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觀后感長影評精選10篇(3)
《少年的你》觀后感長影評范文八
___是“真·影后”,易烊千璽也是“真·頂流”
前段時間還看見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上回懟李成儒老師的時候,自信滿滿地吹噓他的《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部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那時候的郭導可能沒想到,不到半個月之后《少年的你》會忽然上映。
兩者相比之下,前者矯揉造作的累贅臺詞就像是矯情自負的初中生一樣不成方圓,而后者才是一部完成度合格的專業(yè)作品,我們也更愿意把《少年的你》作為國產(chǎn)電影中校園霸凌題材的代表作。
不得不說,經(jīng)此一役,曾國祥導演幾乎可以算作是香港青年導演的領軍人物了。這些年來,曾國祥從演員到導演,跟著香港電影界的一些老行尊摸爬滾打,尤其是跟著陳可辛導演,在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
如今的曾國祥,其作品中穩(wěn)重的影像風格、細膩的人文視角,都越來越顯得成熟,而這些優(yōu)點有些是香港的新生代導演們所不具備的。
校園題材的電影,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對校園環(huán)境的刻畫,這一點《少年的你》做得很扎實。無論是樸素寬大的校服,還是書山成堆的課桌,無論是課間的兵荒馬亂,還是早讀課上的喧鬧嘈雜,無論是教室里的逼仄凌亂,還是上學路上的匆匆疲態(tài),無論是老師臺上的熱血雞湯,還是學生臺下的麻木敷衍,都很真實,都能讓人感受到這確實是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學生時代。
可見影片主創(chuàng)們是真的有深入到中學生群體中進行過觀察的,而不是某些青春片中的校服像西服、少男少女們幾乎沒作業(yè)只管談戀愛的可笑明媚,完全不切實際。
對于校園題材中校園霸凌這一敏感主題的表達,《少年的你》顯得非常直接坦蕩。片中___飾演的陳念被反復霸凌的過程,尤其是關鍵的那場被圍攻拍下不雅視頻的戲,幾乎就是我們這些年來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校園霸凌新聞中的翻版,現(xiàn)實感極強,也更顯影片的感染力。
而在所有校園霸凌的情景中,對人物心理狀態(tài)的描摹也很準確,施暴者的作惡而不自知,受害者的茫然和無助,旁觀者的冷漠焦慮和推波助瀾,比施暴者更可怕的是這個不負責任的危險而漠然的氛圍,少年人的可貴單純和丑陋惡意只在一念之間。
兩位主演的表演都不錯,尤其是___。說實話,之前的《七月與安生》拿雙黃影后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太服周冬___影后的,而這次她的表演說服了我。周冬___靠《少年的你》橫掃華語電影所有的影后獎項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當然,夸___并不是因為她在《少年的你》中剃了光頭、造型變丑了,就是演技派的作風,這很膚淺。
我們看,首先,___年近三十出演高中生,還能毫無違和感,甚至看起來比易烊千璽還要小,就很難得。一方面得益于她個人身體條件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是她在神態(tài)細微之處的拿捏用過心思。
另外,陳念一方面是一個家境貧寒,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好學生,執(zhí)著地要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另一方面,陳念又是一個飽受校園霸凌困擾的受害者,在恐懼和痛苦中傷痕累累地前行,___用隱忍又情緒飽滿的表演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這正反兩面。
而在影片后半段,陳念在小北被抓的悲傷和得知高考成績的喜悅的雙重沖擊之下,與尹昉飾演的警官的對戲中忽然爆發(fā),這段小高潮的戲份被___表現(xiàn)得非常戳人,甚至讓我想起《為奴十二年》中露皮塔手持肥皂的那場戲。
至于易烊千璽,我不得不說一句,在《少年的你》之后,他已經(jīng)正式成為了“頂流”——并不是說他擁有頂級的流量,而是說他成為了所謂的流量明星中,業(yè)務能力最頂級的那一個。
今年可以說是易烊千璽的爆發(fā)年,也是豐收年,影視綜藝三個領域都有拿的出手的作品——電視劇有豆瓣8.3分的《長安十二時辰》,綜藝有8.9分的《這!就是街舞》,電影則有了現(xiàn)在這部以8.7分暫居年度最高分華語片寶座的《少年的你》。
今次在《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的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硬朗。在流量小生被群嘲“軟綿”和“女性化”的時代,易烊千璽用自己越來越棱角分明的面孔和層次分明的表演讓所有人看到了00后也有男子漢。
比___小8歲的易烊千璽在搭戲的過程中毫不怯場,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也肉眼可見。形式上兩人前期的表演都是在“收”,陳念的執(zhí)念,小北的執(zhí)拗,讓他們之間的感情既捉摸不透又堅不可摧。
但在小北被抓之前的那場“生離死別”的對戲之中,兩個人在表演上同步選擇了“放”,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釋放是由易烊千璽主導的,那場戲也成了全片最動人也最讓人回味的橋段之一。
配角方面,我很喜歡幾位警察的表現(xiàn),黃覺的老練深沉,尹昉的熱情正直,一個是世俗的通透,一個是理想主義的執(zhí)著,都很鮮明。而女警察的表現(xiàn)更值得玩味,她貌似是最不近人情的一個,事實上卻是最理性冷靜的一個,盡顯一位警察的專業(yè)。
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女性往往被塑造成感情用事的形象,而男性則負責理中客,負責敲響警鐘,而現(xiàn)在我們看到兩性形象各自都有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好事兒。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魏萊的演員周也,應該是個新面孔,但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有點當年春夏剛出道時的靈氣,未來可期。
當然,影片還是有一些情節(jié)上不連貫的地方,人物本身從文本上來看也顯得有些刻板,得益于演員出色的表演抹去了一些斧鑿痕跡。
至于結局部分的含糊和跳脫,大家都知道什么原因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猜想原先的結局會更加合理,但我卻覺得現(xiàn)在的結局才最接近現(xiàn)實。
因為現(xiàn)實中的審訊手段五花八門、防不勝防,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幾乎是不可能在專業(yè)的刑警面前玩這些花招的,真的不要小看我們的人民警察啊!
其次,如果小北真的頂罪坐牢,而陳念真的獨自逃脫,那么大概率的結果會是小北在獄中漸生怨恨,而陳念帶著罪惡感開始以逃避的姿態(tài)度過一生,兩人再見面時可能就是仇人了。
畢竟只有“少年的你”才會義無反顧地去為一個無親無故的人壯烈犧牲,“成年的你”才不會干這種替人背鍋的傻事兒呢!
而現(xiàn)在的結局,不僅更為合乎邏輯,也讓兩個人物有了真正和解的契機,也讓影片最后一幕,小北依然默默守護在陳念背后的畫面更加水到渠成。
最后說句題外話,我觀影時不幸步入了一個49個小女生外加我一個中年男人的尷尬場次,當___問易烊千璽“硬不硬?”時,我聽見了兩個手機摔在地上的聲音……
《少年的你》觀后感長影評范文九
想為你深牢大獄,想為你身死不惜
昨晚和大家聊這部片,有人說,成年人不會喜歡這電影。我接著說,對,只有我們這些還對十幾歲的自己有恨有愛的青春僵尸,才喜歡。
又這么一直聊一直聊下去,聊到群里的每個孩子都把十幾歲的傷疤翻出來大哭,我們在陳念的淚水里,小北的眼睛里,都看到了太多太多的自己。
片子里,理性冷靜的女警問鄭易,怎么可能有人為了另一個人,去坐幾十年牢,承認自己強奸和殺人。鄭易的心,明鏡一般:你和我不會,但他們只有十幾歲。
你還記得你十幾歲里想要守護的人嗎,無論是友誼還是愛情,那時候你們真的是相信生命里只有眼前這個人的對不對。沒關系,這不是什么逼供,沒必要說那都是小孩子的屁話和游戲,我相信你,那就是我們整個青春賴以結盟,互相確認的全部力氣。
有差評說,我們只是在為廉價的,表現(xiàn)了傷痛的一種形式而感到過分激動。我想,如果這算過分激動,那長大可能不是如鄭易所說往水里跳,而是往冰柜里一站:成人世界,凍著我算了,我沒有心。
冬雨的演技千璽的演技我不想分析了,不知道七八成的特寫還有哪里讓人出戲或者可質疑的,如友鄰所說,這片子幾乎全靠二位的各種微表情(包括肢體表情)在支撐,大人們,除了尹昉,幾乎全都微妙地表現(xiàn)出了各自的狼狽和掉鏈子,從角色到演技。這是一部充滿了“冒犯”的電影,它的被“壓抑”,一定與這種“不尊老”,沖決“長幼有序”有著某種幾乎可以確定的關系。
不是太糾結結局,我想,即便是少男少女版《末路狂花》,也是折墮,反正天生青少年在這個社會里掙得的話語空間就是很小的。哪怕我們進行了能動性的“腦內(nèi)剪輯”,剪停在魏萊死亡那一刻,或者小北繼續(xù)忍下去一個人背負所有那一刻,又或者干脆自己腦補出一場少男少女聯(lián)手殺所有人然后勝利大逃亡……都是折墮,沒用的,青少年就像那籠中獸,請問這寬廣的人類馬戲團,可曾有某些時刻,管過獸的感受?
這不是一部用一個簡單概念或話題潦草對付觀眾的電影,如果它如批評者言,只有一個正向的殼,它的公開不會這么艱難。正是因為它講出了許多成年人或抓到了權勢的成年人想拼命擦洗遺忘否認的東西,才會讓他們想銳叫,想甩脫,想審判。仿佛能聽見和能看見,審看這片子的,是魏萊的母親甚至缺席的父親:“我們的‘好孩子’死了?被‘壞孩子’殺的?我們還是這么虛偽地用錢教育孩子?我們是這樣的人嗎?怎么可能!你們要為‘壞孩子’‘窮孩子’唱贊歌嗎?胡鬧!荒.唐!”
我知道洗干凈手,帶著噴香食物,漂漂亮亮坐在影院里的很多人,都沒想到這是片如此“萬箭穿心”,它關于我們最初的被害、被愛與第一次想承擔什么并自我堅信可以通過承擔這個變成我們想變成而非父母老師強加給我們的“大人模樣”。假如高考或“成材”天然正義,或許有誰也會想聽聽十幾歲的身體里涌動的,并不只有一條窄路或者單一未來,那已經(jīng)是一株枝椏很多的樹了,如果只允許主干生長而強行剪枝直至創(chuàng)口過多,樹也是會鮮血流盡的,不是嗎。
作為盒中人,套中人,我們太習慣,也會覺得更安全的,就是被各種超人道德與超人目標綁架,“就和大家做一樣的事就好啦”。震驚于第一次警察問話的思維:為什么你會去用校服把胡小蝶的尸體蓋上?難道問題不該迎向所有只知道用手機拍照的其他孩子嗎?是怎樣的教育,讓你們沒有一個人拿出校服把同學的尸體蓋上?這些孩子背后的家長和老師,有進行過哪怕一次的,尊重生命與尊重人的教育嗎?
由此覺得片中智能手機和微信的時空錯亂倒也沒有問題,那些站著的甚至真的只覺得刺激不覺得悲哀的看客,即便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群聊,也不能阻止他們的眼睛攝錄下了什么,頭腦扭曲了什么,口舌傳播了什么。這具象化的拍照錄音和放肆嘲笑,甚至也指向觀眾,這太冒犯了,這太剛烈了,曾國祥做到了。
寫到這里我發(fā)現(xiàn)我早就離題甚遠,本來想寫這份愛情,本來看完電影只想抖機靈寫“好于95%的愛情片,剩下5%,留給我的愛在三部”,寫不出了,寫到這里我覺得我已經(jīng)空了。昨晚還有一絲絲胡鬧般地說要為___打架,什么我見猶憐的俏皮話,甚至都輕到有些褻瀆。作為電影我們都清楚它還有不足,但作為以如此刻骨的方式為青少年發(fā)聲的作品,我只想以酒逢知己的心境,抱住全體主創(chuàng)痛哭。
無論是為考學重荷,還是為無疾戀情,又或者為一整個成年人自己都負擔不了卻請求孩子們?nèi)淌艿耐纯嗌畋旧恚@部作品都交出了80分以上的深切回應,屬于當事者,屬于十幾歲的我們的回應:我們是在不被愛的教育中,忍受著拳打腳踢,最后學會去愛的。請不要以為我們咬碎的牙齒,被劃破的臉蛋和被撕破的校服沒有覺知,當初只要有哪怕一個人愿意陪我們走完從學校的回家路,或許我們就不會把某些恨意儲存十幾年,時至今日,要在黑暗的,繼續(xù)不被人所看見的,匣子一般的影院里,無聲大哭。
《少年的你》觀后感長影評范文十
這才是真正的校園暴力電影!
很多人去看《少年的你》是因為他幾度撤檔。人們對被“禁”的事物總是格外關懷,終想揭開神秘面紗,一探究竟。先是從柏林撤賽,又在定檔6.27之后被迫撤檔,直到三天前,才讓那個上映日期變了模樣。在幾乎零宣發(fā)的模式下,各大影院突然收到了通知,悄然排片。粉絲們開始手忙腳亂地重新開啟各城市福利包場。
去看之前自然也沒了期望,但是有各種版本不一致的傳聞,總還是要先去看一看,免得徒增生事??雌埃叶嘉茨芊智宄F男孩的面孔。前一夜,還有影迷跟我安利那四個字少年多么有才華,讀書最好,寫的“瘦金體”書法好看。我并沒有很關心。今天看完《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把全片最好的特寫都給了他的眼睛,了不得,易烊千璽幾乎是我見過最會演戲的流量小生,前途不可限量。以后的電影節(jié)獎項,應該有他的一席之位。
“你見過野生動物的眼睛嗎?他們在死之前,毫無表情。
因為它們害怕,所以才有那種眼睛。”
這是陳念在校園欺凌案調(diào)查后和鄭警官的對話。陳念和小北,兩個脆弱卑怯的靈魂相見,共同擁抱砥礪向前?!渡倌甑哪恪方袢丈嫌?,友鄰好像清一水的好評,最差的也有三星。就好像威尼斯看到了小丑,久旱逢甘霖的院線看到這樣一部片子,劇作完整,帶著現(xiàn)實主義悲劇色彩,看得人熱血激情。
影片最吸引我的是對校園生活細節(jié)的如實還原,以及滲透在每個靈魂里的成長紐帶。以往電影涉及學校,多多少少難免有假大空的刻板印象,比如老師的凌厲威嚴,學生的情感纏綿,校長的迂腐貪婪。然而這些幾乎都沒有,每個角色都如螻蟻一般,有其可悲可恨可愛之處,是活生生的個體。這便加強了現(xiàn)場真實力量,它還原了中國考生都經(jīng)歷過的魔鬼之橋——高考。
不堪受辱跳樓身亡的同學,教學樓前的大型紅色標幅,在旗幟下的儀式感呼號,高考當日門口堆積如山的家長人潮,進考場前樹下的班主任訓戒,考場監(jiān)考老師的分發(fā)試卷,最后快速麻利的電腦閱卷。每個細節(jié),它都還原得恰到好處。讓觀眾置身場景,才能逐漸深入人物故事,好像那些就發(fā)生在眼前,或者自己身邊,甚至共同經(jīng)歷。
生活在那個葛軍出題全省數(shù)學平均分只有67分的江蘇省高考,影片里的場景體會更加深刻。仔細回想,那個年代除了埋頭學習,好像并沒有經(jīng)歷什么打架霸凌事件?最多是聽說誰壓力太大跳樓身亡。也可能是交際圈關系,影片里如此過分的霸凌似乎只在新聞中見過。而言語凌霸相信在每個學校的每個階段都有存在,盛氣凌人的優(yōu)越感,窮富懸殊大的學生交際圈,記得我們高中時候就有什么“大橋幫”之類的,外族人無法插入說話的即視感??赐觌娪拔翼樖忠徊椋W(wǎng)絡上有關校園霸凌的事件遠比電影更加觸目驚心——
17歲荷蘭少女Noa因為童年三次遭到xq,長期難以走出陰影,最終走向了死亡;陜西神木15歲少女被數(shù)名同齡人強迫后被毆打致死;“14歲時,我被同學圍毆致死?!蔽闯赡陳耗?,究竟誰在保護?
“以前我老是熬夜。但自從做了警察,我變得很愛睡覺。因為有的事情有的人我不想看見。”
尹昉飾演的鄭警官在片中提及的男生被同學毆打致死,那些同學的回應只是“不知道這樣打,會死”,對法律和規(guī)則的漠視讓人訝異。正因為未成年判罪輕,有的人極致擴大了自己作惡的邊界。少年犯罪的分寸,成人總會以“他還是個孩子”作為萬能擋箭牌。
影片中魏萊母親“寄生蟲”式的富人精英心理,可以說斷送了魏萊的后路。參與凌霸的又一個女生父親學校尋來便對女兒拳打腳踢,還有魏萊父親用一年沉默方式苛責,以及陳念母親忙著躲債賺錢,在教育關系中的身份缺失。這讓人想到曹保平《狗十三》里對父權家長制的揭露和批評。未成年犯罪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偏頗和失敗,這也很好地給中國父母們上了一堂課。
近年,韓國電影有許多涉及現(xiàn)實題材的類型電影,除了剛在戛納獲獎的《寄生蟲》,還有口碑不錯的《辯護人》《素媛》《熔爐》。和這部《少年的你》相類似的《蚯蚓》,也是講“校園暴力”的小成本電影,影片講述的故事非常慘烈:學校里的同學被女主子藝的反抗激怒,他們凌辱子藝,并拍攝錄像作為要挾,最后還把錄像上傳到網(wǎng)上,一個美好的少女受盡屈辱自殺。這在《少年的你》當中也提及了一段陳念相似的遭遇。
校園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就在于,影片里跳樓女同學說的那句,“他們都在欺負我,為什么你們不做些什么?”不管是未成年還是成人世界,旁觀者的麻痹冷漠才是創(chuàng)傷后的利刃,刺痛人心。結合當今發(fā)生的一些熱點新聞,也應了魯迅說過的那句,“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因為人的冷漠和膽怯,校園凌霸愈演愈烈,事件發(fā)生之時冷眼相待,事后又冷嘲熱諷。跳樓女生死后的第二天,校園恢復平靜,同學又有說有笑,忘記了這樁慘案,仿佛世界與他們無關。
“當大人就一點好,記性會變差。但從沒有大人教會我們,怎么長大。
長大就像跳水,啥也別想,就往里面跳。水里面會有蚌殼,沙子。我們就是這么長大的。”
這是陳念和鄭警官對于成長界定的一段話。故事里的每個人都在最后一剎那獲得了成長。少年成人,年輕警官成熟,母親釋懷歸家……影片中陳念母親出現(xiàn)不多,一次是追債上門,女兒給媽媽挑白頭發(fā);一次是涉事學生停學之后,媽媽打電話說在外地躲債;一次是高考前,陳念問媽媽:你相不相信我?第四次就是出獄之后。
在母親缺席的成長環(huán)境中,陳念和小北的互相保護達到了自洽,在最終獄中審判時候,兩人高度默契配合,任憑成人如何盤問,都堅守無法打破的信任誓言。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此時此景,有種在看熱血言情劇的感覺,而情緒的爆發(fā)點也在這里得到集中。窗戶中二人重影的疊視,讓人想到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結尾,靈魂至上合一。
盡管他們的判斷在成人看來略顯幼稚,甚至可笑。但是這種少年一往無前的孤注和重情,是讓人無法不觸淚的。學渣和學霸的互補扶持,兩個相同境遇靈魂的交流,始終站在身后的強大保護,含著內(nèi)疚醒悟的救贖,成人對未成年世界的奇觀和理解,都在最后高架上的分岔路,殊途同歸。
“熱不熱?
硬不硬?我說你那個沙發(fā)硬不硬?”
觀眾看完可能會覺得電影比較壓抑,但因為時間不長,節(jié)奏也剛好,不斷有高潮將你將情緒扭轉過來。而這一段臺詞大概是全片最幽默溫情的畫面。___隨心一說,易烊千璽會心一笑,演繹得十分可愛。曾國祥大概是最懂周冬___演,《七月與安生》里周冬___呈現(xiàn)了影后級的表演,這部中規(guī)中矩表現(xiàn)穩(wěn)定。難能可貴的是易烊千璽。作為新演員,一顰一笑一怒一張之間都透露著陽光少年的血氣方剛,臺詞也拿捏到位,毫不出戲。最重要的是二人之間的火花,毫不違和,讓人疼痛。
雖然傳聞電影上映前后并沒有做太大變化,但還是能看出幾處人物對白和口型對不上,做了模糊處理。比如魏萊在球場用球砸中陳念的指責,陳念的口述,班主任臨走時的交代。而這些在面對審查大山的重壓之下,也成為了值得探究的諸多細節(jié),可以二刷時候留意一下。也更期待看到完整初版。
電影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在結尾上做了很大改動。問了看過小說的同學,她反饋小說的結尾是——
陳念用刀誤傷了魏萊,但魏萊并沒有死,被小北的朋友賴子盯上了先J后殺。小北誤以為是陳念殺的,就把尸體處理了。小北死活不說出陳念,陳念也相信小北。后來是鄭易發(fā)現(xiàn)了真相,小北坐了牢,陳念似乎沒有。
大概是這樣,邏輯好像更合理,但也更灰暗。導演還是希望給大家一個心靈上的寬慰,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依然在仰望星空。畢竟生活還要繼續(x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