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報恩故事14個_中國古代報恩故事14個
在古代,報恩這個詞就深入人心,比如以身相許。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報恩故事14個,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代報恩故事1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縣,有個姓陳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親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雙親,溫順孝敬,從來不讓父母心中有憂慮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則衣不解帶,日夜陪床服侍,親自做湯熬藥。二老逝去后,陳侃悲痛欲絕,真正做到了“事生盡力,事死盡思”的圣人垂訓(xùn)。他的孝行被整個家族引為典范。所以后代子孫人人效法,尊老愛幼,兄弟團結(jié),夫婦和睦,妯娌相親。以后陳氏家族五代同堂傳為佳話.宋皇樹坊旌表,賜額曰:“孝門陳君”,百姓則稱其為“陳孝門”。
古代報恩故事2
結(jié)草與銜環(huán)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春秋時期一個士大夫在其父死后,沒有將其父的愛妾陪葬,而是令其自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在該士大夫一敵人的一次戰(zhàn)爭中,將戰(zhàn)場地上野草纏成亂結(jié),導(dǎo)致恩人的敵手因腳步被袢而被擒報答了對方的恩情;后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huán)四枚,聲言此環(huán)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dāng)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huán)結(jié)草,生死不負。
古代報恩故事3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zé)。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guān)心、照顧,引導(dǎo)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dāng)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dāng)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并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古代報恩故事4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xí)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jīng)常饑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
后人有詩贊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子孫代代仰遺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動楓宸詔表彰。
古代報恩故事5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后,個個勤奮節(jié)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xiāng),合力蓋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dāng)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yǎng)父母,以示不忘養(yǎng)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yǎng)一月。后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yǎng),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yǎng)一日。以后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yǎng)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養(yǎng)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云:
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古代報恩故事14個相關(guān)內(nèi)容
古代報恩故事14個_中國古代報恩故事14個
上一篇:古代愛心小故事3個
下一篇:古代成功人士的故事1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