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考試網(wǎng) > 學歷類考試 > 中考頻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歷史 >

      中考歷史試卷_中考歷史試題

      時間: 玉蓮0 分享

        歷史和其它科目不同,它是與時俱進的,我們一般是以最新版本的為主,當然中考的同學們是以課本登記的為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考歷史試卷練習題,供大家參閱!

        宜賓中考歷史試卷

        第二部分 (歷史 60分)

        第Ⅰ卷 選擇題(共20分)

        下列各題均有四個備選項,其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填在答題卡內(nèi)(本卷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史記》載:“(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hellip;&hellip;。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備?!笨梢姟吧叹睂儆?/p>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我國古代書法史上有“顏筋柳骨”、“顏骨趙姿”的說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顏筋”、“顏骨”的是

        A B C D

        3.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過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

        C.成立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 D.觸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4.下列有關雅典城邦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農(nóng)業(yè)發(fā)達

        B.古代雅典城邦是著名的君主專制國家

        C.伯利克里時期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參加公民大會

        D.古代雅典用系統(tǒng)的教育將全體小孩培養(yǎng)成合格公民

        5.《全球通史》一書中說:“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逼洹案础敝傅氖?/p>

        A.蘇格蘭人民爆發(fā)反抗國王的起義 B.國王召集議會要求增加政府稅收

        C.議會議員猛烈抨擊國王獨斷專權 D.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

        6.20世紀20年代末,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大蕭條,對此表述正確的是

        A.首先爆發(fā)于歐洲國家 B.由各國政治危機引發(fā)

        C.使蘇聯(lián)受到沉重打擊 D.促使羅斯福實行新政

        7.右圖所示戰(zhàn)役將美國直接卷入二戰(zhàn),美國對日作戰(zhàn)的兵力主要投放于

        A.太平洋戰(zhàn)場

        B.非洲戰(zhàn)場

        C.歐洲戰(zhàn)場

        D.中國戰(zhàn)場

        8.下列圖片中,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9.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說:“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逼渲械摹捌茐摹敝饕侵?/p>

        A.美國利用優(yōu)勢干涉他國內(nèi)政 B.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安全面臨挑戰(zhàn)

        C.恐怖主義在全球范圍內(nèi)蔓延 D.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

        10.下列圖片中屬于冷戰(zhàn)表現(xiàn)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1.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fā)展(10分)

        材料一 仔細觀察《絲綢之路》示意圖

        (1)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國輸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它最遠可以運到A國,該國是指當時哪個國家?(2分)

        材料二 仔細觀察《佛教的傳播》示意圖

        (2)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二中B處是哪個國家?佛教傳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C處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它有哪些成就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的發(fā)展?(2分)

        材料三 仔細觀察《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示意圖

        (4)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阿拉伯人是東西文明傳播使者。你認為當今文明交流應具備哪些條件?(4分)

        12.經(jīng)濟體制(政策)的創(chuàng)新與調(diào)整(10分)

        材料一 1913&mdash;&mdash;1925年俄國/蘇俄/蘇聯(lián)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情況

        年份

        項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 100 67 112

        糧食(萬噸) 7.650 4.519 94.7

        牛(萬頭) 6.060 5.250 102.5

        豬(萬頭) 2.090 1.750 104.3

        (1)表格中1920年的生產(chǎn)情況與1913年相比有什么變化? 1925年的生產(chǎn)情況與1920年相比,發(fā)生變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在經(jīng)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企業(yè)、一部分工人農(nóng)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chǎn)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qū)、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jīng)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fā)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hellip;&hellip;這是一個大政策,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政策,建議同志們認真加以考慮和研究。

        &mdash;&mdash;摘自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這個“大政策”所蘊含的經(jīng)濟思想。結合所學,指出我國在“大政策”的指引下開展了哪些具體的實踐?(5分)

        (3)兩則材料中的信息對今后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何啟示?(2分)

        1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材料一 華盛頓紀念塔內(nèi)有一塊石碑,上面有這樣一段文字:“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jù)雄于曹劉。即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骎骎乎三代之遺志?!?/p>

        &mdash;&mdash;摘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根據(jù)材料一,以“天下為公”為標準,碑文是怎樣肯定華盛頓的?據(jù)此,你認為華盛頓還有哪些貢獻值得推崇?(4分)

        材料二 毛澤東是一位杰出的共產(chǎn)黨領袖,他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chǎn)階級進行革命這一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原則&hellip;&hellip;這對莫斯科來說純屬異端邪說,但毛自行其是,將農(nóng)民組織起來,建立了獨立的軍隊和政府。&hellip;&hellip;共產(chǎn)黨領導人毛澤東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mdash;&mdash;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根據(jù)材料二,作者認為毛澤東“自行其是”的行為有哪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深遠意義是什么?(4分)

        (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2分)

        組合題(共1小題,共10分)

        14.科技與思想的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重要的推動力。我國從近代到現(xiàn)代在科技與思想方面的發(fā)展影響著現(xiàn)在,也啟迪著未來。

        (1) “論從史出”是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請按此方法完成下列空格。(2分)

        史實 結論

        1825年,英國工程師 發(fā)明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19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 于西方。

        1876年,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由英國商人修建的鐵路,稱為淞滬鐵路。

        (2)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先進的中國人在不斷追趕世界的步伐。請結合相關史實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畫“&radic;”,錯誤的畫“&times;”)。(3分)

       ?、傥涸匆浴皫熞拈L技以制夷”為編寫目的,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 ( )

       ?、趪缽妥g著《天演論》,闡釋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 ( )

        ③詹天佑鉆研并改進制堿方法,打破了歐美國家對制堿業(yè)的壟斷。 ( )

        (3)在研究歷史問題時,需要區(qū)分“原因”、“現(xiàn)象”、“認識”。請根據(jù)這三個方面,對我國在建國后科技發(fā)展的相關信息進行分類并填在空格中。(3分)

        歷史信息 信息分類

        1999年我國第一艘飛船發(fā)射成功 ( )

        2005年初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網(wǎng)人數(shù)已達1.11億人

        我國在科技上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 )

        黨和國家領導人越來越重視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制定《863計劃綱要》 ( )

        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

        (4)結合我國從近代到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歷史,概括其發(fā)展的總體趨勢。(2分)

        宜賓市2016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

        歷史科答案及評分細則

        第Ⅰ卷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mdash;5. CBBCD 6&mdash;10. DADBA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40分)

        11.(10分)

        (1)商品:絲綢(1分);國家:大秦(1分)

        (2)國家:古印度(天竺)(1分)

        主要原因:宣揚“眾生平等”,反對特權;“忍耐服從”的說教,得到統(tǒng)治者支持;人們精神寄托的需要。(答對一點得1分,共1分)

        (3)成就:壁畫;佛像;佛經(jīng)等。(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4)東方向西方傳播:中國四大發(fā)明傳向西方;改造并傳播印度人的計數(shù)法。(如答出“東方的胡椒、肉桂、絲綢等傳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傳到歐洲”也可得分,答對一點得1分,共1分)

        西方向東方傳播: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yī)學知識;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傳向東方。(答對一點得1分,共1分)

        條件:便利的交通條件;科技的發(fā)展;政府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杰出歷史人物的推動等。(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12.(10分)

        (1)變化:下降(1分);政策因素:新經(jīng)濟政策的實施。(2分)

        (2)經(jīng)濟思想: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實行按勞分配(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實踐: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立;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經(jīng)濟開放區(qū)的設立等。(答對一點得1分,共3分)

        (3)敢于創(chuàng)新(實驗);與時俱進;立足實際;解放思想。(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13.(10分)

        (1)肯定:不僭位號、不傳子孫(或者不搞世襲制);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推崇:實行民主選舉;參與制定憲法;建立民主政治體制等。(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2)行為: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chǎn)階級進行革命;組織農(nóng)民,建立了獨立的軍隊和政府。(答對一點得1分,共2分)

        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答對一點得2分,共2分)

        (3)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或對比研究的方法)。(2分)

        14.(10分)

        (1)史蒂芬孫(1分);落后(1分)

        (2)①&radic;;②&radic;;③&times;(3分)

        (3)現(xiàn)象;認識;原因(3分)

         (4)①由落后于西方到不斷追趕并縮小差距;②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向自主創(chuàng)新方向努力。(答對一點得1分,2分)

        雅安中考歷史試卷

        本試題卷分為第Ⅰ卷 ( 選擇題) 和第Ⅱ卷 ( 非選擇題) 兩部分, 第Ⅰ卷 1 至 4 頁, 第

        Ⅱ卷 5 至 6 頁。全卷滿分 50 分; 考試時間: 思想品德、歷史共 120 分鐘。

        第Ⅰ卷 ( 選擇題 共 20 分)

        注意事項:

        答題前, 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及座位號用 0. 5 毫米的黑色墨跡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 并檢查條形碼粘貼是否正確。

        選擇題使用 2B 鉛筆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位置上; 非選擇題用 0. 5 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框內(nèi), 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考試結束后, 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 1 分, 共 20 分。

        1. 有人將 1895 年春一群舉人的行動當作近代中國的第一次“群眾性的運動”。這次

        行動是

        A. 強學會成立 B. 《萬國公報》創(chuàng)辦

        C. 公車上書 D. 百日維新開始

        2. 百年中國》解說詞中說: “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冊, 它并非世紀起點的標志, 卻是一個

        全新時代的開始?!边@是因為 1921 年

        A. 爆發(fā)了五四運動 B. 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

        C. 發(fā)動了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華民國

        3.圖 1 中文藝復興時期作家的表述, 體現(xiàn)的思想或精神是

        重視科學實驗

        以神為中心

        自我克制

        積極進取

        4. 表 1 為 “新航路開辟一覽表”。據(jù)表 1 可知

        航海家 國別 派遣國家 航行線路

        哥倫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從西班牙起程, 橫渡大西洋, 到達美

        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迪亞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從葡萄牙出發(fā), 沿非洲西海岸向南,

        繞過非洲大陸, 進入了印度洋。

        達&bull;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沿迪亞士航道, 到達印度等地。

        麥哲倫 葡萄牙 西班牙 率領的船隊,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

        印度洋, 返回歐洲, 完成環(huán)球航行。

       ?、偎奈缓胶<叶嫉竭_了亞洲 ②哥倫布、麥哲倫相信大地是球形的

        ③歐洲與亞洲的交通往來從此開始 ④葡萄牙、西班牙推動了新航路開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1689 年, 英國議會通過 《權利法案》主要是為了

        A. 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 B. 限制國王的權力

        C. 防止克倫威爾專權 D. 確立共和制度

        6.英國依仗工業(yè)革命所形成的技術基礎, 在 19 世紀中期一躍成為最大的經(jīng)濟強國, 占據(jù)了工業(yè)霸主的地位, 把競爭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后面?!边@段材料表明工業(yè)革命

        A. 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chǎn)力

        B. 使資本主義戰(zhàn)勝了封建主義

        C.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 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tǒng)治

        7.他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 他在革命的暴風雨中崛起, 為法蘭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也曾給歐洲留下了難以撫平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這里的 “他”是

        A. 華盛頓 B. 羅伯斯庇爾

        C. 克里孟梭 D. 拿破侖

        8. 沒有革命的理論, 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據(jù)此, 下列理論 ( 思想) 與行動對應正確

        的是

       ?、亳R克思主義&mdash;&mdash;&mdash;憲章運動 ②馬克思主義&mdash;&mdash;&mdash;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義&mdash;&mdash;&mdash;武昌起義 ④三民主義&mdash;&mdash;&mdash;戊戌變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歷史試題第 2 頁 ( 共 6 頁)

        9.表 2 為 “兩次工業(yè)革命重要成果表”。據(jù)表 2 分析,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相比, 其特點是

        時間 發(fā)明者 國家 發(fā)明成果

        1782 年 瓦特 英國 改進蒸汽機

        1825 年 史蒂芬孫 英國 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1866 年 西門子 德國 發(fā)電機

        1876 年 貝爾 美國 電話機

        1882 年 愛迪生 美國 開設發(fā)電廠

        1885 年 卡爾&bull;本茨 德國 以內(nèi)燃機為動力的汽車試制成功

        1903 年 萊特兄弟 美國 飛機

        ①美國和德國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術和發(fā)明超出一國的范圍

       ?、凵婕暗念I域更加廣泛 ④大機器生產(chǎn)成為工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 歐洲“火藥桶”位于圖 2 中的

        11.俄國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點是

        A. 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nèi)建立

        B. 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掌握主要權力

        C. 建立新型的無產(chǎn)階級政權

        D. 出現(xiàn)兩個政權并存局面

        12.在那個時代, 所有的生產(chǎn)、運輸、銷售都由國家計劃安排。 對于蘇聯(lián)而言, 它未來幾十年的興衰都和這種 &lsquo;創(chuàng)造&rsquo;聯(lián)系在了一起?!辈牧现械?“創(chuàng)造” 在歷史上被稱為

        A. 新經(jīng)濟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農(nóng)業(yè)集體化 D. 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歷史試題第 3 頁 ( 共 6 頁)

        13.1922 年, 某條約規(guī)定: “為使中國之門戶開放, 或各國商務實業(yè)之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 締約各國, 除中國外, 協(xié)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 一般優(yōu)越權

        利?!痹摋l約

        A. 維持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B. 尊重了中國的主權

        C. 方便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 D. 解決了日美在中國的矛盾

        14.1945 年 2 月,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制度, 保證德國不再擾亂世界和平 ”。這次會議是

        A. 華盛頓會議 B. 雅爾塔會議

        C. 巴黎和會 D. 慕尼黑會議

        15. 新全球史》中寫道: “1962 年, 整個世界戰(zhàn)栗了, 等待著超級大國的對抗可能會帶來

        的世界末日?!辈牧戏从车氖录?/p>

        A. 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 B. 古巴導彈危機

        C. 科索沃戰(zhàn)爭 D. 美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

        16. 下列關于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經(jīng)濟受嚴重打擊原因的表述, 正確的是

        A. 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 B. 通貨膨脹的困擾

        C. 信息產(chǎn)業(yè)單一發(fā)展的弊端 D. 債務負擔加重的制約

        17. 到歐盟各國, 你可以看到

       ?、俅蠖鄶?shù)成員國使用單一的貨幣 ②成員國內(nèi)部人員自由流動

       ?、鄢蓡T國之間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④成員國內(nèi)部貨物自由流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 近年來美國以“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等為名, 把大量先進武器布署到亞太地區(qū),

        艦派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 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美國的這些行為說明

        A. 霸權主義依然存在 B. 冷戰(zhàn)已經(jīng)結束

        C. 單極世界已經(jīng)形成 D. 恐怖主義橫行

        19.世界貿(mào)易組織的成立

        A. 改變了不合理的國際經(jīng)濟秩序

        B. 完全實現(xiàn)了世界貿(mào)易的自由化

        C. 不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 促進了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

        20.一位史學家說: “它是人類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不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 而且還是人腦的延伸, 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腦力勞動?!辈牧戏从车氖堑谌慰萍几锩械?/p>

        A. 計算機技術 B. 航天技術

        C. 生物工程技術 D. 原子能技術

        歷史試題第 4 頁 ( 共 6 頁)

        第Ⅱ卷 ( 非選擇題 共 30 分)

        注意:回答第Ⅱ卷時,只能用0. 5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框內(nèi),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21. ( 9 分)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魯士德國的憲法為藍本的憲法,對法制進行了改革。教育

        也有很大發(fā)展。歷法和穿著也都改變了。一種現(xiàn)代銀行體制逐漸形成。從英國皇家海軍請來

        的專家為日本建立一支現(xiàn)代海軍出謀劃策, 盡管本國已建立起軍火工業(yè), 但仍從國外購買現(xiàn)

        代化武器。政府鼓勵建立鐵路網(wǎng)、電報和航運線; 它還與日本新出現(xiàn)的企業(yè)家們一起發(fā)展重

        工業(yè)和鋼鐵、造船業(yè), 并使紡織業(yè)生產(chǎn)現(xiàn)代化。

        &mdash;&mdash;&mdash;摘編自保羅&bull;肯尼迪 《大國的興衰》

        ( 1) 根據(jù)材料一, 概括日本明治維新的內(nèi)容。( 4 分)

        材料二 洋務運動活動范圍局限于火器、船艦、機器和輕工業(yè),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

        制度和文化的嘗試。自強的努力僅僅觸及了現(xiàn)代化的表皮, 而沒有獲得工業(yè)化的突破。洋務派

        竭力地鞏固而非取代現(xiàn)存的秩序, 而且全然沒有經(jīng)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和現(xiàn)代變革的概念。

        &mdash;&mdash;&mdash;摘編自徐中約 《中國近代史》

        ( 2) 根據(jù)材料二, 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3 分)

        ( 3) 綜合上述材料, 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 2 分)

        22. ( 9 分)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倡導新文化的人們對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問題視作是

        非的問題, 甚至全盤否定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 在重新審視舊傳統(tǒng)舊觀念時也往往是批判的

        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們代表了那個時候最進步的認識。

        &mdash;&mdash;&mdash;摘編自陳旭麓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 1) 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及局限性。( 6 分)

        材料二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梢院敛豢鋸埖卣f,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學上有

        大真, 在倫理上有大善, 在藝術上有大美。

        &mdash;&mdash;&mdash; 《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 2)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舉例說明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 3 分)

        歷史試題第 5 頁 ( 共 6 頁)

        23. ( 12 分) 下面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按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進行

        的探究,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來參與完成。

        【知識梳理】

        原因: ①

        內(nèi)容: 農(nóng)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nóng)奴和干涉

        他們的生活; 農(nóng)奴在獲得 “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但

        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 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性質: ②

        影響: 改革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

        轉折點; 但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

        ( 1) 表 3 是某同學整理的不完整的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的內(nèi)容, 請將表 3 中①、②處的內(nèi)

        容補充完整。( 2 分) 該同學整理的知識還有遺漏, 請仿照表中知識整理的結構內(nèi)容, 結合

        所學知識任選一方面進行補充。( 2 分)

        【信息獲取】

        序號 歷史信息

       ?、?17 世紀時, 英國國王竭力推行封建專制, 鼓吹“君權神授”, 認

        為國王的權力是神授予的, 不可違抗。

       ?、?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腦, 享有行政權; 國會和最高法

        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在權利方面, 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xiàn)。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jīng)由其代表去參

        與法律的制定。

        ( 2) 表 4 中②、③項信息分別出自什么文件? ( 2 分) 從①到③項歷史信息體現(xiàn)了人類政治文明怎樣的發(fā)展趨勢? ( 2 分)

        【觀點論證】

        ( 3) 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美國的一場自救運動, 也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體制的

        改良運動。請選擇其中一種觀點結合史實進行論證。( 要求: 觀點明確, 史論結合) ( 4 分)

        歷史試題第 6 頁 ( 共 6 頁)

        雅安市 2016 年初中畢業(yè)暨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

        一、選擇題 (每小題1分, 共 20 分)

        1. C 2. B 3. D 4. C 5. B

        6. A 7. D 8. C 9. A 10. C

        11. D 12. B 13. C 14. B 15. B

        16. A 17. D 18. A 19. D 20. A

        二、非選擇題 (第21題9分,第22題9分,第23題12分,共30分)

        ( 1) 內(nèi)容: 進行政治 ( 法制) 改革; 發(fā)展教育; 改變社會生活; 建立現(xiàn)代銀行體

        ; 建立現(xiàn)代化軍隊; 發(fā)展交通業(yè)和現(xiàn)代工業(yè)。( 4 分, 答出四點即可)

        ( 2) 原因: 洋務派不改變封建統(tǒng)治; 觀念保守, 思想落后; 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而

        沒有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和文化。( 3 分)

        ( 3) 轉變落后觀念; 改革落后制度 ( 布新也要除舊) ; 學習優(yōu)秀文明成果 ( 2 分, 意思

        相近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2. ( 1) 內(nèi)容: 提倡民主, 反對獨裁專制; 提倡科學, 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 反

        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 反對舊文學。( 4 分)

        局限性: 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2 分)

        ( 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許多優(yōu)秀的成分, 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

        等應繼承學習; 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傊畬χ袊鴤鹘y(tǒng)文化, 不能采取極端

        的態(tài)度, 要 “去其糟粕, 取其精華”。( 3 分)

        23. ( 1) ①農(nóng)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 1 分)

       ?、谧陨隙碌馁Y產(chǎn)階級性質的改革 ( 1 分)

        補充: ( 2 分, 答出一點即可)

        目的: 維護沙皇統(tǒng)治

        領導人: 亞歷山大二世

        時間: 1861 年

        歷史答案第 1 頁 ( 共 2 頁)

        ( 2) 1787 年憲法、《人權宣言》 ( 2 分) 從專制到民主, 從人治到法制。( 2 分)

        ( 3) 第一種觀點: 羅斯福新政是經(jīng)濟大危機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的背景下, 羅斯福為

        美國擺脫危機而采取的自救運動。他采取實施 《國家工業(yè)復興法》等措施, 對工業(yè)、農(nóng)業(yè)、

        金融等進行改革, 使經(jīng)濟得到恢復,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社會矛盾得以緩和, 聯(lián)邦權力得到

        加強, 使美國渡過了經(jīng)濟危機, 避免了法西斯化,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diào)整、鞏固與發(fā)展。

        ( 4 分)

        第二種觀點: 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經(jīng)濟大危機, 原來的制度 ( 自由放任

        主義) 已不能擺脫危機的情況下, 羅斯福在資本主義制度內(nèi)部進行的制度調(diào)整 ( 或對資本

        主義體制進行的改良) 。羅斯福采取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chǎn)的控制與調(diào)節(jié)等措施, 加

        強國家對經(jīng)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 開創(chuàng)了資產(chǎn)階級政府大規(guī)模干預經(jīng)濟生活的先河, 為第二

        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快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jīng)濟起飛奠定了基礎。資本主

        義經(jīng)過自我揚棄, 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4 分)

        徐州中考歷史試卷

        思想品德、歷史試題

        1.本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前,請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本卷和答題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涂、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荚嚱Y束后,請將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本部分共26題,第1至13題為思想品德試題,第14至26題為歷史試題。每題2分,共52分)

        14.掌握歷史紀年方法是學習歷史的必備素養(yǎng)之一。下列有關歷史紀年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3世紀早期秦統(tǒng)一全國 B.康熙四十年時康熙皇帝40歲

        C.辛丑年過后十是是辛亥年 D.中華民國三十三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

        15.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載體。下列對圖片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圖1 圖2 圖3 圖4

        A.圖1是明朝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B.圖2是隋朝開鑿的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C.圖3是清朝時開始營建的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

        D.圖4是唐朝時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橋

        16.下列觀點屬于魏源的是

        A.然則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譯館,翻譯夷書始

        B.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

        C.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D.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17.右圖反映的是我國某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傳統(tǒng)等級觀念已徹底廢除

        B.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C.國民人格平等的觀念逐漸形成

        D.新文化運動推動習俗改革

        18.學者齊衛(wèi)平認為,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有三個主導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發(fā)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chǎn)黨的早期組織&hellip;&hellip;。第三個主導因素應該是上海

        A.最早被開辟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地方

        C.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 D.是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地方

        19.今年是西安事變爆發(fā)80周年。小明同學在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后,寫道:“一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方的五個大字&lsquo;歷史的轉折&rsquo;。”(見下圖)“歷史的轉折”是指

        A.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人民解放戰(zhàn)爭轉為戰(zhàn)役進攻

        D.標志著十年內(nèi)戰(zhàn)的基本結束

        20.1997年6月30日午夜12點,香港回歸中英雙方防務交接儀式上,中文指揮官高聲說到時:“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這一瞬間標志著

        A.“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誕生 B.中國結束半殖民地社會

        C.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 D.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

        21.1965年5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刊載文章《為什么美國的戰(zhàn)略過時了》,認為中國在尖端科學上取得的某種突破,勢必迫使美國修改它的全球戰(zhàn)略。該突破可能是

        A B C D

        22.假如你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雅典,可能遇到的場景是

        A.觀看楔形文字銘刻的法典 B.國王任命陪審法庭官員

        C.婦女參與公民大會的表決 D.公民大會決策重大事務

        23.《人權的發(fā)明:一部歷史》一書開篇提到: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發(fā)》,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權文獻&hellip;&hellip;。因為它們都

        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民主平等 B.對民主政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C.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D.強調(diào)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

        24.17-18世紀,歐洲興起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讓真理來代替迷信,讓正義來代替偏私,讓平等來代替強權,讓人權來代替壓迫?!边@股思潮的杰出代表是

        A.莎士比亞 B.但丁 C.達&bull;芬奇 D.伏爾泰

        25.《二戰(zhàn)秘史》的結語中寫道:“關于反法西斯戰(zhàn)爭&hellip;&hellip;著重于強調(diào)不同力量的協(xié)調(diào)與合作,認為邪惡軸心國家的政權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毕铝惺录c此觀點相符的是

        A.《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B.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

        C.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D.歐洲復興計劃的實施

        26.二戰(zhàn)后西歐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和控制。西歐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戰(zhàn)爭,走聯(lián)合發(fā)展道路,最終實現(xiàn)歐洲的統(tǒng)一,才能重塑昔日輝煌。為此,20世紀60年代西歐國家建立了

        A.歐洲聯(lián)盟 B.世界貿(mào)易組織 C.歐洲共同體 D.亞太經(jīng)合組織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6小題,共48分。第27至29題為歷史試題,24分;第30-32題為思想品德試題,24分)

        27.(6分)史實與推論:科學全面地解讀史實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確的歷史推論。請對下面的推論作出判斷,正確的打“&radic;”,錯誤的打“&times;”。

        (1)史實:商鞅的經(jīng)濟和政治改革無疑遠比他的武功更為重要。&hellip;&hellip;公元前350年,“開”(廢除之意)田之阡陌。&hellip;&hellip;他廢除了舊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hellip;&hellip;而代之以單位面積可以不同的更為靈活的制度。

        &mdash;&mdash;《劍橋中國史》

        推論:商鞅變法改革土地制度,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 )

        (2)史實:“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主獨裁而天下無所制也?!?/p>

        &mdash;&mdash;《史記&bull;秦始皇本紀》

        推論:皇帝處于獨尊的地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 )

        (3)史實:所載的貨物包括上等絲綢,刺繡和其它奢侈品,作為在航程中贈送給當?shù)亟y(tǒng)治者的禮物。&hellip;&hellip;但是就朝廷而言,在這種交往中政治利益高于經(jīng)濟利益。鄭和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nèi)跨越了半個地球,把明帝國的聲威最大限度地遠播到海外。

        &mdash;&mdash;《劍橋明史》

        推論:鄭和下西洋是一次以宣揚國威為目的的大規(guī)模遠洋航行,擴大了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 )

        (4)史實:辛亥革命對徐州(當時的行政稱謂多以銅山縣為代表)的影響是巨大的,武昌城頭炮響的第二個月,徐州的同盟會會員周仲穆等人便積極響應。12月3日,以同盟會會員、銅山縣自治研究所所長王少華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召開了銅山縣各界代表會議,決定銅山獨立,成立銅山縣政府,宣布銅山光復。

        &mdash;&mdash;《徐州簡史》

        推論:徐州革命黨人積極響應武昌起義,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 ▲ )

        (5)史實:“羅斯福把贊同和反對的兩派代表請到白宮開會,&hellip;&hellip;企業(yè)家們和他們在國會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為他們當中有人認為,一切自由競爭都應該停止。&hellip;&hellip;他們完全相信,要復興和繁榮,就非限制競爭不可?!?/p>

        &mdash;&mdash;(美)威廉&bull;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

        推論:羅斯福用國家干預經(jīng)濟的手段來應對經(jīng)濟危機。( ▲ )

        (6)史實:“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各國自由人民,他們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shù)集團或外來壓力所試圖的征服活動?!薄安徽撌裁吹胤剑徽撝苯踊蜷g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薄拔蚁嘈?,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

        &mdash;&mdash;美國前總統(tǒng)杜魯門

        推論: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美國公開干涉別國內(nèi)政,它把冷戰(zhàn)推向了高潮。( ▲ )

        28.(6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情境一:1902年2月3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此前兩天慈禧太后接見各國駐京公使的情況:太后進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國公使夫人)的手,說進攻使館區(qū)是一個錯誤,這是一個沉痛教訓,大清國從今以后會成為外國人的朋友&hellip;&hellip;。

        分析:該情境發(fā)生與哪一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密切相關?它對中國社會性質造成了什么影響?情境中“成為外國人的朋友”的實質含義是什么?(3分)

        (2)情境二: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來頭像圖片,圖片的右上角寫著:“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

        分析:情境中“中國人來了”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之后發(fā)生的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上述兩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說明了什么?(3分)

        29.(12分)綜合探究:經(jīng)濟結構調(diào)整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是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是每個國家實現(xiàn)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重要過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級學生就這個主題查找資料,進行了系列探究,請你參與。

        【世界篇】

        材料一 動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運輸?shù)母锩质谷祟愡h距離的生產(chǎn)與銷售成為可能,這便是在英國興起的廣泛而深刻的工業(yè)革命。&hellip;&hellip;正是這場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由農(nóng)業(yè)&mdash;&mdash;鄉(xiāng)村析經(jīng)濟體制轉變?yōu)楣I(yè)&mdash;&mdash;城市為主體的經(jīng)濟體制。即開始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

        &mdash;&mdash;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1)“動力革命”和“運輸革命”在英國工業(yè)革命中分別有何具體表現(xiàn)?據(jù)材料一,指出工業(yè)革命對英國社會轉型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材料二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驚異目光的注視下,一位23歲的美國青年走進了克里姆林宮,他的名字叫阿曼德&bull;哈默。1921年10月28日,蘇俄第一份給外國人的特許權的合同正式簽署,哈默獲得了一所石棉礦的特許經(jīng)營權,開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mdash;&mdash;《正道滄桑&mdash;&mdash;社會主義500年》

        (2)新經(jīng)濟政策的哪一內(nèi)容為哈默在蘇俄的投資經(jīng)商提供了有利條件?新經(jīng)濟政策有何突出特點?(2分)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技術在5年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還帶動了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率。

        &mdash;&mdash;《世界近現(xiàn)代史》

        (3)20世紀90年代,美國步入什么時代?這主要利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動?(2分)

        【中國篇】

        材料四(見右圖)

        (4)據(jù)材料四,指出圖中我國主要工業(yè)產(chǎn)品產(chǎn)量變化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2分)

        材料五 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時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chǎn)、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這就造成了企業(yè)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企業(yè)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yè)“大鍋飯”的局面&hellip;&hellip;。

        &mdash;&mdash;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5)針對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弊端,我國進行了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其改革的重點是什么?當時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改變“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的狀況?(2分)

        【綜合篇】

        (6)綜上所述,歸納促進經(jīng)濟結構調(diào)整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因素。(1分)

        徐州市2016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B A C C D C A D B D A C

        二、非選擇題(27題6分,28題6分,29題12分)

        27、史實與推論(每小題1分,共6分)

        (1)&radic; (2)&radic; (3)&times; (4)&radic; (5)&radic; (6)&times;

        28、情境分析(6分)(錯別字不得分)

        (1)《辛丑條約》(1分)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

        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或成為“洋人的朝廷”)(1分)

        (2)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分)

        尼克松訪華(或中美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1分)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分)

        29、綜合探究題(共12分)

        (1)蒸汽機的廣泛使用(1分);火車的發(fā)明(1分)

        英國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或由鄉(xiāng)村為主體向城市為主題發(fā)展)(1分)

        (2)中小企業(yè)可允許外國資本家經(jīng)營(1分)

        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chǎn)(1分)

        (3)知識經(jīng)濟時代(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4)增長(或上升)(1分)

        實施“一五計劃”,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主(1分)

        (5)國有企業(yè)改革(1分)

        擴大企業(yè)自主權(1分)

        (6)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政府的宏觀調(diào)控;科技革命的推動;國情變化;合理利用市場和計劃等經(jīng)濟手段(任答1點1分,共1分,言之成理即可)

        特別說明:

        考生所答歷史專用名詞、人名、地名、朝代名稱等,出現(xiàn)錯別字,皆以錯誤判定。不予給分。 


      看過中考歷史試卷的人還看了:

      1.2016年中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2.2016年臨沂中考歷史試卷答案

      3.2014年全國中考歷史真題演練及答案

      4.2015年山東省濰坊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5.2015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