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jié)是不是七夕節(jié)
乞巧節(jié)是不是七夕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你知道乞巧節(jié)是不是七夕節(jié)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了乞巧節(jié)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乞巧節(jié)是不是七夕節(jié)
七夕節(jié)又叫乞巧節(jié),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jié)并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jié)首先是女子的節(jié)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jù)《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后丟枚小針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jié)又演變?yōu)?ldquo;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面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評賞,然后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乞巧節(jié)習俗
喜蛛應巧
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時。
投針驗巧
明《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lián)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jié)非常熱鬧。姑娘們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婦女洗發(fā)
婦女七夕洗發(fā),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jié)時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蘭夜斗巧
起源于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后,經(jīng)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后,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后,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斗巧’。
乞巧節(jié)詩詞
唐. 杜牧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椗?。
唐. 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椗摇?/p>
明. 唐寅 《綺疏遺恨》
乞巧樓前乞巧時, 金針玉指弄春絲;
牛郎織女年年會, 可惜容顏永別離。
唐. 林杰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椗珊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猜你喜歡:
1.七夕乞巧什么意思
2.七夕是幾月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