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走百病民俗是什么
元宵節(jié)走百病民俗是什么
元宵節(jié)前后“走百病”求吉除疾是一個民間的習俗活動。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jié)“走百病”民俗的介紹
除了各種慶祝活動外,我國民間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是婦女。
所謂走百病,屬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婦女避災求福的一種民俗活動,明清時尤為盛行。清康熙《大興縣志》載:“元宵前后,賞燈夜飲,金吾夢池。民間擊太平鼓,走百索,婦女結伴游行過津橋,曰:‘走百病’。”
“走百病”在民間是很講究的,必須是在特定時間進行,婦女們聚合在一起,或走墻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是指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祈盼家庭人丁興旺。
走百病這種習俗,雖說包含著若干迷信色彩,但此中還是有深意的。在古代,婦女困居閨房,是不能隨便出門游走的,尤其是未出閣的姑娘和年輕的少婦們,即便是要到親朋家做客,也都是車載轎抬,“走百病”這種習俗讓婦女獲得了短暫的“解放”,給了她們一個成群結隊出門游玩的借口,使壓抑的人性得到一種舒展。
此外,這畢竟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使難得有戶外活動的婦女,好好地鍛煉一下腰腿,舒筋活絡,于身體有益。
元宵節(jié)“走百病”民俗的歷史沿革
明清時,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婦女夜間約齊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導,且須去橋,謂可健身卻病,稱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又稱“走橋”。江南蘇州一帶稱為“走三橋”。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八日至十八日……婦女著白綾衫,隊而宵行,謂無腰腿諸疾,曰走橋。”明周用《走百病行》:“都城燈市春頭盛,大家小家同節(jié)令。姨姨老老領小姑,攛掇梳妝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盡歸塵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頭風。踏穿街頭雙繡履,勝飲醫(yī)方二鐘水。誰家老婦不出門,折足蹣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緣。蘄州艾葉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清顧祿《清嘉錄·正月·走三橋》:“元夕,婦女相率宵行,以卻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