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當天開始數(shù)伏嗎
夏至當天就開始數(shù)伏嗎
從天文學的知識里得知,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至當天開始數(shù)伏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夏至當天開始數(shù)伏嗎
不是的,數(shù)伏開始的日子,是夏至后的第3個庚日。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
我國秦漢時期,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規(guī)定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復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夏至開始算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伏天也是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算起。
伏天的到來就意味著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氣候階段來臨。建議網(wǎng)友們既要注意防暑降溫,還要當心家中的物品發(fā)生霉變,需加強晾曬。
夏至傳統(tǒng)食物知多少
生菜、涼面和熱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另外也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叫做“鍋挑兒”,據(jù)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
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于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面,稱稱體重。
夏至吃什么最旺運
1、吃面條,嘗新又可得神靈庇佑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面的習俗,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不僅習慣吃面食的北方夏至肯定會吃面條,就連以米飯為主的南方,也在夏至這天食用種類繁多的面條,諸如陽春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涼拌面等等;北方的打鹵面、炸醬面則更是夏至的主打飲食。
相傳,夏至吃面的習俗由來已久。從周朝開始,夏至祭神的儀式中,就要將剛收獲的新麥作為貢品祭祀。
祭祀儀式完畢后,人們就食用祭祀過得新麥做成的面條,在嘗新的同時,也有獲得神靈庇佑的寓意。
2、吃餛飩,家庭團圓,讓人聰明
江南的很多地方,盛行夏至日吃餛飩。餛飩的形狀有官帽式、元寶式等。
餛飩,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之音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所以民間有夏至吃餛飩可讓人聰明的說法。
夏至日全家人一起吃餛飩,還有合家團圓、家庭和諧的吉祥寓意。
3、吃冷飲、冷食,消暑開胃
各地夏至日的飲食雖有不同,但皆夏至日吃涼粉、涼皮、涼面,喝酸梅湯等冷飲、服冰塊,吃西瓜等水果,等等,既可以消暑解熱,又可以開胃。
4、吃苦味食物,為健康開運
夏季五行屬火,五行對應心臟。而夏季火旺,對屬金的肺克制比較嚴重。夏季飲食宜苦,食用味苦的食材可以有助于心氣、肺氣。
諸如苦瓜、蓮心、苦丁茶、菊花茶、金銀花、咖啡、啤酒、芹菜葉、萵筍葉、蘿卜葉、苦蕎麥、杏仁、柑橘等等食材,都是不錯的選擇。
夏至氣溫氣候特點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我省盆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qū)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jié)。這時,盆地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盆地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yōu)槲鞫鄸|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現(xiàn)大范圍洪澇的次數(shù)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jié)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jié)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xiàn)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nóng)業(yè)豐收,在這些地區(qū),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簡介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摈缗c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