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艾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éyl.etVant.的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功效。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泄瀉久痢。現(xiàn)在,就來看看以下兩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的功效
艾葉叫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別名:艾、冰臺、艾蒿、醫(y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陳艾、灰草、大艾葉、杜艾葉、萎蒿、陳艾。
性味:艾葉味辛、苦,性溫,
別名:艾、冰臺、艾蒿、醫(y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陳艾、灰草、大艾葉、杜艾葉、萎蒿、陳艾。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
艾葉的作用
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yǎng)血調經。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1、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后方》)
2、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3、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濟總錄》香艾丸)
4、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補缺肘后方》)
5、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衛(wèi)生易簡方》)
6、艾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世醫(yī)得效方》艾姜湯)
7、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8、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養(yǎng)生必用方》)
9、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0、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圣惠方》)
11、艾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煎濃汁,服三合。(《千金方》)
12、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13、艾葉治產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楊誠經驗方》)
14、艾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許國楨《御藥院方》)
15、艾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6、艾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綱目》)
17、艾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仁齋直指方》)
艾葉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嗑啤⑾愀綖橹?。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艾葉的功能簡介
功能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
主治
1、各種出血證:艾葉性溫,能溫經止血,尤宜用于虛寒性出血。
2、虛寒性腹痛:艾葉能散寒止痛,暖宮助孕。
3、瀉痢霍亂,婦女帶下:艾葉辛溫散寒,苦溫燥濕,故適用于瀉、帶下屬寒濕下注者。
4、瀉、帶下屬寒濕下注。
入藥部位
葉。
采收加工
培育當年9月、第2年6月花未開時割取地上部分,摘取葉片嫩梢,曬干。
炮制方法
1、艾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2、艾葉炭:取凈艾葉,置鍋內,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略妙,取出晾透。
3、醋艾葉:取凈艾葉,加米醋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艾葉100kg,用米醋15kg。
4、醋艾葉炭:取醋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干,取出涼透。
毒理作用
1、小鼠LD50:艾葉煎劑腹腔注射為23g/kg;艾葉油灌胃為2.47ml/kg和1.82g/kg,腹腔注射為1.12ml/kg,4-松油烯醇灌胃為1.237g/kg和1.242g/kg;丁香烯口服為3.355g/kg。家兔腹腔注射艾葉油2ml/kg10min后,由鎮(zhèn)靜轉入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減慢,但角膜反射始終存在,體溫、瞳孔大小均無明顯影響,最后呼吸抑制致死。 2、兔每日灌服艾葉油0.45ml/kg(分2次服)或每日上、下午各噴霧吸入1次,約每日0.5ml/只,連用10或20d,動物一般情況無明顯改變,體重有所減輕;用藥后30d,吸入組兔血色素明顯升高,而口服組無明顯變化;白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尿蛋白及鏡檢、磺溴酞鈉(BSP)排泄試驗、酚紅排出量均無明顯改變;對心電圖影響不顯著。兔灌服4-松油烯醇或丁香烯每日0.3ml/只,分兩次服連服20d。前者體重比對照組稍有下降,血色素稍升高,二者對白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BSP排泄、酚紅排出量均無影響;4-松油烯對心電圖波形無改變,多數(shù)兔心率減慢10%-20%;丁香烯對心電圖無影響。
相關配伍
1、治婦女崩漏、妊娠下血,配阿膠、當歸、地黃等溫經散寒,養(yǎng)血止血,如《金匱要略》膠艾湯;若沖任虛損,崩漏不止,可加炮姜、血余炭、陳棕炭等加強溫經止血之功;若兼氣虛不攝,還可加黃芪、黨參、白術等以益氣攝血;若腎虛胎動不安,則可加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等以養(yǎng)血益腎安胎。
2、治中陽虧虛,統(tǒng)攝無權之吐血、衄血,《千金要方》用熟艾葉單味煎服,《金匱要略》柏葉湯則配干姜、柏葉同用,溫中助陽兼止血;而屬血熱妄行之吐衄咯血,應以鮮艾葉配涼血止血之鮮生地、鮮荷葉、鮮柏葉同用,既能同奏止血之功,又能防止寒涼留瘀之弊,如《楊氏家藏方》四味丸。
3、治沖任虛寒,小腹冷痛,月經不調,日久不孕者,配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散寒止痛,養(yǎng)血調經,如《直指方》艾附暖宮丸;寒甚者還可與附子、干姜同用。
4、治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腹冷痛,可用熟艾葉入布袋兜于臍部。
5、治陽虛寒盛或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疼痛,將艾絨制成艾條、艾炷,點燃灸患處或穴位,具有溫煦氣血、透達經絡作用。
6、治瀉、帶下屬寒濕下注者,單用或配干姜煎跟即效。伴腹脹腹痛者,可加配陳皮行氣止痛兼以燥濕;吐下不止者,則可加肉豆蔻、訶子、龍骨等收斂止瀉;霍亂轉筋者須與木瓜、藿香、香薷等同用,散寒燥濕,舒筋緩急。
7、治婦女帶下,配蒼術、白術、當歸內服或苦參、蛇床子、白芷等外洗以燥濕止癢。
8、治濕疹、疥癬、皮膚瘙癢、黃水瘡等,可單味外用或與黃柏、花椒、防風等煎水熏洗,亦可配枯礬研末外敷。
注意事項
陰虛血熱者慎服。
貯藏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醋艾葉、醋艾葉炭密閉,置陰涼干燥處。艾葉炭、醋艾葉炭散熱防復撚。
艾葉相關文章:
1.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3.艾草的作用
4.艾蒿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