的小村莊,散在蔚藍的天空中。
一聽這語調,就知道是外婆在刺繡了。媽媽說,外婆這一生,最喜歡做的手工就是刺繡了。我很不理解,畢竟,在大多數(shù)忙于經綸世務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消遣,在消遣自己的時間。我原本也是這么以為的,直到我看到外婆的一眼一眸都隨著針線的跳動而變化,我才意識到,刺繡或許不是消遣。
走進村莊,有一個將頭發(fā)絲兒梳的光亮,身上穿著四五十年代的舊衣裳:到處都是各色的補丁,一件好好的衣衫,變成了一個特別的調色盤:記錄了外婆的一生;褲子是很普通的深藍色大棉褲,外婆不喜歡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所以她的遺物,也不過是給三個女兒和兒媳的三只手鐲,和留給兒子孫子的一些話。
她對我們都很嚴厲,只要有一點地方沒做好,她會毫不留情面的批評我們,幫我們指出問題所在,還會記著這些事許久,記了十幾年都不會忘。但是她也是一個柔情似水的人。
我和隔壁的小孩玲玲嘻嘻哈哈地一小步一小步跑到家門口,跌跌撞撞。和煦的春風慢慢地慢慢地,撫摸了屋子旁用來納涼的大榕樹,撫摸了掛在門口的風鈴,“叮鈴鈴”的,怪是好聽,也撫摸了低著頭刺繡的外婆,撩動了她的幾個發(fā)絲,散落下來,遮住了視線,外婆只好抬頭。在那抬頭撥頭發(fā)的瞬間,世界好像都靜止了:她輕輕地笑著,嘴角兩旁的酒窩,像是要把你的心弦都吸進去,彎彎的眼睛,裝滿了她對刺繡的喜愛,甚至要溢出來了。
頭發(fā)撩上去后,她繼續(xù)低著頭,左手扶著架著刺繡的木架,右手捏著那一根繡花針,手起則上,手落則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反反復復了許多遍,但是她眼角里的那一抹喜悅,從未消散。當這一部分的這個顏色基本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結繩工作。只見她右手微微地顫了兩下,面不改色,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個結就打好了。外婆怕一個結不夠緊,又用粉色的線穿了幾下,用五六個小而緊湊的結,構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她的刺繡作品,已經超出了二維的范疇,也刷新了當時的我對專注這一個詞的認知。
調皮的太陽,也從正東方,跳到了我們的頭頂上。即使如此,門檻上的婆婆還是低著頭,右手來回穿梭,快到只能讓人看見殘影,令人驚嘆。下午的陽光暖洋洋地灑在我們身上,婆婆喚我過去,幫她扶著架子。只見她又拿起一根銀針,用手濕點水,捻兩下,左手托著針,右手拿著那根幾乎看不見的線,手一動下,線就已經穿過去了。兩只手,兩根針,仿佛融為一體,一上一下的雙手,像那波濤洶涌的海浪,噢不,更像那山間溪泉的奔跑??粗粗?,我不禁也入迷了,外婆笑了一下:“刺繡,很好。”
晚霞消散,夜幕降臨,外婆的眼睛不好,所以晚上并不做刺繡。她經常帶著我們,躺在大榕樹底下的躺椅上,看著天上鑲嵌著亮晶晶的星星的背景板,窩在外婆的懷里,昏沉沉地睡了過去。媽媽告訴我,那個時候我還時不時囈語幾句:“外婆的味道,真好聞。”
又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再見外婆,她身上早已沒有了刺繡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在醫(yī)院沒過多久,便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刺繡?,F(xiàn)在看到刺繡,仍覺著那個味道,是外婆的味道。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2
工匠者,乃精雕細琢之人,一顆細膩心,兩只勤勞手。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意味著把有價值的事堅持做下去,尤其是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做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體會。
制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xiàn)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著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饑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把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zhí)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tài)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態(tài)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著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干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干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著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著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著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著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痹谖铱磥?,真的沒有必要費這么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于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里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zhí)著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如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工作時,面臨著人員的大量變動,復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里的骨干們連續(xù)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后。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zhí)著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干。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松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為了拉動生產節(jié)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這一切,就如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xiàn)了。在空閑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么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干著,究竟為什么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盡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云外,又無意中被現(xiàn)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復部長“領導出差了,報告放他秘書那?!闭嫦胄老沧约恨k事真利索,可隨后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么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么時候簽好?你打算什么時候取?”就是送文件這么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我不禁臉紅的發(fā)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么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為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蛘哳I著公司一年發(fā)的數(shù)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著,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后,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tài)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態(tài)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吁:
年輕的小伙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么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請那些如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伙伴們,趕快清醒過來。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么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郁、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zhí)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tài)度積極的面對工作,將工作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3
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年代,到處都是高樓林立,大廈入云,我們住在高大的居民樓里,站在陽臺,便可以俯瞰整個小區(qū)。
紅頂白磚的高樓隨處可見,再也沒有低矮的平房和冒著黑煙的煙囪,我們看到的是一株株碧綠可愛的青草,還有振翅高飛的鳥兒。
我們能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真的要感謝建筑工人,是他們的不懈努力為我們蓋起了一座座高樓,是他們的不懈努力,讓我們住進了一間間漂亮的樓房。曾經的高樓只有五層,如今的高樓少則七層,多則十九層,建筑工人們不惜汗水和艱辛,日日夜夜的用一磚一瓦蓋起了這些高樓,不畏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在多少個太陽升起,又落下的時刻不停的用自己的雙手蓋著我們現(xiàn)在居住的高樓?
試想,假如你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你會堅持下去嗎?也許有的人會說,我能;也許,有的人會說那么高的樓,要蓋到猴年馬月啊?但是,假如你是一個建筑工人,你不想去蓋高樓,那別人怎么住的上高樓,你又怎么養(yǎng)家糊口,并不是想做的事就可以去做,而不想做的事就可以不做,如果你是建筑工人,那蓋高樓就是你一生的責任和任務,你必須去完成它,不管樓有多高,不管是怎樣惡劣的天氣,都要堅持下去。
我以前對建筑工人從來都是感到不屑的,他們灰頭土臉,整天在磚瓦和泥土里摸爬滾打,有什么可以讓人正眼相看的?但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雖然生在社會的最底層,雖然沒有身份和地位,但他們的心靈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卻是高貴的,這樣的精神無人可以比擬,如果沒有他們,即使你有再多的錢,你又怎能住得上寬敞的高樓?古代有一種職業(yè)叫做琢玉師,在現(xiàn)代這種職業(yè)叫做雕刻師,琢玉師就是把一塊上等的美玉雕琢成各種各樣的飾物,像宮廷里玲瓏的如意,千金小姐和富家少爺脖子上佩戴的長命鎖,都是出自琢玉師之手。
歷史上最著名的琢玉師陸子岡,一生雕琢了許多完美的玉器,但后來因為一個落款被朝廷判了死刑。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再上等珍貴的美玉如果沒有高超的琢玉師也等于一塊沒有用的石頭。
琢玉師用他們的雙手雕琢出了一個個完美到無可挑剔的飾物,在他們的骨子里,有著一種超于常人的毅力。一刀刀刻下去,哪里不好還需要修改,他們必須十分謹慎細心,一不小心弄錯,一整塊玉便會毀掉,所以,琢玉師這一職業(yè)一般很少有人能勝任。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益求精,改了又改,直至做到完美的精神,那一個個精致的玉器才會問世,他們的名字才會名垂青史。
我們不也像建筑工人和琢玉師嗎,學業(yè)就是蓋高樓,我們的每一次考試就是蓋上去的見證,每一次升一年級,就是蓋到了更高的一層,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這座高摟,那我們就得掛科,復讀,永遠也別想蓋完這座樓,永遠也別想考上心儀的大學,所以,我們所學的東西正是那穩(wěn)固基礎的一磚一瓦,少一塊,樓就會倒塌。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是艱苦的,就像建筑工人,一年四季不停的蓋著,直至把高樓蓋起來,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不畏艱辛,堅持不懈,把屬于我們的那棟高樓蓋好,有朝一日,我們的高樓也會華麗的直聳云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光是有建筑工人的毅力還不夠,還要有琢玉師的細心和耐心。要想做成一件事,不可急于求成,能一舉成功的事不叫大事,大事不能一蹶而就。
把一件事學會很容易,但想學精實則很難,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學習建筑工人的堅持不懈,不要一遇到逆境和困難就自暴自棄,而是迎難而上,不可放棄;學習琢玉師的細心和堅持以及他們的精益求精,即使學會了一樣本領也不要沾沾自喜,而是要把它學到精煉,學到爐火純青,要知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建筑工人和琢玉師,這兩個職業(yè)不管是在現(xiàn)代還是在古代,都沒有什么社會地位,但就是這樣的“小角色”,就因為他們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憑著一雙手制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他們的名字流芳百世,他們的名譽名垂青史。
要想把一件事真正的堅持做下去,那里面的辛酸苦辣也許只有自己才知道,而旁人,是不會理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努力過,付出過,堅持過,才會收獲甜美的果實,只有認真細心,追求完美,才會創(chuàng)造奇跡,實現(xiàn)夢想。
啊,那高貴的工匠精神,是你激勵了我在成長的路上奮力奔跑,是你教會了我遇到困難和逆境不要輕易退縮,鐵杵可以磨成針,水可以滴穿石頭,只要我們堅持,這世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4
不久前寫過一篇《工匠》,現(xiàn)在想說說工匠精神。假以時日,會有權威部門給出明確的釋義。在當下,要突出的顯然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開歷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應當說完美地詮釋了這種精神。
歐陽修《歸田錄》載,汴京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總管或曰總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傳》的傳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預浩把塔建好后,卻是“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這是怎么回事,預浩解開了謎團:“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p>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聞名于世,但至于為什么會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設計者的初衷;而“年齡”遠遠大過比薩斜塔的開寶寺塔,則是在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舉。這樣來看,不光前人要感嘆預浩“用心之精蓋如此”,今天我們又如何不該伸出大拇指?“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當之無愧,可惜預浩撰寫的“《木經》三卷”已經失傳,只在沈括《夢溪筆談》中還能見到片段。開封見今仍有開寶寺塔,為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是否預浩建的那個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這樣,盡管建造技術十分高超,卻沒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離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時分裂,又三次自行“復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復小雁塔時發(fā)現(xiàn),當時的工匠根據(jù)西安地質情況將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后壓力會均勻分散,從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樣。
周密《癸辛雜識》云:“汴梁宋時宮殿,凡樓觀、棟宇、窗戶,往往題‘燕用’二字,意必當時人匠姓名耳。”這顯然只是一種猜想,哪有某個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罷,能夠包攬一切的道理?但歷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與作品進行對應。朱啟鈐等先生編輯、楊永生先生新編的《哲匠錄》,便是一部關于古代工匠名錄的書。書中“所錄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論其人為圣為凡,為創(chuàng)為述,上而王侯將相,降而梓匠輪輿,凡于工藝上曾著一事,傳一藝,顯一技,立個言若,以其于人類文化有所貢獻”,因此,舉凡“營造,疊山,鍛冶,陶瓷,髹飾,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錄。像圣字輩的鯀、禹一類,將相級的曹操、蕭何、楊素、韓琦等,在他人看來,“淪為”工匠或許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們嘆為觀止,還有一種更要肅然起敬。明朝宋濂寫過一篇齊桓公責備工師翰的寓言故事,工師翰就是一名工匠。宮殿壞了,建新的,工師翰全權負責。先去伐木、用木排運出山,然后“麾眾徒,操剞劂斲之,運繩尺剫之”。五個月后,大功告成?;腹豢矗皷|阿之楹有樗者”——東宮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樹做的,不高興了,責備說:“樗,散木也。膚理不密,瀋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窮,為柣為棖尚不可,況為負任器耶?”這種樹一堆毛病,不密實,聞著臭,做成門檻什么的都不合格,何況要承重?工師翰假裝委屈,我把別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為桯,文磶以薦址,畫藻以奠井,堅堊以厚墉,陶甓以飾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樹湊數(shù),不成想就被責備了?;腹o他講道理,宮殿就是靠柱子支撐的,“一楹蠹則傾隳”,怎么能行呢?工師翰這時也講道理了,國家穩(wěn)固正如同宮殿穩(wěn)固,如果“眾壬進”,奸臣當?shù)?,能行?桓公說肯定不行。工師翰說,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遺其大”了,看看現(xiàn)在朝里掌權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開方,這四個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齊國大治”。工師翰先故意露出破綻,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邏輯如工藝般嚴謹,進諫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說宋濂筆下的還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誡編撰的《營造法式》不僅是對建筑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敗的社會價值。李誡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堅窳之制,堂構之方,與繩墨之運,皆已了然于心”。但該書在技術層面之外,還明確了勞動定額,以及運輸、加工等所耗時間,對于編造預算,施工組織都有嚴格規(guī)定,相當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規(guī)范,從而能夠有效地杜絕物料浪費和工程管理人員中飽私囊。如李誡這樣一種工匠精神,不是同樣足令我們景仰嗎?
當下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來,出發(fā)點顯然不是要打撈傳統(tǒng)手工藝,而是旨在將傳統(tǒng)手工藝中蘊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現(xiàn)代企業(yè)。這兩年,我國游客不是走到哪個國家就在哪里“掃貨”并不斷成為新聞嗎?究其原因,國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國貨信譽有待提振。這樣來看,就不難明了此種提法的戰(zhàn)略意義了。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5
當下,“工匠精神”成了熱門名詞,各行各業(yè)都在討論“工匠精神”,會計行業(yè)也不例外。不做急功近利的“毛毛匠”,而是“慢工出細活”的能工巧匠,基本形成了大家的共識,意思就是在制造初級粗坯產品的基礎上出精品,在粗放經營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提高質量、創(chuàng)新品牌等。這些都是理所應當?shù)摹N艺J為,會計人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精神。
創(chuàng)造精神
眾所周知,魯班被民間工匠們奉為一代宗師,一直傳承至今。為什么他會被工匠們一直傳承并奉為一代宗師呢?這和他的創(chuàng)造精神是分不開的。魯班為了更好地工作,更快地工作,更優(yōu)質地工作,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許多工具和技藝。鋸子、墨斗等都是他在勞作之中通過細心觀察與揣摩、反復地試驗,然后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些技藝,如他在楚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的“土堆亭”“魚梁柱”,在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解決了在常人想來無法解決的難題。
也許有人會問,會計這門科學,講究的就是嚴謹,如果一定要遵守各項法律法規(guī),怎么還可能創(chuàng)造呢?其實嚴謹與守法并不代表不能創(chuàng)造,并不是說一定要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會計也在發(fā)展。例如隨著信息社會的日益發(fā)展,會計信息化的發(fā)展就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資源會計學、環(huán)境會計學等新興學科也是會計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來并被運用到了實踐中的。
“大匠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說的是即使是大師,他也只能傳授學生規(guī)矩與方法,而不能讓他變得機巧。這說明我們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在技能上有所提高,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
“匠心”精神
匠心獨運、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等成語,其中都有一個詞“匠心”。怎么理解匠心呢?我認為,匠心是有別于其他心思的。在現(xiàn)代化生產條件下,以模具和流水作業(yè)線作為典型代表的生產企業(yè),很難做出有別于其他的產品。甚至在現(xiàn)代辦公條件下,剪切、復制、粘貼被廣泛運用,已很難見到有別于其他的作品。更有甚者,對動物加以進行克隆。這一切,來源于“心”—— —心思。因為只有有了這種流水線的心思、復制的心思、克隆的心思,才能制造出這樣的生產線,才能復制出這樣的文本,也才能克隆出這樣的動物。
而我們現(xiàn)在說的這種“匠心”,就是和上述種種心思相反的一種心思。這種心思, 正因為其獨到、獨運,才顯得巧妙,才顯得別具一格。
也許有人會說,會計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會計法律法規(guī)與準則,怎么可能去別具一格呢?明朝理學家朱熹的理論“理一分殊”能夠很好地解釋這一問題。他用“月印萬川”這一通俗易懂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可是倒映在江河湖海中的月亮倒影卻有一萬個,而且一萬個都不相同。是不是天上的月亮本來就不同呢?不是的,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只不過江河湖海各自的形狀特征等不一樣,導致了月亮倒影的不一樣。而且它們都反映了月亮的部分,而不是月亮的全部。同理,會計人可以運用統(tǒng)一的會計法律法規(guī)與會計準則,但是在會計分析、會計處理、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方面,都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有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匠心。
這種匠心,體現(xiàn)在審計方面就是審計人員的職業(yè)敏感性與職業(yè)判斷,體現(xiàn)在會計方面就是會計人的職業(yè)判斷與獨 特的會計個性。每個企業(yè)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企業(yè)不同時期的情況又是各不相同的。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yè)務時,不會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不會處理兩片相同的葉子。這就是匠心在會計中的運用。
合作精神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里面也有一種“工匠精神”,即合作精神。三個臭皮匠,都是平凡普通的匠人,沒有絲毫的突出之處,沒有奇特之才,但他們彼此合作,取長補短,形成合力,便能取得突出的成果。
會計人也是平凡普通的工作人員,但他們在工作中,不能將自己與其他的業(yè)務部門隔離開來,如果那樣,則是一個“做死賬”的會計,不熟悉實際情況的會計。只有當會計人融入業(yè)務部門,和業(yè)務人員進行了充分溝通后,他所處理的會計事項才會符合企業(yè)的業(yè)務實質,業(yè)務信息才能及時轉化為財務信息,財務信息反過來又迅速為業(yè)務服務,達到企業(yè)效益的最大化。這個時候,會計人合作精神的價值便全部體現(xiàn)出來。
會計人既可以實現(xiàn)企業(yè)內部的互聯(lián)互通,也可以實現(xiàn)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既可以實現(xiàn)企業(yè)內部的合作共贏,也可以實現(xiàn)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共贏。會計人的合作精神肯定有助于企業(yè)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yè)的發(fā)展營造出更加和諧的氛圍。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 2019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晚會觀后感 觀大國工匠2018年度十大人物...
★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fā)布儀式直播觀后感(7篇)2022
★ 2019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晚會觀后感是什么大國工匠2018年度獲獎...
★ 2019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精選
★ 2019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晚會的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精選
“大國工匠人物發(fā)布晚會”個人觀后感5篇
上一篇:小學生冬殘奧會觀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