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河有關(guān)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與黃河有關(guān)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關(guān)于它的故事有不少,與黃河有關(guān)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黃河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黃河的歷史故事篇一: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于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陜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guān)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fā)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dāng)洪水季節(jié),由于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后,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于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guān),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象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黃河的歷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jīng)常發(fā)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lǐng)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zé)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wù)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qū)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jié)父親的治水經(jīng)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dǎo)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借助自己發(fā)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guī)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fù)ǚe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黃河的歷史故事篇三:三門峽名稱的由來
三門峽是黃河進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峽谷中最險要的一座山峽。這里地勢險峻,水流湍急,兩岸石壁陡峭,河中兩座石島把急流分為三股。人們把這三股水路分別叫做“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的名稱由此而來。鬼門、神門中水勢險惡,似乎只有鬼神才能通過;人門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
如今,“三門天險”已經(jīng)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條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黃河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