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2024假期高速免費時間表
春節(jié)2024假期高速免費時間表(最詳)
俗話說過完春節(jié)就想著明年的春節(jié),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已經(jīng)開始期待2024年春節(jié)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春節(jié)2024假期高速免費時間表(最詳),歡迎大家收藏和閱讀。
春節(jié)2024假期高速免費時間表
◆ 除夕:2024年2月9日(不放假)【00:00高速開始免費】
◆ 春節(jié):2024年2月10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二:2024年2月11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三:2024年2月12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四:2024年2月13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五:2024年2月14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六:2024年2月15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七:2024年2月16日(放假)【全天高速開始免費】
◆ 初八:2024年2月17日(放假)【24:00后高速開始收費】
春節(jié)的來歷
關于過年的傳統(tǒng)習俗是難以考證的,就現(xiàn)在的認識來看,過年源自于殷商時期每年年首進行的祭神祭祖活動。
另外,過年關于怪獸“夕”的傳說也是傳播最為普遍的,古代有一只四只角四只腳的兇猛怪獸“夕”,由于冬天的降臨,少有食物供給,怪獸來到人類的村落尋找食物,由于其身性暴躁、體型龐大,給存在里的人帶來了災難,所以沒到臘月底,人們會一起到竹林里面躲避。
又一年,村民正準備躲避逃走夕的攻擊,在路上遇到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孩子,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他并且一起逃難。后來孩子告訴大家一個躲避夕的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安心的回家,那就是看些竹節(jié),在家門口掛上紅布。
由于長期受到夕的侵害,村民們半信半疑回到家中,不敢睡覺所以都圍在一起烤火取暖。到了子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村民被嚇壞了,聰明的小孩提出,自己將夕引出來,讓村民往火堆里放竹節(jié)。在孩子的呼喊下,怪獸“夕”被順利的引出來,可是村民們卻被驚呆了,沒有按照小孩交代的那樣做,于是小孩不幸被怪獸“夕”挑死了,百姓也清醒了,紛紛往火堆里扔竹節(jié),這時夕果然受到了驚嚇,東奔西走逃跑了。
雖然怪獸“夕”被趕跑了,但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年”去世了,剛好這天是正月初一。由于夕一直沒有死,所以大家每天都會燒竹節(jié),然后有了現(xiàn)在過年防爆竹的習俗,鐵紅色春聯(lián)的習慣,而且會在每年的伊始說吉祥話客氣話。
除夕和春節(jié)的區(qū)別
隨著年味兒越來越淡,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懂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只把春節(jié)長假當又一個可以睡懶覺的假期,跟五一、國慶沒什么兩樣。睡過癮之后又不免覺得空虛,懷念起小時候放煙花吃糖瓜的日子。于是近年來在時尚的年輕群體當中又興起了復古的“過年熱”,有模有樣地重現(xiàn)兒時的記憶,只是很多年節(jié)印象確實太模糊,就比如除夕和春節(jié),到底哪一天才是過年,好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第一星座網(wǎng)推出春節(jié)系列小常識,教你過一個原汁原味的春節(jié)。
廣義的春節(jié)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jié)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傳統(tǒng)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zhí)ь^”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于春節(jié)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合二為一了。
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第一星座網(wǎng)祝您新年快樂,合家幸福!
春節(jié)守歲的習俗
除夕夜,中國民間有守歲、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風俗。
守歲是過年風俗中極富特色的一種祈福形式,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守歲,也就是晚上不睡覺,等待新一年的到來。每到除夕三十夜晚,人們吃完年夜飯后,全家老少就會圍爐而坐,邊吃干貨、瓜果,邊說古論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這就是“守歲”。據(jù)傳,守歲的風俗早在晉代就已十分流行。
為什么要守歲呢?一些民俗學家認為,中國古代的“歲”與“年”相通用,歲即是年,守歲即守年,而年代表“谷熟也”,從這個角度講,守歲代表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愿望和對豐年的期盼。
子夜時分,隨著辭舊迎新時刻的來臨,鞭炮聲、歡笑聲、祝福拜年聲響成一片,交織在一起,家家呈現(xiàn)出熱情奔放、歡樂祥和的景象。孩子們此時最期待,也最興奮,他們紛紛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則要忙不迭地給“壓歲錢”。不過,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并不一定是在子夜時分。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壓歲錢,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奶奶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希望小輩平安幸福,遠離晦氣和災難。
此外,除夕夜,我國有些地區(qū)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春節(jié)來歷起源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是漢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俗。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特別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樂趣的內容,像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弊?、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國最早的春聯(lián),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
用紅紙寫春聯(lián)始于明朝。年畫源于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xiàn)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弊衷谒纬郧熬陀辛?,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弊?,故意倒貼在門、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后,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jié)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后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jié)日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