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話題如何巧妙化解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甚至可能很尷尬、受到刁難的問題,這時,我們的表達技巧和反應能力以及心理素質(zhì)就成為成功回答問題的關鍵。如何在面臨各種問題時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讓對方感到滿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棘手話題如何巧妙化解,歡迎借鑒參考。
有一次在梁朝偉出席的某活動上,記者又問起他和劉嘉玲的關系:“在北京《無間道》的首映式上,你和劉嘉玲非常親密,我們想知道,你們什么時候能走上紅地毯呢?”
這個問題雖然公眾非常關心,可畢竟是個人隱私,梁朝偉不好回答,于是他說:“我們在人民大會堂的首映式上,就已經(jīng)走過紅地毯了啊。”
人民大會堂走地毯當然不比婚禮上的紅地毯,然而梁朝偉偷換了兩個紅地毯的含義,回答無懈可擊。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勇奪金牌,一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他:“亞洲人在短跑上一直是一個弱勢,許多人懷疑你的成績的真實性,認為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來的興奮劑,請問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劉翔盯著對方,略加思索,從容地回答道:“貴國的醫(yī)學一向比中國發(fā)達,服用興奮劑的歷史比中國悠久很多,如果有這種藥,你們的運動員一定用過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你們就算服用了興奮劑,也沒有進世界前三。”一番話把這位記者噎得滿臉通紅,啞口無言。劉翔機智的回擊贏得了在場中外人士的尊重和欽佩。
1944年3月25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tǒng)。《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采訪這位第32任總統(tǒng),就他連任總統(tǒng)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三片,記者受寵若驚,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微笑著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回答您的提問了,因為您已經(jīng)有了親身的感受。”
在總統(tǒng)候選人的提名過程中,肯尼迪的年輕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利條件。眾議院發(fā)言人薩姆?雷伯恩就是攻擊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幾個民主黨領導人之一??夏岬瞎恍?,把問題拋到一邊,說:“薩姆?雷伯恩可能認為我年輕。不過對一位已是78歲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輕。”
以上各例中的回答各有千秋,都是用滴水不漏的語言回答了刁難的問題。當然,要達到他們這樣運用語言的程度,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實踐和鍛煉。但是總結(jié)關鍵的一點,面對刁難,他們都有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一個娛樂的心態(tài),而不是心胸狹隘,暴跳如雷。
現(xiàn)實中,也許情況總會與這里講的有很大出入,世事無常嘛。因此我們就需要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靈活機智,在棘手的話題落到你的身上時,如打太極般,與之周旋。太極中的借力打力、避實就虛都是很不錯的方法。下面總結(jié)幾個常用方法: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交談中,有人或善意或惡意得向你發(fā)難,把你推向窘境,這時就需要應變。這種應變,難就難在既要解決這個問題,又不能失禮。
一次,一家英國電視臺采訪梁曉聲,現(xiàn)場拍攝采訪的過程。采訪者是個老練的英國人,他走到梁曉聲面前說:”下一個問題,請您做到毫不遲疑地回答,最好只用簡短一兩個字,如“是”與“否”來回答。梁曉聲點頭認可。
遮鏡板啪的一聲響,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面前,記者問“沒有“”,可能也不會產(chǎn)生你們這一代作家,那么“”在你們看來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梁曉聲一怔,提問竟如此之刁,他靈機一動,立即發(fā)問:“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好是壞?”
回答的如此巧妙,使英國記者為之一愣,攝像機立即停止了拍攝。梁曉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轉(zhuǎn)敗為勝。這個應變就是短短的一瞬間,卻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在一個小型的聯(lián)歡會上,觀眾席上有一個觀眾問趙本山:“聽說你在全國笑星中出場費比較高,一場要一萬塊,是嗎?”
這個問題讓人為難:如果做出肯定的回答,一定會給趙本山本人造成很多不便;要是否定,很難有人相信。趙本山說:“您的問題問得很突然。請問你在哪里工作?”
“我在大連一個電器經(jīng)銷公司。”那位觀眾說。
“你們經(jīng)營什么產(chǎn)品?”趙本山問。
“錄像機、電視機、錄音機……”
“一臺錄像機要多少錢?”
“4000元。”
“那有人給你400你賣嗎?”
“那當然不能賣。價格是根據(jù)產(chǎn)品的價值確定的。”
“那就對了。演員的價格是由觀眾決定的。”
經(jīng)過這番誘導,趙本山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問題,又沒有答非所問,使得交際氣氛非常和諧輕松。如果趙本山拒絕回答,或者一本正經(jīng)地說“請您不要問收入等隱私問題”,那可能把氣氛搞僵,自己還會給觀眾留下不爽快的印象。
法拉第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常常百折不撓地做一些表面上和社會生活并不相關的科學實驗。當法拉第最初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原理的時候,有人冷嘲熱諷地問他:“這個原理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馬上反問對方:“剛生下來的嬰兒有什么用呢?”
對方聽后,啞口無言。
這三個例子都是沒有采用正面回答,都是把對方置于同等境地從而讓其啞口無言的典范。下一次,遇到難以回答的棘手問題時,你不妨一試。
2、模糊語言很管用
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話說得太實太死的時候,利用“模糊”語言讓你的表意更有“彈性”。生活中還有一類問題,也是我們怎么回答都不對的,面對這樣的問題,聰明的人通常會想辦法巧妙地避開。
北宋王安石的兒子王元澤幼年時,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籠的獐和鹿,卻故意問他“哪一頭是獐,那一頭是鹿。王元澤不慌不忙,沉著答道:“獐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獐。王元澤年雖年幼,卻知道模糊語言的作用。卻機智的用模糊語言為自己解了圍,顯示了他的應變能力。
3、避實就虛的學問
為了保全自己的某種利益,你可以設法避開這類難于應付的問題。有時候為了照顧自己的面子,你也要學會避開別人的提問。如中國的太極般“避實就虛”。
有這樣一個善于閃躲質(zhì)問的女人,她回避問題的本領簡直令了解她的人想大喊一聲“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問她:“你可曾讀過《堂吉珂德》?”她會回答:“最近不曾。”其實她根本沒讀過,然而誰會煞風景去破壞融洽的談話氣氛?
另有一次,有人問她可曾讀過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她回答:“英文本沒讀過。”旁人不禁肅然起敬。她這句百分之百的真話會讓人產(chǎn)生兩種誤解:她讀過這詩篇,她精通十四世紀的意大利文;她是文學純粹主義者,不屑讀翻譯本。真是高明,不失形象卻又回答了問題。
巧妙應對棘手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你可以采用類比的方式,借助事實說話等等。萬事相通,你也可以多從其他方面吸收營養(yǎng),為自己的人生道路保駕護航,讓棘手的問題不再是你的羈絆。
相關文章: