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_三國演義名言名句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文中好句好段摘抄,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的優(yōu)美語句
1."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guān)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2."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wěn)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dāng)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xiàn)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4."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shù)拇~,也只有當(dāng)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fēng)。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5."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dāng)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yùn)草,打掃戰(zhàn)場,保護(hù)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6."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tǒng),曾經(jīng)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jīng)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7."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dāng)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quán)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fēng)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zhǔn)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nèi)事時把孫權(quán)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8."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quán)還是在罵孫權(quán)。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quán)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quán)能守住父兄基業(yè),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quán),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9."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rèn)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zhàn),以為泄露了天機(jī)。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1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dú)霸一方的軍事首領(lǐng)。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
三國演義中的名句名言摘抄
1、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2、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羅貫中 《三國演義》
3、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4、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jī)不早,悔之晚矣。 ——羅貫中 《三國演義》
5、 血染征袍透紅甲,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 《三國演義》
6、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貫中 《三國演義》
7、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羅貫中 《三國演義》
8、 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羅貫中 《三國演義》
9、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0、 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1、 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2、 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fēng)送雨,雨隨風(fēng),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3、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4、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fù)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5、 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jié)嵋?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 天下名 士 ,用 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yè),而如此輕人耶?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6、 上盈其志,下務(wù)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jì)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7、 豫州當(dāng)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8、 大丈夫處世,當(dāng)努力建功立業(yè),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羅貫中 《三國演義》
19、 既生瑜,何生亮! ——羅貫中 《三國演義》
20、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yuǎn)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guān)。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dú)行斬將應(yīng)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 羅貫 中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
1、各人受了計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優(yōu)入帳,優(yōu)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xiàn),輒具金珠寶貝若干,權(quán)為賞軍之資。續(xù)后別有進(jìn)貢天子禮物。”孔明曰:“汝兄今在何處?”優(yōu)曰:“為感丞相天恩,徑往銀坑山中收拾寶物去了,少時便回來也。”孔明曰:“汝帶多少人來?”優(yōu)曰:“不敢多帶。只是隨行百余人,皆運(yùn)貨物者。”孔明盡教入帳看時,皆是青眼黑面,黃發(fā)紫須,耳帶金環(huán),鬅頭跣足,身長力大之士??酌骶土铍S席而坐,教諸將勸酒,殷勤相待。
2、司馬師見毋丘儉軍退,聚多官商議。尚書傅嘏曰:“今儉兵退者,憂吳人襲壽春也。必回項城分兵拒守。將軍可令一軍取樂嘉城,一軍取項城,一軍取壽春,則淮南之卒必退矣。兗州刺史鄧艾,足智多謀;若領(lǐng)兵徑取樂嘉,更以重兵應(yīng)之,破賊不難也。”師從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鄧艾起兗州之兵破樂嘉城。師隨后引兵到彼會合。
3、高定即引部將鄂煥并本部兵,殺奔朱褒營來。比及離寨約有十里,山后一彪軍到,乃朱褒也。褒見高定軍來,慌忙與高定答話。定大罵曰:“汝如何寫書與諸葛丞相處,使反間之計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忽然鄂煥于馬后轉(zhuǎn)過,一戟刺朱褒于馬下。定厲聲而言曰:“如不順者皆戮之!”于是眾軍一齊拜降。定引兩部軍來見孔明,獻(xiàn)朱褒首級于帳下??酌鞔笮υ唬?ldquo;吾故使汝殺此二賊,以表忠心。”遂命高定為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4、孔明正在營中憂悶,忽報:“東邊救兵到了,旗上書:‘魏先鋒大將王雙’。”孔明問曰:“誰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孔明曰:“汝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又問:“誰敢迎之?”裨將謝雄應(yīng)聲而出??酌髋c三千軍去了??酌饔謫栐唬?ldquo;誰敢再去?”裨將龔起應(yīng)聲要去??酌饕嗯c三千兵去了。孔明恐城內(nèi)郝昭引兵沖出,乃把人馬退二十里下寨。
5、孔明在漢中,惜軍愛民,勵兵講武,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積糧草,預(yù)備戰(zhàn)筏,以為后圖。細(xì)作探知,報入洛陽,魏主曹睿聞知,即召司馬懿商議收川之策。懿曰:“蜀未可攻也。方今天道亢炎,蜀兵必不出;若我軍深入其地,彼守其險要,急切難下。”睿曰:“蜀兵再來入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之計。臣舉一人往陳倉道口,筑城守御,萬無一失: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若諸葛亮入寇,此人足可當(dāng)之。”睿大喜,問曰:“此何人也?”懿奏曰:“乃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現(xiàn)為雜號將軍,鎮(zhèn)守河西。”睿從之,加郝昭為鎮(zhèn)西將軍,命守把陳倉道口,遣使持詔去訖。
6、司馬昭入壽春,將諸葛誕老小盡皆梟首,滅其三族。武士將所擒諸葛誕部卒數(shù)百人縛至。昭曰:“汝等降否?”眾皆大叫曰:“愿與諸葛公同死,決不降汝!”昭大怒,叱武士盡縛于城外,逐一問曰:“降者免死。”并無一人言降。直殺至盡,終無一人降者。昭深加嘆息不已,令皆埋之。后人有詩贊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yīng)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7、是日,諸葛誕令吳將朱異在左,文欽在右,見魏陣中人馬不整,誕乃大驅(qū)士馬徑進(jìn)。成倅退走,誕驅(qū)興掩殺,見牛馬驢騾,遍滿郊野;南兵爭取,無心戀戰(zhàn)。忽然一聲炮響,兩路兵殺來:左有石苞,右有州泰,誕大驚,急欲退時,王基、陳騫精兵殺到。誕兵大敗。司馬昭又引兵接應(yīng)。誕引敗兵奔入壽春,閉門堅守。昭令兵四面圍困,并力攻城。
8、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攻涪城。部將田續(xù)曰:“我軍涉險而來,甚是勞頓,且當(dāng)休養(yǎng)數(shù)日,然后進(jìn)兵。”艾大怒曰:“兵貴神速,汝敢亂我軍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斬之。眾將苦告方免。艾自驅(qū)兵至涪城。城內(nèi)官吏軍民疑從天降,盡皆投降。
9、孔明令蠻人哨探孟獲消息,回報曰:“孟獲請烏戈國主,引三萬藤甲軍,現(xiàn)屯于桃花渡口。孟獲又在各番聚集蠻兵,并力拒戰(zhàn)。”孔明聽說,提兵大進(jìn),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見蠻兵,不類人形,甚是丑惡;又問土人,言說即日桃葉正落,水不可飲??酌魍宋謇锵抡?,留魏延守寨。
10、忽一日見貼下告示一道。守門者揭了,來奏曹睿。睿觀之,其文曰:“驃騎大將軍總領(lǐng)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謹(jǐn)以信義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創(chuàng)立基業(yè),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蕦O曹睿,素?zé)o德行,妄自居尊,有負(fù)太祖之遺意。今吾應(yīng)天順人,克日興師,以慰萬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歸命新君。如不順者,當(dāng)滅九族!先此告聞,想宜知悉。”
11、忽報東吳遣張溫與鄧芝入川答禮。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鄧芝、張溫入。溫自以為得志,昂然上殿,見后主施禮。后主賜錦墩,坐于殿左,設(shè)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禮而已。宴罷,百官送張溫到館舍。次日,孔明設(shè)宴相待??酌髦^張溫曰:“先帝在日,與吳不睦,今已晏駕。當(dāng)今主上,深慕吳王,欲捐舊忿,永結(jié)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張溫領(lǐng)諾。酒至半酣,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
12、東吳先鋒朱異,引兵迎敵。兩軍對圓,魏軍中王基出馬,朱異來迎。戰(zhàn)不三合,朱異敗走:唐咨出馬,戰(zhàn)不三合,亦大敗而走。王基驅(qū)兵掩殺,吳兵大敗,退五十里下寨,報入壽春城中。諸葛誕自引本部銳兵,會合文欽并二子文鴦、文虎,雄兵數(shù)萬,來敵司馬昭。正是:方見吳兵銳氣墮。又看魏將勁兵來。
13、姜維與夏侯霸商議曰:“徐質(zhì)勇甚,當(dāng)以何策擒之?”霸曰:“來日詐敗,以埋伏之計勝之。”維曰:“司馬昭乃仲達(dá)之子,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追。吾見魏兵累次斷吾糧道,今卻用此計誘之,可斬徐質(zhì)矣。”遂喚廖化分付如此如此,又喚張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領(lǐng)兵去了。一面令軍士于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計。
14、孫權(quán)既亡,諸葛恪立孫亮為帝,大赦天下,改元建興元年;謚權(quán)曰大皇帝,葬于蔣陵。早有細(xì)作探知其事,報入洛陽。司馬師聞孫權(quán)已死,遂議起兵伐吳。尚書傅嘏曰:“吳有長江之險,先帝屢次征伐,皆不遂意;不如各守邊疆,乃為上策。”師曰:“天道三十年一變,豈得常為鼎峙乎?吾欲伐吳。”昭曰:“今孫權(quán)新亡,孫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遂令征南大將軍王昶引兵十萬攻南郡,征東將軍胡遵引兵十萬攻東興,鎮(zhèn)南都督毋丘儉引兵十萬攻武昌:三路進(jìn)發(fā)。又遣弟司馬昭為大都督,總領(lǐng)三路軍馬。
15、孔明在高阜處探之,窺見蠻兵已多懈怠,乃聚諸將曰:“汝等敢出戰(zhàn)否?”眾將欣然要出??酌飨葐沮w云、魏延入帳,向耳畔低言,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受了計策先進(jìn)。卻喚王平、馬忠入帳,受計去了。又喚馬岱分付曰:“吾今棄此三寨,退過河北;吾軍一退,汝可便拆浮橋,移于下流,卻渡趙云、魏延軍馬過河來接應(yīng)。”岱受計而去。又喚張翼曰:“吾軍退去,寨中多設(shè)燈火。孟獲知之,必來追趕,汝卻斷其后。”張翼受計而退??酌髦唤剃P(guān)索護(hù)車。眾軍退去,寨中多設(shè)燈火。蠻兵望見,不敢沖突。
16、孔明犒軍已畢,班師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為前鋒。延引兵方至瀘水,忽然陰云四合,水面上一陣狂風(fēng)驟起,飛沙走石,軍不能進(jìn)。延退兵回報孔明??酌魉煺埫汐@問之。正是: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17、忽帳下一老將,厲聲而進(jìn)曰:“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眾視之,乃趙云也??酌髟唬?ldquo;吾自平南回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jì)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云厲聲曰:“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愿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住。云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于階下!”孔明曰:“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言未盡,一人應(yīng)曰:“某雖不才,愿助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孔明視之,乃鄧芝也??酌鞔笙玻磽芫迩?。副將十員,隨趙云、鄧芝去訖。
18、恪令安排車仗。方欲出府,有黃犬銜住衣服,嚶嚶作聲,如哭之狀。恪怒曰:“犬戲我也!”叱左右逐去之,遂乘車出府。行不數(shù)步,見車前一道白虹,自地而起,如白練沖天而去。恪甚驚怪,心腹將張約進(jìn)車前密告曰;“今日宮中設(shè)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輕入。”恪聽罷,便令回車。行不到十余步,孫峻、滕胤乘馬至車前曰:“太傅何故便回?”恪曰:“吾忽然腹痛,不可見天子。”胤曰:“朝廷為太傅軍回,不曾面敘,故特設(shè)宴相召,兼議大事。太傅雖感貴恙,還當(dāng)勉強(qiáng)一行。”恪從其言,遂同孫峻、滕胤入宮,張約亦隨入。
19、此時先主威聲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韓當(dāng)、周泰大驚,急奏吳王,具言糜芳、傅士仁殺了馬忠,去歸蜀帝,亦被蜀帝殺了。孫權(quán)心怯,遂聚文武商議。步騭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呂蒙、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數(shù)人皆亡,獨(dú)有范疆、張達(dá)二人,現(xiàn)在東吳。何不擒此二人,并張飛首級,遣使送還,交與荊州,送歸夫人,上表求和,再會前情,共圖滅魏,則蜀兵自退矣。”權(quán)從其言,遂具沉香木匣,盛貯飛首,綁縛范疆、張達(dá),囚于檻車之內(nèi),令程秉為使,赍國書,望猇亭而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