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學家的幾則小故事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數(shù)學家的幾則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吧!
數(shù)學家的幾則小故事-高斯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shù)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shù)寫下來,然后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shù)級數(shù)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shù)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鐘,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shù)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纪赆?,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shù)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shù)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shù)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shù)合的過程一樣,把數(shù)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shù)學家的幾則小故事-歐拉
歐拉是數(shù)學史上著名的數(shù)學家,他在數(shù)論、幾何學、天文數(shù)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shù)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shù)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shù)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么忘記了星星的數(shù)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么沒有記住星星的數(shù)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丶?。
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環(huán)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么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shù)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于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于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后,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xiàn)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里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shù)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shù)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數(shù)學家的幾則小故事-高雅的宮殿何人去
伊薩克·巴羅(1630-1677年)是英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曾任劍橋大學數(shù)學教授,對幾何學頗有建樹。他還是位名教士,著有大量久負盛名的布道文。他為人謙和可親,然而卻與當時的國王查理二世的寵臣羅切斯特伯爵結下了難解之仇,只要遇到一起,終免不了舌戰(zhàn)。
據說,羅切斯特曾將巴羅教士譏為“一座發(fā)霉的神學院”。
某日,巴羅為國王作祈禱后與羅切斯特狹路相逢。
羅切斯特向巴羅深深地鞠了一躬后,語帶譏諷地說:“博士,請您幫我系上鞋帶。”
巴羅答道:“我請您躺到地上去,爵爺。”
“博士,我請您到地獄的中心去。”
“爵爺,我請您站在我對面。”
“博士,我請您到地獄的最深層去。”
“不敢,爵爺,這樣高雅的宮殿應留給您這樣有身分的人啊!”說完,巴羅聳聳肩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