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先進的特色幼兒教育理念_關于幼兒教育的先進理念(2)
國外先進的特色幼兒教育理念_關于幼兒教育的先進理念
正確教育幼兒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huán)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fā)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yǎng)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fā)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fā)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fā)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于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yǎng),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fā)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guī),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guī)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guī)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guī)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guī)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zhí)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guī)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么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guī)湍氵x,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并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于發(fā)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huán)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松且發(fā)展專注的工作態(tài)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而不是不該做什么
傳統(tǒng)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fā)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么,自己應該做什么。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tài)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上述就是對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個方法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對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定不能忽視的,父母要知道找對方法不能盲目的教育,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有一本挺流行的書《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有中文版),其中第五章“怎樣才能成為完美的父母”,內容是關于子女教育的。
怎樣教育孩子?哪種教育方法才正確?這個問題可謂答案眾多且分歧巨大。各路專家提供的各種方法,足以讓新晉父母們無所適從、手足無措。
很多年輕父母可能都有個噩夢:自己采用了某種錯誤的教育方法,結果損害了孩子的未來,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呢?
這一章里,有個很有意思的分析研究。
這項研究分析的細節(jié),讀者可以去看原書——這樣說的意思是,請讀者不要輕易否定這項研究,尤其在你不是教育專家和統(tǒng)計專家的情況下。
由于篇幅和耐心有限,我在這里直接引用研究結論。
研究者開列出16項關于家庭的因素,然后逐一統(tǒng)計分析這些因素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
這16項家庭因素是:
學生的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學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學生的父母有著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學生的父母最近剛剛搬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qū);
學生的母親是在30歲(或者30歲以后)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孩子的;
學生的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兒園之間的這段時間里沒有工作;
學生出生時的體重較輕;
學生參加了兒童發(fā)展進步計劃;
學生的父母在家說英語(這一項可以替換為父母在家說主流社會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
學生的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學生是領養(yǎng)的;
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學生的父母參加家長教師協(xié)會(PTA,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家長參加的教育組織)
學生經常看電視;
學生家里有很多藏書;
學生的父母幾乎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空一行,猜吧……)
研究者的統(tǒng)計分析結論是:
和學生成績高度相關(相關不是促進,有的因素是負相關,比如第4項)的8項因素是:
學生的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學生的父母有著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學生的母親是在30歲(或者30歲以后)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孩子的;
學生出生時的體重較輕;
學生的父母在家說英語(這一項可以替換為父母在家說主流社會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普通話);
學生是領養(yǎng)的;
學生的父母參加家長教師協(xié)會(PTA,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家長參加的教育組織)
學生家里有很多藏書;
和學生成績無關的8項因素是:
學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學生的父母最近剛剛搬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qū);
學生的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兒園之間的這段時間里沒有工作;
學生參加了兒童發(fā)展進步計劃;
學生的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學生經常看電視;
學生的父母幾乎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這個結果有些令人困惑。許多往往被認為是很有影響力的因素,比如搬家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qū),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每天給孩子讀書,卻被證明不能影響孩子的成績。
而另一些因素,比如晚育(30歲才生第一個孩子),卻被證明可以影響孩子的成績。晚育的孩子往往成績較好。
這兩組家庭因素的分布,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
研究者指出,規(guī)律就是:那8項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實際上表明的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而那8項不能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則是父母的行為,即“父母對孩子做了什么”。
換句話說,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遠比他們對孩子做什么,采用某種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響孩子。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且聽我繼續(xù)往下說。
實際上,除了遺傳因素,決定孩子學習成績和人格發(fā)展的,一定是父母的行為,包括他們對孩子做了什么。那么,為什么說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比他們對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呢?
那是因為,真正決定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的,是你是個什么樣的人,而不是你有意去做什么事??瘫∫稽c兒說就是:你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
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里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天天興致勃勃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后,就會自然而然地讀書。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打麻將,家里日日都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牌技和牌運,就算你每天晚飯后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麻將更大。對他來說,麻將牌而不是書,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政治家的孩子,從小就看到父母在家中舉行政治集會,和同事商討各種政治話題,很自然地就會掌握其中的言談舉止和交往技巧,雖然他很可能意識不到這是在學習。
商人的孩子,從小就見慣進貨銷售、盈利虧損。如果他長大以后決定經商,即使是新手,他對商業(yè)的理解和興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輩子拿工資從來不知道商業(yè)風險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當然,論及人,結論永遠不會絕對。相反的案例一抓一大把。而且,上述規(guī)律,不應該成為個人逃避努力的借口。決定你生活和命運的,永遠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人。
揭示這條規(guī)律的意義在于,它告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但說到底,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蛘哒f,你的性格和優(yōu)缺點,很可能就是你子女未來的性格和優(yōu)缺點。
誠實者的子女也可能成為騙子,但更多的騙子,是從小就從家里學到了撒謊和欺騙之術。勤奮者并不能確保孩子一定也同樣勤奮,但如果你日上三竿還在高臥,就別為孩子的懶惰而怨天尤人了。
說了這么一大堆,有人也許會問:你是不是打算改行,開始做教育咨詢了?
不,我沒那個興趣和能力。我之所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并寫下這篇文章,重點是在后面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和市場經濟觀念有關。
先讓我復述一下上面的規(guī)律:父母是什么樣的人,遠比他們對孩子做什么,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真正決定父母在生活中的行為舉止的,不是他們刻意實施的某種教育方法,而是他們自己本身是什么樣的人。父母必定會把自己的人格特質帶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影響孩子。
這個規(guī)律并不僅僅適用于為人父母者。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最大部分的行為舉止都不是來自刻意的選擇,而是遵循多年的習慣和相對固定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人格,而不是刻意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你睡眠的習慣、洗漱的方式和速度、吃早餐的方式、走進辦公室做的第一件事、辦公桌上物品的擺放、你的坐姿、吃飯的速度、和他人對話時的態(tài)度、語氣、你生氣或高興時的表達方式……
這種種的行為,并不是你在幾個可能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才加以實施的,而是沿襲多年以來的習慣。而這些,也構成了你這個人的人格特點。
雖然我們是有理性、會選擇的人類,但如果生活中的事事都要像標準化考試那樣幾選一,那將不堪重負。為了擺脫這種重負,為了讓生活可以持續(xù),人類就把大部分生活知識轉化為無須時時選擇的習慣、習俗和生活方式,而讓大腦集中去分析判斷少數重要的選擇,比如是開車出行,還是坐出租車?是買單反相機,還是買單電相機?
人們把這種不明確表現出來、但大量存在且必不可少的知識稱為默會知識。
默會知識的好處是讓生活可以繼續(xù)下去而不是變成不堪重負的持續(xù)選擇,不利之處是在生活和可見的知識之間發(fā)生了脫節(jié)。
在和其他文化的人相遇時,默會知識表現得最為明顯。當你和一個外國人交談時,不管用什么語言,都會感到很多重要的內容無法表達;而很多他不明白的地方,對你來說卻根本意識不到那還需要解釋。對同一個詞,即使成功翻譯,不同文化的人也有迥然不同的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難擺脫那種永遠無法走進對方屋子的感覺。
說了半天,意在何為呢?
意在指出開放社會的不可替代性。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這個國家從封閉社會走向開放社會的過程。改革開放,當然是承認落后,要向先進者學習。那么,應該如何學習呢?
根據學校教育的方式,一般認為,學習先進國家,方法無非是派出留學生、邀請外國專家來傳授,組織翻譯書籍、購買引進新技術。
現在我們知道了,僅靠這些,不可能彌補和先進者之間的知識差距。這種學習方式,只能讓一小部分人學到我們所需的知識中極小的一部分。大量其他更重要的知識,其中主要是默會知識,我們要靠一種不像學習的方式去習得——那就是對外開放,建造一個開放的社會。
改革開放的三十余年,中國最大最根本的進步,其實在于知識的進步。這種進步,并不是指少數精英學術和技術的進步,而是指全體社會成員生產、經營、生活知識的大幅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數億人用一代人的時間就掌握了工業(yè)化社會所需的大量默會知識。
這種知識的進步,決不可能來自學校式的傳授,而只能是來自于社會的開放,靠無數人與人之間近距離的、有意無意的模仿。模仿身邊的成功者和高效者,是默會知識傳播、擴散的唯一途徑。
中國的改革開放,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這些海外投資不僅帶來了錢,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來了人,帶來了大量具備豐富資本主義社會經營、生活經驗的人。這些知識不僅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不僅有技術型的,也有管理型的、生活型的。
僅是伴隨著到大陸投資的大量海外華人,市場和資本主義的知識就如潮涌一樣重返中國。更不用說還有其他海外投資者了。
知識的傳播不僅不僅發(fā)生在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也發(fā)生在中國的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數億人從鄉(xiāng)村進入城市。他們原本的農村生活不可能讓他們掌握城市生活、工業(yè)生產的知識。是大量的人員流動和共處把這種知識傳播給幾億人。
超市是什么樣子,4S店是干什么的,私營企業(yè)是什么樣子,到飯館吃飯如何點菜,如何使用自動取款機,怎么買飛機票,怎樣找工作,面試時應該怎么做,體面的著裝是什么樣子的,參加宴會的禮儀……
如何開辦一個企業(yè),怎樣起草簽訂一個合同,如何管理員工,如何保證產品質量,辦公室如何裝修布置,文件如何管理,怎樣解雇員工,怎樣計算企業(yè)成本……
熱情服務是什么意思,店前招牌應該怎樣設計,顧客不滿意時應該怎么辦,商品應該如何陳列,包裝怎樣才是合適的……
這些知識單獨拿出來,哪一個都不難,甚至很簡單,但卻數量繁多、頭緒復雜。而且,許多時候,那些掌握了這些知識的人,意識不到自己擁有的是值得學習的知識,應該拿出來教給別人。默會,就是指本人也不知道那是一種知識,雖然他每天都在按照這種知識來生活。
在小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觀念的培育,語言的習得,都不是靠正規(guī)學習,而是靠模仿身邊的人,尤其是模仿身邊的父母。
同樣,成年人之間生活方式、觀念的傳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途徑其實也不是有意識的正規(guī)學習,而是人員的日常來往和共處。而這,就是開放社會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密切的接觸,在傳播知識和觀念方面,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讓一個發(fā)達社會的人教給我們建設發(fā)達社會的知識,他會覺得無從說起。我們也很難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但只要讓大家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我們自然就會發(fā)現、感知許多差異和值得借鑒效仿之處。
距離或許可以產生美,但距離也阻斷了默會知識的傳播。盡量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默會知識才能順利傳播。
說到這里,也就解釋了我為什么會對兒童教育問題產生興趣。正確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首先提升自己的素質,這揭示了大量默會知識的傳播途徑——模仿那些更成功的個人和群體。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建成一個發(fā)達文明的社會,想要從其他社會中吸取有益的知識,唯一的途徑是保持社會的開放,讓社會成員可以自由流動自由交往。
當大量的人們互相往來、密切相處時,他們就會自然而然、不可避免、也不可壓制地互相影響。人們會效仿那些成功者、先進者。而成功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從來都是這樣傳播開來的。
而且,除了這種方式以外,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數以億計的人獲取無處不在數量無限的默會知識。開放社會,不僅是有效的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知識的傳播,同樣不可能以計劃和統(tǒng)一安排的方式進行。默會知識的存在,讓所有開放社會以外的人為控制式的知識傳播方式歸于無效。
當代中國人,經歷過封閉社會和開放社會。雖然如此,許多人并不充分理解開放社會的意義所在。所以,當遇到某些社會問題時,他們往往選擇封閉式的解決辦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