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辯論心理(6)
四、一些題外話
我不是學心理學的,更不是搞辯論的,我的專業(yè)是政治學,這次參與辯論賽純屬偶然,以上一堆閑話只是自己的心得與觀感。由于自己一直是搞理論的,所以也不自覺地把這些心得與觀感理論化了。搞政治與搞辯論,在常人看來似乎是一致的,因為政治舞臺上的斗爭與妥協(xié),無不經(jīng)過政治家或政客之間一番激烈的唇槍舌劍,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如此,英國古老議會大廈里的爭論如此,聯(lián)合國通過重大決議時也是如此。我不否認政治需要辯論,但政治和辯論的真正一致性并不在此,而在它們的終極目的。政治學鼻祖亞里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十分明確地指出:政治的最終目的,不是權力、財富,而是實現(xiàn)人與社會的至善至美。政治是如此,辯論更是如此。因為人類最初發(fā)明辯論,并不是為了游戲,完全是為了解開困惑,純潔心靈,辯清真理,達到人生與社會的至善至美。如果說在這次參與中有什么領悟的話,我想這是我的一點基本領悟。
辯論賽已經(jīng)落幕,輝煌已成為歷史,然而,我和王滬寧、俞吾金、張靄珠老師,和六位才華橫溢,個性鮮明的辯才以及兢兢業(yè)業(yè)、甘為人梯的十二位國際政治系研究生陪練員一起為準備本屆辯論賽所經(jīng)歷的一幕幕,至今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我十分欽佩這三位老師的學識和人品,他們給了我許多能夠終身受益的啟迪,我也十分欣賞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的刻苦和悟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論在臺上還是在臺下,我都時常從他們身上感到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和一個文化的新希望。
人的一生不會有太多的機會去經(jīng)歷這樣一次鍛煉和洗禮,我得到了,為此我深感榮幸。
在從新加坡凱旋后的隊內(nèi)總結會上,大家都發(fā)了言,唯獨我默默不語,不是我不想在這個隊即將解散的時候,向這些感情至深的老師和同學說些什么,而是我實在說不出來,因為從這次鍛煉和洗禮中,我所得到的東西在心里埋得實在太深了,以至我一時也說不清我真正得到了什么。然而,當我重新回到朝北的書房,重新站到講臺上,重新向國政系的研究生表達自己對中西政治發(fā)展的理解時,我就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在這次辯論賽中的所學和所得,感到了自己對人生、社會和政治的認識與理解的再度升華。我雖然沒有把這些心得和感受,把升華了的思想告訴這三位老師和六位辯才,但我卻告訴了更多同學,影響了更多復旦人。
人活在世上的天數(shù)可數(shù),因此,人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應爭取每一天都能感到新的收獲、新的進步和逐漸升華的歷程。我想只要有了這種感受,人生就一定是充實的。辯論賽結束后,我對這一點的感受更加強烈。我一向很鐘情我們的中華文化,這并不僅僅在于她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具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和潛能。辯論賽更加深了我中華文化的情結。一個能深深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希望的人是幸福的人,從這意義上講,這次辯論賽加深了我這種幸福感,給我?guī)砹诵孪M榇?,我將永遠感謝這次辯論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