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東方哲學論文
東方國家的古代哲學家對宇宙創(chuàng)世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主要有“從無到有”說,對宇宙是從“無”開展而來還是從“有”開展而來的問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東方哲學論文,歡迎閱讀!
東方哲學論文篇一
古代東方哲學的宇宙創(chuàng)世說
世界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現在東方,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的黃河、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埃及的尼羅河等流域就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隨后在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和伊朗高原相繼產生了一批奴隸制國家,這些地區(qū)和國家孕育了世界最早的文明,同時也產生了最早的哲學思維。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和希臘文明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產生的歷史年代和精神形態(tài)具有驚人的相似性。甚至從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來看,大致都存在著一定的共同發(fā)展階段。因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一般都經歷了相同的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發(fā)展階段,于是,經歷過這些相同的物質發(fā)展階段的人們,也會經歷大致相同的思想發(fā)展階段。本文將東方民族在古代對宇宙生成所提出的種種說法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試圖揭示出東方各國古代哲學思想發(fā)展的相似性。
關鍵詞:東方哲學 創(chuàng)世說 無 有 宇宙生成
作者孫晶,1954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一、“從無到有”的世界生成圖式
東方國家的古代哲學家對宇宙創(chuàng)世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主要有“從無到有”說,對宇宙是從“無”開展而來還是從“有”開展而來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希臘古代哲學家卻完全不同。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宇宙的生成演化完全是神的創(chuàng)造,他們把神的創(chuàng)造和自然的生成交織在一起,以神話世界觀來解釋世界生成圖式。直到公元前6世紀左右希臘早期哲學家出現之后,才開始了自然哲學的思考。而中國誕生于公元前的《淮南子》對宇宙和世界的產生提出了很多說法,如《俶真訓》: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無者,有未始有有無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
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fā),萌兆牙蘗,未有形埒垠堮,無無蝡蝡,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氣始下,地氣始上,陰陽錯合,相與優(yōu)游競暢于宇宙之間。被徳含和,繽紛蘢蓯,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懐氣而未揚,虛無寂寞,蕭條霄雿,無有仿佛,氣遂而大通??者也?!?/p>
在《俶真訓》上述論說中,作者對宇宙的起源做了探討,將宇宙的演化分成不同階段,即: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此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萬物處于積聚狀態(tài),雖已呈現出萌發(fā)之兆,但還沒有發(fā)展完善而最終形成,處于一片混沌之中。
第二個階段,天地陰陽二氣上下互相交合,“相與優(yōu)游竟暢于宇宙之間”。宇宙中和氣絪缊,處處醞釀著生化之機、但是具有形質的物體還沒有產生出來,只有生命的征兆,而沒有具有生命的具體形態(tài)。
第三階段,便到了宇宙創(chuàng)化的原初階段,即篇中所說的“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此時的宇宙虛無寂寥,蕭條冷清,“天合和而未降,地懷氣而未揚”,寧靜無為。這種寧靜是蓄勢之寂靜,是蘊含生命等待陰陽和合而生的階段。
與上述三個階段相對應有三種存在狀態(tài):“有有者、有無者,有未始有有無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意為:第一階段的狀態(tài)為“有有者”與“有無者”兩方面,前者為感性的存在,后者為觀念的存在。在此階段,萬物雖未出形,但已經蓄勢待發(fā);而除了未得開展的物質之外,還有物質賴以存在的空間。這種空間“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們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極也”,浩浩瀚瀚,漫無邊際,各種各樣的原初物質都在其間繁衍生息。實際上第一階段只是“道”或“一”的存在,而“有有者”與“有無者”是被“道”或“一”所遮蓋著的,這是“無”。在第二個階段的狀態(tài)為,物質與空間仍尚未分化,宇宙還處于混沌朦朧的狀態(tài),它雖深邃廣大,但卻未顯內外之分。在第三階段的狀態(tài),就是所謂“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此時“天地未剖,陰陽未判,四時未分,萬物未生,汪然平靜,寂然清澄,莫見其形”,宇宙萬物處于最初的原始狀態(tài)。按照《淮南子》的描述,宇宙的演化是從無形演變?yōu)橛行?,從混沌演變?yōu)榍逦?,從昏暗演變?yōu)槊骼省=涍^了一個時間的歷程,完成了宇宙的演變?!痘茨献印穼嶋H上是用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路,把宇宙生成的過程解釋為從無形到有形,從平靜到動蕩,從整全到剖判,從大一到萬有的過程,它從時間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從存在狀態(tài)上也可以劃分為三種,在經過了這些時間階段和存在狀態(tài)后,萬有世界便產生了。
從《淮南子》之〈天文訓〉〈精神訓〉和〈俶真訓〉關于宇宙生成的描述來看,它們對對“有”和“無”進行了規(guī)定和說明,“無”是“不可隱儀揆度而通光耀”,也即不可認識不可描述的世界,而“有”則是“可切循把握而有數量”,是可認識可描述的世界?!盁o”是“有”的根本,也是“有”的來源。從此可以看出,《淮南子》所持的宇宙生成論是典型的“從無到有”說,“道”即是“無”或“無極”,“萬物”則是“有”了。
關于宇宙的原初狀態(tài)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中都有不同描寫,屈原的《天問》里就有關于宇宙生成論的描述,“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體化?”其中的“遂古之初”和“上下未形”可以與《淮南子》中的“天墜未形”(《淮南子•天文訓》)相對應,與《黃帝帛書•道原》中的“恒先之初”同意,均指宇宙產生以前天地尚未形成的終極存在狀態(tài)。?? 《淮南子•精神訓》說:
“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jié)鼬櫠?,莫知其門。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
其中所說“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jié)鼬櫠础?,同書《天文訓》稱為“馮馮翼翼,洞洞灟灟”,都指天地未成形之前的混沌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在戰(zhàn)國《楚帛書》中描述為“夢夢墨墨,亡章弼弼”。屈原《天問》里的“明明暗暗”,在《黃帝帛書•十六經•觀》描述為“無晦無明”,強調混沌的狀態(tài),為下文陰陽化分天地作準備。而屈原《天問》里的“陰陽三(參)合”,則在《黃帝帛書•十六經•觀》表述為:“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 《淮南子•精神訓》說:“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有了陰陽二氣,然后就有了天地之始,宇宙就這樣生成了。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在《天問》《黃帝帛書》《淮南子》以及《楚帛書》中的宇宙生成論是完全一樣的,一些表述的詞句都完全相同。特別是《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論,它繼承了先秦道家的思想,并加以唯物主義改造。該書《天文訓》說:“道始于虛霩”、“道始于一”,認為在天地未成形之前,整個宇宙是個渾然一體、沒有定型的“虛霩”,是個混沌未分的“一”?!对烙枴氛f:
“所謂無形者,一之謂也;所謂一者,無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獨立,塊然獨處,上通九天,下貫九野,圓不中規(guī),方不中矩,大渾而如一?!?/p>
據上可以這樣分析:“道”是“虛霩”之道,是“一”之道,歸根結底,是物之道。這是對先秦道家“道生物”觀點的改造,肯定了“物有道”,將道和物辯證地統(tǒng)一了起來,這是明顯的唯物主義觀點。在宇宙生成論方面,該書《天文訓》指出:
“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p>
并認為宇宙之氣“清揚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陽為日,陰為月,陰陽分化為四體,這是明確的宇宙構成論,在近代科學出現以前,幾乎成為古代唯物主義公認的定論。眾所周知,宇宙論或宇宙生成論的基石正在于把“道”理解為宇宙化生的本根。先有本根,在經過幾個不同階段的變化后,天地萬物產生出來。其中,陰陽二氣或天地之氣的階段化,是宇宙生成論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理論組成部分?!痘茨献印愤@部傳世文獻的論說為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最為典型的宇宙生成論文本之一,它揭示了萬物經過不同的幾個演化階段,如何逐步演化出來的;而且在生化的過程中前后階段具有因果關系。
二、生殖誕生的宇宙生成模式
古代東方人對宇宙誕生創(chuàng)造模式非常關心,他們往往通過對生物世界的各種生殖現象的觀察,來對宇宙世界的產生進行想象和模擬似的描述。例如,古人們根據雞與蛋的生殖關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來對宇宙的生殖和再生的關系進行描述。印度上古吠陀詩人在探討宇宙創(chuàng)世說時提出了幾種說法。其中主要一種看法認為,在宇宙出現之前是混沌幽冥,或者是洪荒遍地,其中孕育著一顆生命的種子,即金卵一個(或金胎)。金卵產生之后,分裂為兩片,從此世界得以產生。 吠陀稍后的奧義書對宇宙由卵創(chuàng)生有了更成熟的說法,《歌者奧義》說:
“太始之時,唯‘無’而已。而有‘有’焉。而‘有’起焉?;癁槁?。卵久靜處如一年時,于是乎破。卵殼二分,一為金,一為銀。
彼銀者為此土地;金者為天。卵外膜為山岳,內膜為云霧。脈管為江河,液汁為海?!?/p>
這種認為宇宙最早產生于卵的說法,同樣也出現在遠古的埃及。在古埃及的赫利奧坡里斯神學和赫爾摩坡里斯神學體系中,它們同樣認為宇宙未開啟之前存在的是混沌之水,在這片流動的、天生的混沌之中有一個“原始丘”,丘上有一個“宇宙卵”。卵的孵化,形成了宇宙的各種現象?!度鍤v記》 與《淮南子》也有類似的神話,如《三五歷記》說:
“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溟涬始牙,濛鴻滋萌,歲在攝提,元氣肇始。”(《太平御覽》卷一引)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清陽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為天,圣為地?!?《藝文類聚》卷一引)
《淮南子》的〈天文訓〉說:
“虛霩生宇宙,宇宙為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清妙之合未易,重濁之地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p>
中國的這種思想后來傳到了日本,在《日本書紀》(神代上)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說法,:
“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雞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精妙之合博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然后,神圣生其中焉。”
可以看出,日本的這種“世界開辟說”很明顯是完全是脫胎于中國古典而來的。原始先民們賦予宇宙卵以原始創(chuàng)造者的性格,就連開天劈地的盤古也是生于宇宙卵的,日本的記紀神話認為,神圣也生于其中,雞子即為宇宙卵,而宇宙卵就是孕育人類世界的子宮。考察朝鮮半島的宇宙創(chuàng)造說也能看到與卵相關的神話傳說。這種自然哲學的萌芽是遠古人類的精神支柱,為人類探討自身和宇宙的來源問題提供了方便。金卵論是人類思維處于低水平階段的產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在唯一神論的基礎上產生具有哲學意味的一元論。
下一頁分享更優(yōu)秀的>>>東方哲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