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
像普通人一樣我從最先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一些基礎科學,直到到了高中才開始了解哲學。這時哲學與科學就會在我的腦中激烈的碰撞——哲學與科學哪一個更重要?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篇一
像普通人一樣我從最先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一些基礎科學,直到到了高中才開始了解哲學。這時哲學與科學就會在我的腦中激烈的碰撞——哲學與科學哪一個更重要?
首先,若要討論哲學與科學孰重孰輕,就得先了解它們的定義,沒有定義就沒有導論的基礎。
普通人對科學可以說是比較地了解。至于哲學是什么的問題,有很多答案,但大家好像一直都不滿意,還是不斷的發(fā)問,我想這也許就是哲學的魅力之所在。有些人認為哲學是思維領域的奧林匹克、是挑戰(zhàn)人類思維極限的學問,也有人認為哲學是無所不包的學問……
關于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哲學就像一棟樓的地基與主干支架,而科學就像磚瓦一樣豐滿了整棟樓。如果把他們比作一棵蘋果樹,很多人可能認為科學就是那結出的蘋果,這也是普通人注意到的;但是哲學是求根本的學問,一棵樹長成什么樣子是樹根和樹干決定的,這些都是根本和要害的問題。
同時任何一門具體的科學都有哲學問題。所以才有了政治哲學、經濟哲學、數學哲學、社會哲學等分支學科。任何學科的開始與革命都是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生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學科的問題只有哲學在發(fā)問,說明這個學科剛剛開端,而當科學開始大面積的進入這個學科,說明這個學科開始成熟。而在這之后
華……盡管不能認為有了哲學就有了一切,但是沒有哲學就會沒有一切,人類和普通動物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人是有哲學的。
皮爾金百科①中提到哲學與科學的差別在于哲學問題的答案不能僅有經驗、數據來得到。許多早起哲學家在自然哲學方面的觀察最后都形成了現(xiàn)代社會科學對于眾多課題上的重要基礎。
因此可以說科學是哲學的孩子。哲學之應當學習并不在于它能夠對于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但它豐富我們心靈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能促進我們心靈的思考。
從西方哲學史看,科學是哲學的衍生物。后來,哲學獨立為與哲學并行的學科。簡而言之,科學產生知識,哲學產生思想。即哲學產生基本的東西,科學產生具體的東西。②比如如果你的人生哲學發(fā)生了變化,你的人生也就發(fā)生了變化,或者說盡管你的人生有很多變化,但是你的人生哲學沒有變化,那你本身也就沒有變化。
哲學是思辨的,科學是實證的,哲學是科學的最高境界,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是科學的總結和抽象,哲學是一切科學之根本……總之,哲學與科學缺一不可!
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篇二
在生活中,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抑或是想要去了解某個新事物,都會想到,也是首先想到的是去了解這個事物那些基本的構架或元素。高中教材中也學過,解決問題要學會抓重點,抓關鍵。哲學也不例外。
哲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它首要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種區(qū)別于神話、常識、宗教、科學和藝術等等方式的哲學思維方式。而哲學思維的本質、特性和功能,又是同哲學的基本問題密切相關的。
在總結哲學史的基礎上,恩格斯曾做出這樣的概括:“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通常的解釋主要包括以下的基本內容:
其一、認為“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因而實際上是以“精神與物質”的關系理解和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這種觀點是我們大家在生活中見得比較多的,也是得到最多認同的觀點。
其二、由于把“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歸結為“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因而把哲學的基本問題分解為兩方面:一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誰為第一性”的問題,也就是精神與物質誰為“本原”、誰為“派生”的問題;二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有無同一性”的問題,也就是精神能否認識物質的問題。通常把前一方面稱作“本體論”問題,而把后一方面稱作“認識論”問題。
其三、由于對精神與物質“誰為第一性”問題的截然相反的回答,構成了貫穿哲學始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和斗爭。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而精神為第二性的,即認為物質是“本原”的存在而精神為“派生”的存在的哲學屬于唯物主義;與此相反,凡是認為精神是第一性而物質是第二性,即認為精神是“本原”的存在而物質是“派生”的存在的哲學屬于唯心主義。由于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都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因而是哲學的“一元論”。在哲學史上還有主張精神和物質同為“本原”的哲學學說,這就是哲學“二元論”。但是由于這種所謂的“二元論”往往需要設想一個凌駕于精神與物質之上的“上帝”的存在,所以往往最終導致哲學唯心主義。
其四、由于對精神與物質“有無同一性”問題截然相反的回答又可以把各種哲學學派區(qū)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篇三
什么是哲學?我個人認為,哲學是關于世界(宇宙)的高度抽象的認識。這里有三個要素:一是高度抽象,如果一個觀點、認識或命題,還可以進一步的抽象,那就不屬于哲學的范疇;二是適用整個世界(宇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觀點、認識或命題,有人能舉出某一事物并不相符,即不能適用,那也不屬于哲學的范疇;三是可認識性,就是能為對哲學感興趣的多數人所理解和接受。如果一個或一系列的觀點、認識或命題,對哲學感興趣的多數人看不懂,無法理解和接受,那就不是哲學,而是玄學了。也就是說,哲學雖然抽象,但要能讓人看明白。
一提起哲學,我就會想到抽象二字。但是抽象怎能脫離具體而獨自存在?所以對應哲學的是各門具體科學。具體科學的對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特殊規(guī)律,聽起來就是那么的真實的存在著。它們有各自的獨攻性,可對于社會則是需要把握它們的整體。因為一旦某種學科和其他學科以及整個知識體系失去互動,它便不在夠資格稱為一門學科了。光有具體沒有抽象,就像談莊子而不談老子一樣,沒有什么意義。在這個精確定義的時代,事物都被細分到了個人難以理解的程度,需要整個社會來消化。而這時我們就需要哲學。如果說具體科學是知識,那么哲學就是智慧,知識就像散落的珍珠,而智慧就是那根彩虹一樣斑斕的聯(lián)接。從此我們就可以得知哲學實是萬學之學,一切具體的存在和發(fā)展都必須遵循抽象的規(guī)律而一切具體的應用學科都應該遵守抽象而且正確的哲學原理。正是有了哲學“為什么”的疑惑,才有了科學“是什么”的探索。哲學家奧斯汀說:哲學的太陽逐漸噴出巨大的燃燒氣團,這些氣團后來凝成星體,并進而產生了自己的生命??梢?,哲學是各門學科研究的導火索。看似無用,因為的是它不直接致力于解決具體的問題。可缺少了它,何來對各種具體問題的思考?哲學是抽象的學科,又不能脫離具體懸浮在空中。如果只懂哲學或具體科學,是不能研究好哲學或具體科學的。所以我想學習和研究哲學應該可以對個人的思路、思辨、思想有作用。
哲學大概有兩個分支:唯心論和唯物論。以主觀為主導,以精神為第一性的,稱作唯心,即不太好定論的東西,其實它應該是唯物論的先驅,就像自然科學里數學自成系統(tǒng)早已超越了其他科學發(fā)展到研究那東西“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但數學家都相信未來某一天他們的成果會被社會應用上。已經有了定論的大概都被歸到了唯物論,但辯證唯物主義承認沒有絕對的真理。
以上就是我對哲學的認識。
看了“對哲學感興趣的作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