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中國式教育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難去改觀,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一起來看看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么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第一個關(guān)鍵時期: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guān)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chǎn)生的。
第二個關(guān)鍵時期: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guī)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guān)系帶來許多挑戰(zhàn),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guān)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guān)鍵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tǒng)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guān)系,現(xiàn)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tǒng)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lǐng)路人。現(xiàn)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nèi)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他山之石:國外父親參與育兒情況。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父親們參與育兒的情況吧,或許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異域文化,但對于所有愛孩子的父親來說都是有所啟發(fā)的。
1.以色列:傳統(tǒng)上重視男性權(quán)威,自幼兒園起就實行男女分開教學,這種男女明顯區(qū)分的情況下并沒有差別對待,無論是家務(wù),工作,男女都一視同仁。在以色列,夫婦都參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務(wù)或照看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日常風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還有父親給孩子單獨談心的習俗。
2.英國:英國的男性以重視育兒事業(yè)而聞名,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英國的父親從孩子小時就開始重視教育。
3.德國:德國人在家中度過的時間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的七點半至下午的四五點鐘,學校也是如此。隨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會,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過這些溫馨和睦的時光。德國的父親大都把親手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為最大的愿望,家人間的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帶薪產(chǎn)假,男性也有長達四周的帶薪待產(chǎn)假,這一法案是1979年制訂的,到現(xiàn)在約有70%的父親使用了這一假期,挪威的父親們認為保障育兒是自己的一項權(quán)利。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于健康,還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yī)院的樸醫(y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wèi)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臟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xiàn)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臟了衣服也不要緊。醫(y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干凈、一味地講究衛(wèi)生,適當?shù)嘏K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于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斗爭,有利于預(yù)防各種疾病。
母乳喂養(yǎng)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吁“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喂養(yǎng)”。喂母乳已經(jīng)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xiàn)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制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xù)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
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yī)生強調(diào)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fù)。”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xiàn)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chǎn)生在疼痛的時候戰(zhàn)勝疼痛的力量。在醫(yī)學發(fā)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y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于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yīng)。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guān)心一下質(zhì)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斗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y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nèi)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shù)十名由于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fā)現(xiàn)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后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yīng)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yǎng)與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shù)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yǎng)與鍛煉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里成長比較好?,F(xiàn)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yīng)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國內(nèi)外不同的教育方式
1玩耍
說了老半天,估計讀者也不需要我再詳述,就知道在讓孩子玩耍的方面,澳洲家庭和華人家庭的不同了。和做父母的華人朋友在一起,最常聽到的就是“別做這個!” “別碰那個!”“別去那兒!”“小心!”還伴著緊張的眼神。有一次在一家華人朋友家的后院玩,他們家兩歲多的男孩跑到院子里的水龍頭旁邊,水龍頭下有一小塑料桶,里面接滿了水。媽媽馬上說,唉不要過去,危險!讓筆者當時覺得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在兩個大人的看護下,只到小孩膝蓋的一小桶水對小孩會有什么危險可言。當然不光是危險,就是弄濕了,弄臟了,也是華人父母覺得萬萬不可以的事。所以很多華人父母剛把孩子送到當?shù)赜變簣@的時候,都覺得那里的孩子大部分時間就是坐在沙坑里玩沙子實在不可理解。
筆者曾經(jīng)有一次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夏天的下午路過鄰居家時,看到這個家的男主人正在拿著一個大海綿塊奮力洗車,車上全是大泡泡。而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旁邊是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金色的卷發(fā),胖胖的肚皮,光著身子,也在拿著一塊小海綿,蘸著肥皂水,奮力在洗他的小自行車,沾在他身上的泡泡比在他小車子上的還多。兩人都非常認真,誰也顧不上誰。
不知道這兩種不同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哪個會更有勤勞的習慣和獨立的精神?
2嚎哭
小孩子哭恐怕很難避免。但是在公共場所嚎啕大哭,且持續(xù)時間很長的通常都是華人的孩子。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概率,但這個現(xiàn)象很多人,包括華人朋友都有同感。
無法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這里面的原因也許有很多,不過,華人父母加上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一起慣孩子,這個現(xiàn)象可能是沒有人會有什么異議的。
在超市里,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麥克,請你把魚罐頭放回去。” “露西,我們今天不買巧克力餅干,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而麥克和露西通常是個四、五歲到十來歲的小家伙。如果他們還拿著那些父母不要買的東西,父母就會一遍一遍的重復(fù):請放回去,而且還特別強調(diào)這個“請”字。通常,小孩子就把東西放回去了。
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說華人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可取之處。華人一般都教育孩子要有理想,有抱負,一生要有成就(當然也有太強調(diào)所謂“成功”的問題),可是澳洲人通常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隨便,你想干啥干啥,只要不犯法。”在這種情況下,澳洲的孩子比較缺乏對人生方向的引導,結(jié)果常常耽誤了進取的時機,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曾有人說,澳大利亞人和華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偏頗,總體來說,澳洲人對孩子太松,華人父母管的又太緊,綜合一下就是最好了。你覺得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