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
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
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而成語作為語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語,形象生動,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篇一:不懂裝懂
有個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剛到南方,肯定有許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虛心請教別人,也許并不難懂??蛇@位先生可不想去問別人,那樣顯得自己太無知,豈不是太沒面子了。他寧肯不懂裝懂,結(jié)果惹出許多笑話來。
有一次,地方上一個鄉(xiāng)紳請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開心,這時,仆人送上一盤菱角。這位沒吃過菱角,又不好意思問,主人家又一再請他先嘗,無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連殼也沒有剝就吃了,心里很詫異,問他:“這菱角是要剝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個丟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錯了,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剛剛到南方來,有些水土不服,連殼都吃掉了,為的就是清熱解火。”
主人搖搖頭,說:“我們怎么沒聽說過呢?你們那兒這東西很多嗎?”那人答道:“多得很吶!山前山后到處都有的長呢。”主人不禁啞然失笑。還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場上,他們看到一個人在賣姜。這人沒見過姜是怎么生長的,就問道:“一棵樹上一年能結(jié)多少姜?”賣姜的人和周圍的人都笑了,他們說:“姜是地里長的,怎么能是樹上結(jié)的呢?”他卻硬是和別人爭辯個沒完:“你們真是笨呀,姜是樹上結(jié)的,我會不知道?我們鄰居家就有一棵姜樹,不信,我們問問去?”他雖然這樣說,但心里也發(fā)虛,因?yàn)樗浪泥従蛹腋緵]有姜樹,他不過是為自己解圍罷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裝懂,于是,便故意對大家說:“他這么有學(xué)問的人會不知道姜是地里長的嗎?他不過是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敢于堅(jiān)持自己的見解。對的,就要敢于堅(jiān)持,錯的,也要敢于改正,這樣才能進(jìn)步啊!”那人聽了朋友的話,臉紅了。
啟示: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不明白的問題時,不會就是不會,要多善于向別人學(xué)習(xí),不要裝懂,反而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在學(xué)習(xí)的路上,我們不知道、不明白的知識很多,不懂就是不懂,大膽說出來。然后問題解決了,而你也學(xué)到了新的知識,這樣不是很好嗎?
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篇二:價值連城
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shù)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之寶”。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rèn)定山上有寶,經(jīng)仔細(xì)尋找,終于在山中發(fā)現(xiàn)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xiàn)給楚厲王。然而經(jīng)玉工辨認(rèn),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xiàn)上,玉工仍然認(rèn)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并不是因?yàn)楸幌髯愣鴤?,而是因?yàn)閷毷豢醋魇^,忠貞之士被當(dāng)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jié)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后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余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游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飛。
50余年后,趙國邯鄲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jīng)玉工鑒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邯鄲城出現(xiàn),遂據(jù)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后,致信趙王說,愿以秦國十五座城池?fù)Q取玉璧。趙王懾于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jī)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shè)計取回玉璧,送回邯鄲。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將和氏璧制成了傳國玉璽。
啟示:秦昭王雖然是假裝用15座城池交換和氏璧,但是這也足以說明和氏璧的確是很有價值的,要不然這些王室也不會爭著要。不過世間還有許多的東西是用金錢都買不到的,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篇三:一葉障目
很久以前,楚國有個書生,一天,他從書中得知,螳螂捕蟬時遮蔽自己的身體的那片葉子,有隱身的功效。書生放下書,暗暗竊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這么一片樹葉,豈不是能夠擁有隱身之術(shù)?
于是,書生放下手中的書,來到郊外的樹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終于在一棵大樹下,看見一只螳螂躲在葉子后面,正準(zhǔn)備捕蟬。書生顧不得禮儀體統(tǒng),脫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樹。
嗬,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書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體的葉子了。情急之下,書生把整個枝頭的葉子都摘了下來,然后背起葉子,哼著小曲兒回家了。
一到家,書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進(jìn)房間,拿出一片葉子擋在眼前,問妻子:“夫人,你能看見我嗎?”妻子不明白緣由,老實(shí)地點(diǎn)點(diǎn)頭說:“能看到。”書生扔掉這片葉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擋在眼前,問:“夫人,你能看見我嗎?”
他們試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煩了,把眼一斜,說了句“看不見”就離開了。書生大喜,把樹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說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終于可以擁有隱身之術(shù)啦!”
書生來到集市,一個老農(nóng)正在路邊叫賣:“賣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來買啊!”書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靈,頓時饞得直咽口水??墒且幻诖晃腻X也沒帶,這可如何是好呢?
忽然,書生一拍腦門,說道:“哎呀,我怎么把這么重要的寶貝給忘了呢?”說完,便掏出那片寶貝葉子,擋在自己眼前,大搖大擺地來到老農(nóng)的攤前,伸手拿了一個梨扭頭就走。
誰知,剛邁出一步,書生就被老農(nóng)一把抓住,“好大膽的賊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書生一臉茫然地說:“我有隱身之術(shù),你是看不見我的,你是看不見我的…”老農(nóng)可沒功夫聽他解釋,將他送上了公堂。
書生跪在公堂上,羞愧地說:“我從書上看到的,誰如果擁有螳螂捕蟬時遮身的葉子,別人就看不見他。”縣官聽了哈哈大笑:“你啊,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啟示:故事中的楚人居貧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還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jīng)過科學(xué)的調(diào)查和驗(yàn)證,以謙虛謹(jǐn)慎的態(tài)度予以看待。
看過歷史成語典故和啟示的還看了:
5.歷史成語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